淡黃長裙效應

文/春花

《青你2》最近應該算是真的出圈了吧?它因一個選手的“哇哦”迅速打開局面,後又因“淡黃長裙蓬鬆頭髮”刷出新高,再伴隨著周邊大大小小的瓜,一時間,它是戲劇性的、有爭議的,卻畢竟,也是有關注度的。

淡黃長裙效應

《青你2》一頓爆笑的背後,我覺得是不是大家最近憋得有點太無聊了。人們在滿滿的無聊中,需要一種清奇。

如果沒有帶著這些熱搜背景,看這個節目的第一眼感覺,是反思我們這個社會,是不是越來越趨向一種複製化的審美趨勢?很多的臉,長得太一樣一樣了,一堆的花樣女孩子中間,透出一種孿生姐妹般的相似。有時,一個側面的鏡頭橫掃過去,我感覺就像在看一排整形醫生的最新作品。

我們現在激進的審美文化,已經把年輕人逼得迷茫。你能看到高低起伏的山根和蘋果肌填充,還有笑起來僵僵的凹陷。但是,她們那個年齡,原本就具備最千金難買的天然膠原蛋白,嘭嘭的恰到好處,是不用瞎填充的。

不過當然,不是所有選手都做過微整,而且,看久了以後,還是能看出區別來的。個人覺得選手傅如喬或許就是那種想象中真正少女的樣子,很嬌憨。前幾期我就注意到了她,雖然沒有上臺,但在臺下看別的選手錶演的時候,她的表現就像一個很有集體主義感的姑娘在臺下觀看同班同學在校文藝晚會上表演、那種真誠加油的樣子,可以看出她很發自內心地為別人的優秀高興。

再往後,漸漸的樂趣,就變成了觀看虞書欣。

虞書欣第一期出場,我覺得或許是經過了那麼一點設計的,所以無論是那聲著名的“哇哦”還是她首次見導師前在門邊的躊躇,都沒有很打動我。直至後邊幾期的播出,你會覺得這個姑娘的“作”,還是有自然的成分的,是本人性格的天然流露,所以,不會讓人討厭。

不過,圈好感或不圈,火或不火,都在主創的一剪之間,我們最後看到的,都是一個被呈現的世界。不要太代入地觀看吧,把它當成一個當下可供娛樂或輕鬆的一種手段,倒是可以的。比如第五期教rap那段,生生變成了一場語文課。

淡黃長裙效應


淡黃長裙效應

正如《娛樂至死》裡所說,“信息是關於這個世界明確具體的說明,但是我們的媒介……卻並沒有這個功能。它們更像是一種隱喻,用一種隱蔽但有力的暗示來定義現實世界。”

重新回看淡黃長裙那一段,我還是不知道它是怎麼出圈的……或許是看之前已經被各種段子轟炸太多了吧,然後再看本尊,卻並沒有覺得多搞笑啊?

當然,節目中還是有不少寶藏女孩的。劉令姿第一次公演時過硬的舞蹈基本功,真的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安崎實力、性格,目前看還都挺圈粉的,一個比較圈粉的細節是她提醒旁邊的上官喜愛鼓掌那次,挺厚道的;謝可寅真的很符合一個女團裡的rap擔當;還有不少選手,看她們的外形和舞臺表演,真的挺養眼,我個人很喜歡曾可妮在第一場公演時的英氣;喻言有一個角度看過去真的特別美。

最近有一些文章會把《青你2》和曾經的《超級女聲》比較。是的,曾經的超女是有情懷的,是初電視時代大家一場很真誠的狂歡,還伴隨著很多人的青春和回憶。但時代不同,新的選秀節目在新時代和市場下,畢竟不可能重新還原曾經那種純度和質樸。但我其實更想說的,是媒介本身。

“我們的文化正處於從以文字為中心向以形象為中心轉換的過程中,……某個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對於這個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質重心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太多的圖像化語言,開始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主宰。大家可以看看我們目前更關注的是什麼?熱搜、明星、八卦、網紅、帶貨……我們在乎的是什麼,以及影響更年輕一代審美或價值觀的,又是什麼。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在乎這些的,但當某個事或某種現象“出圈”,你還是會看到一種趨勢。

赫胥黎說,我們沒有人擁有認識全部真理的才智,即使我們相信自己有這樣的才智,也沒有時間去傳播真理,或者無法找到輕信的聽眾來接受。

現在,真正的真理,找到的聽眾,究竟多不多?太多人花了太多時間觀看一些被市場炒起的浮沫,追尋一些被市場製造出來的人。浪費的,是自己的時間,還只是成全了一場,別人的收割?

當然,為了放鬆緊張的大腦,選擇任何你喜歡的娛樂,刷一刷、看一看,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只是當我看見一些人把屏幕裡的那些事、那些人,都當成了“真”的,這時,你會思考。

“那些已經習慣於用圖畫、雕塑或其他具體形象表達思想的人,會發現他們無法像原來一樣去膜拜一個抽象的神。”

“抽象的神”可以指一個人的自我。你的自我,遠比那些離你很遠的屏幕上的人,更重要、更值得被關注。

娛樂,只當成娛樂就好,至於要不要那麼走心地浸沒式觀看,大家自己決定吧。


大家都在看

淡黃長裙效應

淡黃長裙效應


淡黃長裙效應


點擊圖片,一鍵下單

「汪曾祺 人間煙火」

淡黃長裙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