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有沒有必要做課外題?為什麼?

徐紫諾


個人感覺,你現在的數學貌似不是很好。你不知道怎樣去學習數學,我覺得你現在需要做的是做好數學的基本功,一些基本的數學概念和知識要點必須清楚。然後初一的數學知識均是為初二三做準備,可以適當的做一些題目來加深自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是沒有必要海量的題目,這樣只能說在檢測你的計算能力而不是檢驗你對數學到底有多少深刻認識。

同時,初中數學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的掌握,例如不等式、數列、三角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主要)等等,列舉可能不到位,諒解。尤其是二次函數學好了,在高中你會輕鬆很多,也會感覺有關二次函數的習題很是簡單。

高中數學難就難在你細不細心,細心就沒有問題。對自己有一個數學目標,不要認為他很難,喜歡上她就不難。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把老師講的當做是最好的,一定要自己動手去完成那樣自己才會知道所以然。

當你感覺自己學的很不錯的時候你可以嘗試去做一些難題來提高自己對數學的認識,數學是動筆算出來的。一定要動手做。

做難題目——我覺得只是自己滿足自己對數學能力評估的一種方式。


每日短聽


有許多家長與學生都和題主一樣,糾結於要不要做課外習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因人而異,要依據學生自己的具體情況而定。

一、對於學習成績優秀,平時在班級甚至年級中排名很靠前的學生來說,他們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選一些難度和深度大一些的課外習題,利用課餘時間獨立鑽研。學校教學要針對大多數,還要照顧到成績較差的學生,因此學校老師設置的習題作業大多數偏重於基礎,難度不大,成績優秀的學生經常有“吃不飽”的感覺。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在學校中學有餘力,他們有能力學習難度更大深度更深的知識,在接受更大挑戰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拓寬視野,錘鍊意志。

二、對於學習成績中等,排名中間的學生來說,在能夠完成學校作業的前提下,可以選擇難度中等,綜合性不強的課外習題,以鞏固課本的知識點。這部分學生的基礎尚可,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一般,他們往往需要更多次練習,用多種變式進行訓練,才能掌握一個知識點,所以中等程度的學生是做課外習題的主要群體。有一點需要注意點是,選擇課外題目的時候要注意綜合性不要太大,只有先把每一個知識點弄清了練透了,才有可能進一步提高。

三、對於學習成績暫時落後的學生來說,一般不建議再去做課外題目。這部分學生一般學習習慣不好或者學習能力欠缺,他們在課堂上往往難於集中注意力聽課,對於課堂上所學的最基礎的知識尚沒有掌握。他們更多的需要進行注意力訓練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更多的需要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緊扣課本,看懂教材上的每一個知識點後,多做幾遍教材上的課後練習,循序漸進地建立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走上正常軌道。而不是盲目地做課外題目,這樣做會使他們不斷遇挫,自信心不斷遭到打擊,甚至會造成學習情況每況愈下的惡果。

總之,在要不要做課外習題的問題上,不能盲目,要具體分析各自不同情況再做選擇。需要的時候可以聽一聽科任老師更專業的意見,在學習這件事上他們可能比你自己還了解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