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含情|羊城何處不飛花

三月的廣州,萬物復甦,蒲桃、泡桐、麻櫟、木棉、洋紫荊、桃樹、朴樹柚、垂柳、楝樹相繼花朵綻放,一眼望去,羊城何處不著綠,花城何處不飛花。

草木含情|羊城何处不飞花

在這春意盎然的日子裡,單位門前的六株大葉榕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這六株大葉榕栽種多年,高數十尺,根系發達,盤根錯節,把路上的石板都掀翻了。它們枝繁葉茂,彼此相鄰,宛如六把巨傘。到了酷暑,“大樹底下好乘涼”,這裡就是一處清涼世界。

一直以來,榕樹不畏風沙肆虐,不擇環境優劣,在南方沿海城市廣為種植。據記載,早在宋代,福州太守張伯玉鼓勵百姓廣植榕樹防洪抗旱,美化環境。歷經多年,古城呈現出“綠蔭滿城,暑不張蓋”的景象。

自此,福州人繼承種植榕樹的傳統,福州也被譽為“榕城”。明代著名愛國志士黃道周寫下名篇《榕頌》。他將榕樹比作為“仁、清、智、靜”四美,勉勵後人,要似榕之高尚、學榕之利人、樹榕之堅強。

北方四季分明,人們常說“秋風掃落葉,一夜知深秋”,秋季落葉的植物會以禿枝休眠過冬。而在溫暖溼潤的南方,沒有寒冬惡劣氣候,大葉榕秋冬不凋。可到了每年二三月,乍暖還寒,榕葉由墨綠變成金黃,幾天光景,落葉繽紛,滿地黃燦燦,叫人琢磨不透這究竟是春天還是秋天,連詩人柳宗元也曾發出“春半如秋意轉迷”的感慨。

當我還在為落葉傷懷,驚鴻一瞥,那光禿禿的枝丫上已抽出了點點綠意。天氣日漸暖和起來,嫩綠的葉芽兒開始瘋長起來。我漫步在榕樹林中,仰望天空,黃嫩的葉子如同滿天繁星,璀璨奪目,它們像年少的孩子,跳躍著,奔跑著,越長越快,越爬越高,一眨眼,所有的枝條被嫩葉環抱。

和煦的陽光灑在身上,花木的清香隨著微風輕吻著臉頰、耳朵、髮梢,心情變得明亮起來,我也效仿清代胡寬詩人:“想到羊城春正好,滿庭榕葉聽流鶯。”

工作閒暇時,我喜歡從三樓的窗往遠處眺望,湖邊的紫荊、黃花風鈴和異木棉盛放著絢爛花朵,滿目繁榮。在春光照耀下,眼前的榕葉玲瓏剔透,層次分明,遠近之間,嫩綠、淡紫、火紅、金黃,五彩斑斕的顏色突然就變成了一幅色彩濃烈的油畫,腦海裡浮現錢鍾書先生的一句話:“春天是該鑲嵌在窗子裡看的,好比畫配了框子。”

可這何止是鑲嵌在窗框裡的一幅畫?

在此生難忘的庚子春天,當我凝望榕樹落葉、發芽、展枝,感嘆生命的週而復始、生生不息,內心百感交集。“時搏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

上古時代,人類已認識到要把宇宙萬物當做自己的心、耳朵和眼睛來對待,善待自然,遵循自然法則。然而有人在無盡的慾望中迷失了方向。這場災難,以生命的代價,喚醒人們對生命的思考,對大自然的敬畏。

在這個寂靜的春天,疫情之下,每個人都在逆風成長。醫務人員挺身而出,救死扶傷,軍人、警察、社區工作人員、外賣員、志願者……每一個崗位的堅守者、執著奮鬥者,以人心溫暖人心、用生命守護生命,踐行著真善美,詮釋著人間愛。

生命有愛,草木含情。生命力頑強的榕樹,歷經風雨,根深葉茂。當自然萬物在春野中萌動時,我們唯有在內心深處澆灌一片沃土,種下希望的種子。熬過難關,就是成長。這個春天,我們正迎來勝利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