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希望与自由


疫情之下的希望与自由

疫情之下的希望与自由


最近看了个视频,是高晓松先生与某主持人的节目视频,这位主持人直问高晓松“其实你是美国人,你有美国驾照,你有美国绿卡,你是美国公民。”视频中的高晓松表现得有些不知所措。


疫情之下的希望与自由


视频中的 高晓松竟然理所当然的认为主持人也是拿美国绿卡的“你不也是吗?”。观众看到这里,一定会觉得高晓松黑在回怼主持人时,怼得有些让人感到意外“他凭什么就直言主持人也拿外国国籍”?。


或许,在高晓松接触的国内圈子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拥有海外籍的,以致让他觉得,他对面主持人也有可能是“海外国籍”。


明星、官二代、富二代拥有海外国籍并不是一个秘密,但作为一个明星、知名媒体人拥有外国籍而赚中国人的钱,始终是被人所诟病的,当你选择他国是你落叶归根的地方时,你在你的祖国所赚的财富,难免最终归于异国他乡。


你在祖国赚到的大把钞票,却是兑现于国外,然后你口口声声的说你爱你的祖国与家乡,难免让人感到苍白无力!


当然,你在外国学到知识,报效祖国;你赚外国人的钱,回流到你的祖国,虽然一样是华侨、华人,那差别可大了!不过,我们老百姓所看到的官二代、明星等,恰恰大都多是前者。


因此,在晓松的心理难免也是有一个结。在主持人的狂诘之下,不由自主的显出了其前后矛盾与语无伦次。当然,可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生存的土囊是在中国。


在高晓松前后矛盾与语无伦次的语言中,或许也道出了他某方面真实的感受与想法,他说:“这是我故乡……现在美国萧条的一塌糊涂”,然后,高晓松又重复着说“一塌糊涂……美国人说,我们觉得希望比自由有价值……虽然我们有自由但没希望……到底是自由更有价值,还是希望更有价值……”

但高晓松还是表达了自己的取向“认为自由更重要……”


疫情之下的希望与自由


“到底是自由更有价值,还是希望更有价值”,如果作为哲学命题,的确是个很好的命题。


“自由”,谁不爱自由,美国某个著名人物,曾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自由!自由!不自由毋宁死。"作为一种理念与精神,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另一法国著名的政治家罗兰夫人却说:"自由!自由!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谁不爱自由”,如鸟儿般地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如鱼儿般地在水中悠游自在。


但,鸟儿不可能永远就在天空中翱翔,总要下来觅食的,而觅食就会遇到狐猫野蛇,当然,鱼儿也不可能永远都保持悠游自在的状态,犹如我们人类也不可能讲“绝对的自由”一样。就像现在的疫情,在这个特殊时期里,强调讲自由的后果,大家在网上都可以看得到:本来出来跑步锻炼是最正常不过的了,但就有一个澳大利亚籍的华裔女子不配合防疫工作,居家隔离期间,不戴口罩在小区跑步,并且情绪激动的与工作人员起争执,曝光以后,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所在公司立刻对其作了辞退处理。还有另外一则故事:一位从意大利回到上海,在指定酒店里“指定要喝矿泉水”,并质问“隔离区就不要人权了吗”,从意大利疫区跑到自己的母国,以“人权”之棒来颐使自己的性子,其“不识时务”的自我优越感,无论学历多高,都是成年后的“巨婴”!


其实,在常规的社会情态下,讲些自由人权怎么说都不能说是错的,它是社会保持创造与活力的源泉!但在疫情之下,社会情态是病态的,就好像一个人在生病,在闹肚子,牛排固然不错,但此时此刻还是喝些稀粥才是王道。


记得小时候经常在政府办公室看到的一对矛盾对立的标语: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好像也曾经看到一本宣传杂志的名称是《民主与法制》,而民族与法制,好像也是一对矛盾体。


既要团结又得紧张:如果真的能够团结所有人,自己便没有了原则,所以适当的紧张还是有利于工作的!


既要严肃又得活泼:一本正经的严肃或打打官腔,多少有些象装逼,活泼幽默或许显得更是游刃有余,但完全的不严肃,工作上又难以区分体现轻重缓急,工作的推动力自然会有所不足!


既要民主又要法制,就如同既要人权与自由,同时又要有法制来约束,所谓的人权与自由,其实也是由社会大环境所决定的!

在意大利疫情局部爆发之初,就有群众打出“要自由,不要戴口罩”口号,但是“自由”的口号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意大利的疫情雄冠欧洲。


疫情之下的希望与自由


而英国在疫情未大面积爆发之时,英国坚持仍想自由主义原则,德国也采取的佛系防控。

英国首席科学顾问等一些上层甚至提出了“群体免疫”的观点,然而以英国4000万民众生命做“群体免疫”,按之前中国疫情的死亡率,英国至少要牺牲150万以上民众生命为代价。如果任由其去“免疫”,医疗系统将无法承受的出现崩溃,只怕死亡率会远远大于10%,那就是400万人以上。

而钟南山院士根据经验,认为“即使受到了病毒感染,也不一定可以获得终身免疫”。

英国首席科学顾问的建议,使我想起了中国古代曹刿论战》里的故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有些平日里受人尊敬的“专家”,关键时出的“主意”,看起来是那么的荒唐!

假如出现了“鸡瘟”,难道也可以弄些健康的鸡,然后,集体地去接受“免疫”!?

如果按古代没有火葬消毒之类的,一时间死亡人数骤增,再引发大面积的鼠疫也未可知。

当人权与自由变成了一种“主义”,就被“主义”所架空,正如胡适先生说的,空谈好听的“主义”,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胡适先生认为“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这种口头禅很容易被无耻政客利用来做种种害人的事。


因此,即便是好的理念,一旦变成了“主义”的棒子,就衍化成了傲慢、无知与愚昧!它使得无知的人更无知,愚昧的人愚昧,连苍白的傲慢也熠熠生辉起来。


它使得政府决策在“主义”的价值观面前,存在着两难的选择,但是疫情不等人,在疫情面前,所有的“主义”被激了个粉粹,为了口罩德国截取了瑞士的口罩,法国也取消了英国百万口罩订单,美国人民荷枪实弹以防骤变……


在新冠病毒在国际上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下,无论国籍、文化、地域、民族、阶层,都被拉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从最初中国被病毒狠狠地绊了一跤,再到周围旁观者也纷纷“绊跤”,在此过程中,有人帮助,有人看热闹,有人嘲笑,更有些人是居高临下的讽刺……


如今,都有些慌了……


滑倒的人站了起来,而看热闹的嘲笑者自己则也被滑倒。


搞笑的是:走在后面而作壁上观的人,明明是看到前面的人被怎样地被滑倒,而后面的人却也如,同出一辙般的、在特写慢镜头前被滑倒。


曾几何时,欧洲人认为:那是黄种人才会得的病……


疫情,也好像是冥冥之中的不可避免,就犹如自然界的“天火”,“天火”有一定的规律性与周期性。控制好,便是“星星之火”,控制不好就是“燎原之火”。


“天火”对于森林草原是场自然灾害,危害虽然巨大,但灾后生存下来的树木,获得了更多的空间与养份,长得更加的繁荣茂盛,兴起的希望之苗更是蓬勃发展。


人类的敌人不仅是人类自己,但人类的进步有时候却在大灾害面前浴火重生。


历史的推手,当然也不仅仅是人类自己,譬如席卷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夺走了欧洲人口的1/3。它使欧洲固化的、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变化,迫使天主教的专制地位产生了动摇,为以后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产生了契机。


一场疫情下来,可以是最真实的检验了国力、民众与民族素质,它的公平之处在于,它不带感情的扒下一切不计实际的“假大空”与靓丽的政治口号,赤裸裸的反应出人性的恶与善、脆弱与坚强、扶持与排斥……


疫情关乎政治,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疫情微妙的改变了战争都达不到的政治效果!

譬如西方在政治上强调的“人权”,在大疫情面前,欧洲一些国家限制60岁以上老人使用一些必要的医疗手段,这对西方社会强调的“人权”倒成了一种讽刺,如果论“人权”的共识来说,主要有: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尊严权、获助权、公正权。


按人权常识来说,60岁老人也是一条生命,在医疗救治方面,应该是先来后到的原则,更是不能分男女老少富贵贫贱。


如论自由权,他或她除非自己主动自由地去放弃治疗,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去让给年轻人,应该强调的是自由自愿原则。同时,60岁以上应该应该享有获助权,对于个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剥夺他的医疗权力就是剥夺他的获助权与公正权,而且让他的的确确的感受到了“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无奈,对此,毫无疑问是践踏对于生命尊严的权力


“有比较才会有伤害”,相反,在这次疫情过程中,中国政府表现的似乎更具有人权关怀,在扑灭疫情的过程中,全民享受免费治疗,多次派专机、包机接海外留学生回国。


疫情之下的希望与自由


在世界范围疫情的蔓延中,来中国的机票更是一票难求,中国国籍此时此刻忽然变得金贵起来,这对于国人、下一代留学生国家、民族意识唤醒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意义。


疫情,破坏了某种平衡,必然会倾向于另外一种平衡靠拢,疫情酝酿着一种不可捉摸的政治与心理变化。


听说,因为疫情,欧洲的哲学家们也吵得不可开交,国家启动“紧急状态”限制人的自由,必然有悖与哲学家对自由执着的追求,也引发了另外部分哲学家对自由的争论一些德高望重、按部就班的哲学家也并不能指导疫情之中的哲学概念,就如同无法指导是希望重要还是自由更重要……


疫情之下的希望与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