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最美的皇后-甄宓

甄宓生於183年1月26日(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中山無極人(今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漢太保甄邯的後代。甄邯的岳父博山侯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世孫,太師孔霸之子,官至大將軍、丞相、太傅、太師,為四朝輔政大臣,德行高潔,通曉經學,位極人臣。所以說甄宓家也是妥妥的書香門第,名門之後。

三國時期最美的皇后-甄宓


甄宓三歲的時候,父親甄逸去世,年幼的甄氏因為思慕父親哭的特別傷心,這樣的早慧使家裡人和周圍的人更加感到她與從不同了。後來相士劉良為甄宓及甄逸其他子女看相,劉良指著甄宓說:“這個女孩將來貴不可言。”甄宓從小到大,都表現出了與實際年齡不相符合的穩重和智慧。八歲時,院子外有騎著馬耍雜技的人,甄氏的家人及幾個姐姐都上閣樓觀看,只有她不去,幾個姐姐奇怪而責問她,甄氏便回答說:“這難道是女孩子該看的嗎?”甄氏九歲時就非常喜歡讀書,博聞強識,只要看過的篇目就能夠立刻領悟,還多次用她哥哥的筆硯寫字,哥哥笑她說:“女人應該學習女工。讀書學習有什麼用,難道你以後還想做女博士(官名)嗎?”甄氏回答道:“古時候賢德的女子,都要學習前人成敗的經驗,以此來警示自己的。不讀書,用什麼來借鑑呢?”

救濟鄉里

漢末天下大亂,災荒連年,百姓們為餬口活命紛紛賣掉家中值錢的東西。當時甄家有大量的穀物儲備,趁機收購了很多金銀寶物。甄宓當時才十幾歲,看到這種情形便對母親說:“亂世求寶,並非善策,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就是所謂的因財喪身。現在眾多百姓都在飢餓之中,不如將家裡的穀物開倉賑濟四方鄉鄰,這才算是一種惠及眾人的德行。”全家人都認為她說得有道理,於是將家中的糧食全部無償分發給鄰里鄉親。

三國時期最美的皇后-甄宓


甄宓十四歲時,二哥甄儼去世,甄宓非常悲傷,對待寡嫂態度敬愛謙和,時時處處幫助她打理家事,還盡心照顧甄儼留下來的孩子,及其疼愛。甄宓與二嫂時常走動,起居都在一起,關係十分親密。

這樣聰慧,穩重,又識大體的女子很受豪門大族的喜愛,甄宓年紀輕輕,就賢名在外。於是建安年間,袁紹為他的次子袁熙聘娶了甄宓為妻,建安三年(199年),袁紹打敗公孫瓚,任命甄氏的丈夫袁熙為幽州刺史,而甄宓則留在鄴城侍奉婆婆劉氏。

再嫁曹丕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袁紹慘敗,冀州鄴城被曹操攻破,甄宓,被曹操之子曹丕所納。當時有一說法:曹操攻下鄴城,曹丕先進袁府,看到有個少婦披頭散髮,臉上很髒,躲在劉夫人身後哭泣,曹丕問她是誰,劉夫人回答:“是袁熙的妻子。”然後曹丕幫她把髮髻挽起,用手巾擦拭面龐,發現她姿色絕倫,美豔無雙,頓時心生愛慕。之後,劉夫人對甄氏說:“現在不用擔心被殺了!”

傳聞看上甄宓的還有曹操及曹操另外一個優秀的兒子曹植。父子三人都看上了同一位女子,可見甄宓的確姿容絕倫,國色天資。曹植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聰慧,年10歲餘,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信。曹操曾經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太子。然而曹植行為放任,屢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長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就是心機較重,城府頗深,終於在立儲鬥爭中逐漸佔上風,並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為太子。其實最初最想求娶甄宓的是曹植,但是比心機深沉和政治才能,曹丕更甚一籌,所以最終不管是江山還是美人,曹植都輸給了曹丕。甄氏嫁給曹丕後,獨得寵愛,擅室數年,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曹氏(東鄉公主)。

三國時期最美的皇后-甄宓


甄宓劇照

但是內心深處甄宓更心悅才情出眾而又溫柔多情的曹植,況且曹植的確對甄宓一往情深,真心傾慕。他的心思從他所做的《洛神賦》可以窺得一二,那樣的情真意切,讓人動容。

甄宓對曹丕妾侍中有寵的勸勉她們努力上進,對無寵的也安慰開導,並常常在閒宴上勸曹丕說:”古時黃帝子孫繁盛,是因為妻妾多的緣故。所以夫君也應該多納賢淑美好的女子,才能使子嗣旺盛。“曹丕聽了心中很嘉許。所以說甄宓大度賢惠的表現恰恰說明了她並不心悅曹丕,女人都是小心眼的,只有對於不愛的人才會如此的賢淑大度和不在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東征孫權,卞夫人、曹丕及曹叡、東鄉公主都跟隨,當時甄氏因為生病所以留在鄴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九月,大軍返回鄴城,卞夫人的左右侍婢們看到甄宓容顏更勝以往,便奇怪地問她:“夫人您跟兩個孩子分別那麼久,難道不想念他們,反而臉色這麼好,為什麼呢?”甄氏笑著回答:“曹叡和東鄉公主他們跟隨卞夫人照顧,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顏色更甚以往,這句話仔細品品,真是絕妙啊。可見在老公和孩子都不在身邊的這段時間裡,甄宓的日子過的很是舒心而暢快。

死亡之謎

三國時期最美的皇后-甄宓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正月,曹丕即王位,封曹叡為武德侯。六月率軍南征,甄氏留駐在鄴城。十月,漢獻帝禪讓帝位給曹丕。禪位以後,退位為山陽公的劉協把兩個女兒許配給曹丕為妃嬪,另有郭貴嬪和李、陰兩位貴人同時得到寵愛,甄氏日益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話語。

《魏略》記載,郭貴嬪進讒譖害甄氏,甄氏死之前將曹叡託付給曹丕的另一位妃子李氏。等到曹叡繼位,數次向太后詢問母親死狀,太后因此憂懼暴崩,這時李氏才嚮明帝說明甄氏是被郭氏構陷而死,明帝哀痛不已,使人也被髮覆面的殯葬了郭太后。

《漢晉春秋》以及《資治通鑑》記載,甄氏是因為郭氏受寵而死,死後將其被髮覆面,以糠塞口使她的靈魂無處申冤。明帝繼位後,心中忿恨,數次哭泣著向太后追問母親死狀,郭太后說:”你母親是先帝所殺,為什麼責問我?應該去怪罪你的父親。況且你作為人子,怎麼能因為親生母親殺害後母呢?”明帝聽了暴怒不已,於是逼殺郭太后,死相慘狀。

所謂歷史是為勝利者所書寫的,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史書上記載的甄宓之死都和曹丕沒有一點關係,難道真沒有關係嗎?曹丕是誰啊,曹操的兒子,而且是最像曹操的一個兒子,他幾乎是繼承了他老子的所有“優秀品質”。曹操疑心重,曹丕也疑心重;並且小心眼。甄宓真正的死因和曹植有關,因為曹丕認為甄宓和曹植之間有私情,所以便賜死了甄宓。可憐甄宓年紀輕輕,便香消玉隕。

當甄宓被賜死後,曹植的表現也是異常的瘋狂。他出走、他痛哭、甚至還要挾使者。想想曹植確實也悲催啊,他和甄宓兩情相悅,可是曹丕卻花言巧語哄騙老爹把甄宓許配給了他。太子之位也被曹丕耍心計謀取了。關鍵是曹丕娶了甄宓卻沒有真心對她,知道甄宓心裡頭念著自己的弟弟曹植後,便又怒火中燒,醋意大發,好不猶豫地賜死了甄宓。我想曹植在後來的歲月中一定也後悔了,有江山才有美人啊。否則只能看著美人嫁給別人而後又冤死卻毫無辦法。

總的來說,這件宮闈隱秘之事的真相隱藏在諸多謎團中難以窺破,魏朝開國之初居然容不下一個婦人,這其中牽扯的事情實在離奇不已,讀史的人不能不推尋原因。

黃初七年(226),甄氏的兒子魏明帝曹叡即位,追尊甄宓為文昭皇后。

甄宓的歷史典故

三國時期最美的皇后-甄宓


靈蛇髻

魏宮庭院中有一條綠色的蛇,嘴裡不斷吐出紅珠,像梧子一樣大,卻從不傷人,每次想傷害這條蛇的時候它就會消失不見。只有每天甄后梳妝時,這條蛇才盤結成如同髻一般的形狀出現於她面前,甄后覺得非常奇怪,因此效仿這條蛇盤結的形狀梳髻,巧奪天工,所以甄后的髮髻樣式每天都翻新不同,這種髮髻被叫做靈蛇髻,其他宮人紛紛效仿,卻不得甄后一二分美麗。

宓妃留枕

唐代李善注引《漢書音義》:宓妃,是伏羲的女兒,溺死於洛水中成為洛水之神。《昭明文選》說:魏東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為妃,曹操卻將她許給曹丕。甄后被進讒而賜死後,曹丕將她的遺物玉帶金鏤枕送給曹植。曹植離京歸國途經洛水,夢見甄后對他說:“我本託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曹丕),今與君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說完,就消失不見了,遣人送來一顆寶珠,東阿王悲喜不能自勝。李商隱在《無題》中藉此典故詠詩: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三國時期最美的皇后-甄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