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美的皇后-甄宓

甄宓生于183年1月26日(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中山无极人(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汉太保甄邯的后代。甄邯的岳父博山侯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世孙,太师孔霸之子,官至大将军、丞相、太傅、太师,为四朝辅政大臣,德行高洁,通晓经学,位极人臣。所以说甄宓家也是妥妥的书香门第,名门之后。

三国时期最美的皇后-甄宓


甄宓三岁的时候,父亲甄逸去世,年幼的甄氏因为思慕父亲哭的特别伤心,这样的早慧使家里人和周围的人更加感到她与从不同了。后来相士刘良为甄宓及甄逸其他子女看相,刘良指着甄宓说:“这个女孩将来贵不可言。”甄宓从小到大,都表现出了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稳重和智慧。八岁时,院子外有骑着马耍杂技的人,甄氏的家人及几个姐姐都上阁楼观看,只有她不去,几个姐姐奇怪而责问她,甄氏便回答说:“这难道是女孩子该看的吗?”甄氏九岁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博闻强识,只要看过的篇目就能够立刻领悟,还多次用她哥哥的笔砚写字,哥哥笑她说:“女人应该学习女工。读书学习有什么用,难道你以后还想做女博士(官名)吗?”甄氏回答道:“古时候贤德的女子,都要学习前人成败的经验,以此来警示自己的。不读书,用什么来借鉴呢?”

救济乡里

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百姓们为糊口活命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当时甄家有大量的谷物储备,趁机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甄宓当时才十几岁,看到这种情形便对母亲说:“乱世求宝,并非善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就是所谓的因财丧身。现在众多百姓都在饥饿之中,不如将家里的谷物开仓赈济四方乡邻,这才算是一种惠及众人的德行。”全家人都认为她说得有道理,于是将家中的粮食全部无偿分发给邻里乡亲。

三国时期最美的皇后-甄宓


甄宓十四岁时,二哥甄俨去世,甄宓非常悲伤,对待寡嫂态度敬爱谦和,时时处处帮助她打理家事,还尽心照顾甄俨留下来的孩子,及其疼爱。甄宓与二嫂时常走动,起居都在一起,关系十分亲密。

这样聪慧,稳重,又识大体的女子很受豪门大族的喜爱,甄宓年纪轻轻,就贤名在外。于是建安年间,袁绍为他的次子袁熙聘娶了甄宓为妻,建安三年(199年),袁绍打败公孙瓒,任命甄氏的丈夫袁熙为幽州刺史,而甄宓则留在邺城侍奉婆婆刘氏。

再嫁曹丕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袁绍惨败,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甄宓,被曹操之子曹丕所纳。当时有一说法:曹操攻下邺城,曹丕先进袁府,看到有个少妇披头散发,脸上很脏,躲在刘夫人身后哭泣,曹丕问她是谁,刘夫人回答:“是袁熙的妻子。”然后曹丕帮她把发髻挽起,用手巾擦拭面庞,发现她姿色绝伦,美艳无双,顿时心生爱慕。之后,刘夫人对甄氏说:“现在不用担心被杀了!”

传闻看上甄宓的还有曹操及曹操另外一个优秀的儿子曹植。父子三人都看上了同一位女子,可见甄宓的确姿容绝伦,国色天资。曹植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聪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就是心机较重,城府颇深,终于在立储斗争中逐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其实最初最想求娶甄宓的是曹植,但是比心机深沉和政治才能,曹丕更甚一筹,所以最终不管是江山还是美人,曹植都输给了曹丕。甄氏嫁给曹丕后,独得宠爱,擅室数年,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东乡公主)。

三国时期最美的皇后-甄宓


甄宓剧照

但是内心深处甄宓更心悦才情出众而又温柔多情的曹植,况且曹植的确对甄宓一往情深,真心倾慕。他的心思从他所做的《洛神赋》可以窥得一二,那样的情真意切,让人动容。

甄宓对曹丕妾侍中有宠的劝勉她们努力上进,对无宠的也安慰开导,并常常在闲宴上劝曹丕说:”古时黄帝子孙繁盛,是因为妻妾多的缘故。所以夫君也应该多纳贤淑美好的女子,才能使子嗣旺盛。“曹丕听了心中很嘉许。所以说甄宓大度贤惠的表现恰恰说明了她并不心悦曹丕,女人都是小心眼的,只有对于不爱的人才会如此的贤淑大度和不在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东征孙权,卞夫人、曹丕及曹叡、东乡公主都跟随,当时甄氏因为生病所以留在邺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九月,大军返回邺城,卞夫人的左右侍婢们看到甄宓容颜更胜以往,便奇怪地问她:“夫人您跟两个孩子分别那么久,难道不想念他们,反而脸色这么好,为什么呢?”甄氏笑着回答:“曹叡和东乡公主他们跟随卞夫人照顾,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颜色更甚以往,这句话仔细品品,真是绝妙啊。可见在老公和孩子都不在身边的这段时间里,甄宓的日子过的很是舒心而畅快。

死亡之谜

三国时期最美的皇后-甄宓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正月,曹丕即王位,封曹叡为武德侯。六月率军南征,甄氏留驻在邺城。十月,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禅位以后,退位为山阳公的刘协把两个女儿许配给曹丕为妃嫔,另有郭贵嫔和李、阴两位贵人同时得到宠爱,甄氏日益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

《魏略》记载,郭贵嫔进谗谮害甄氏,甄氏死之前将曹叡托付给曹丕的另一位妃子李氏。等到曹叡继位,数次向太后询问母亲死状,太后因此忧惧暴崩,这时李氏才向明帝说明甄氏是被郭氏构陷而死,明帝哀痛不已,使人也被发覆面的殡葬了郭太后。

《汉晋春秋》以及《资治通鉴》记载,甄氏是因为郭氏受宠而死,死后将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使她的灵魂无处申冤。明帝继位后,心中忿恨,数次哭泣着向太后追问母亲死状,郭太后说:”你母亲是先帝所杀,为什么责问我?应该去怪罪你的父亲。况且你作为人子,怎么能因为亲生母亲杀害后母呢?”明帝听了暴怒不已,于是逼杀郭太后,死相惨状。

所谓历史是为胜利者所书写的,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史书上记载的甄宓之死都和曹丕没有一点关系,难道真没有关系吗?曹丕是谁啊,曹操的儿子,而且是最像曹操的一个儿子,他几乎是继承了他老子的所有“优秀品质”。曹操疑心重,曹丕也疑心重;并且小心眼。甄宓真正的死因和曹植有关,因为曹丕认为甄宓和曹植之间有私情,所以便赐死了甄宓。可怜甄宓年纪轻轻,便香消玉陨。

当甄宓被赐死后,曹植的表现也是异常的疯狂。他出走、他痛哭、甚至还要挟使者。想想曹植确实也悲催啊,他和甄宓两情相悦,可是曹丕却花言巧语哄骗老爹把甄宓许配给了他。太子之位也被曹丕耍心计谋取了。关键是曹丕娶了甄宓却没有真心对她,知道甄宓心里头念着自己的弟弟曹植后,便又怒火中烧,醋意大发,好不犹豫地赐死了甄宓。我想曹植在后来的岁月中一定也后悔了,有江山才有美人啊。否则只能看着美人嫁给别人而后又冤死却毫无办法。

总的来说,这件宫闱隐秘之事的真相隐藏在诸多谜团中难以窥破,魏朝开国之初居然容不下一个妇人,这其中牵扯的事情实在离奇不已,读史的人不能不推寻原因。

黄初七年(226),甄氏的儿子魏明帝曹叡即位,追尊甄宓为文昭皇后。

甄宓的历史典故

三国时期最美的皇后-甄宓


灵蛇髻

魏宫庭院中有一条绿色的蛇,嘴里不断吐出红珠,像梧子一样大,却从不伤人,每次想伤害这条蛇的时候它就会消失不见。只有每天甄后梳妆时,这条蛇才盘结成如同髻一般的形状出现于她面前,甄后觉得非常奇怪,因此效仿这条蛇盘结的形状梳髻,巧夺天工,所以甄后的发髻样式每天都翻新不同,这种发髻被叫做灵蛇髻,其他宫人纷纷效仿,却不得甄后一二分美丽。

宓妃留枕

唐代李善注引《汉书音义》:宓妃,是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中成为洛水之神。《昭明文选》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甄后被进谗而赐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说完,就消失不见了,遣人送来一颗宝珠,东阿王悲喜不能自胜。李商隐在《无题》中借此典故咏诗: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三国时期最美的皇后-甄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