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為啥不是兒子的肉呢?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老一輩嘴裡的俗語,就是農村老人口口相傳的,傳到現在,不是沒有道理。中國從古至今都是農業大國,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很多俗語都跟農村生活有關,都是農民日常生活積累下來的經驗,所以大部分俗語與農村日常生活習慣、當地風俗有著緊密聯繫,很多俗語放到現在聽也是很有意思。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為啥不是兒子的肉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過壽’,古代人壽命比較短暫,古代生活水平不高,,日常勞作,都是靠出賣勞力,力氣活幹得多了身體受累容易垮掉。舊社會醫療水平不高,很多疾病沒有辦法,若是得了重病也只能死而沒有治療辦法,並且農民多貧困,更沒錢治病了,那麼古代人的壽命一般都不會超過五六十歲,畢竟超過七十歲的已經算是長壽了。

在農村,人們喜歡過壽,這也是農村的風俗習慣,那麼什麼時候辦壽比較好呢?以前老人選擇在六十六歲的時候辦壽宴。在農村地區有這樣的一句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可能很多人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是不是會和我一樣感到驚訝,難道到了六十六歲就要吃閨女的肉呢?那麼這句話有什麼講究呢,沒有兒子嗎?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為啥不是兒子的肉呢?

在古代知識的命理學中,人一旦過了50歲之後,也會迎來幾個非常難以度過的坎,尤其是壽命上的。如果能夠過去,那麼就會長壽,如果過不去,可能在這個坎就會終結。關於這點,古人一直認為人的55歲,66歲,73歲和84歲是既定的命數,註定會有一些災難,所以家有老人的朋友不妨記一下。

66歲是老人的一個坎,關於這點還有一個傳說:這個坎是閻羅王親自設定的,為的就是想要帶走老人。所以如果想要在閻羅王的手下逃走,那麼就需要吃“閨女一刀肉”,這樣就可以騙過閻羅王,再多活幾年了。

與此相似的還有另一句俗語“人到六十六,不死掉塊肉”。農村人一般都是在六十六歲的時候辦壽,為了不‘掉塊肉’,老人過壽這天,嫁出去的女兒會買一塊“六斤六兩的肉”,與父母辦壽的歲數一樣,希望父母能過邁過這道坎,能夠長壽。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為啥不是兒子的肉呢?

為什麼不是兒子而是女兒呢?在以前,女兒在出嫁之後,就是婆家人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其實就不算是自己家的人了,一年到頭可能也難以回孃家幾次,平時都是家裡兒子侍奉老人,所以在這種關鍵時刻,就需要女兒來盡孝了。

中國是一個重視孝道的國家,我們的人民都非常的講究過壽,即使到了現代社會,為父母過壽依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現代的過壽方式與以前相比更加的豐富,而以前的過壽方式在現代也都慢慢消失了,雖然表達的形式不同,但內涵都是一樣的,都是希望父母能夠身體健康,能夠長壽到老。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為啥不是兒子的肉呢?

中國社會是以血緣關係連接起來的,在古代時期是特別的明顯的,無論是做什麼事情都和親戚、族人有關係,出了事情也是一起分擔的,所以人麼特別的重視親情,所以孝道對於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