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身為中國人,你知道我們從哪裡來?會往何處去嗎?

歷史學告訴我們,中國曆經20個朝代、近五千年文明而來;

經濟學家則堅信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決定著中國未來的走向;

如果沒看過眼前這本書,你不會想到,中國從「青藏高原」而來,未來也將由這裡決定。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藏東南雲海 攝影 李珩 -

現今中國的地理格局與一次大碰撞息息相關。大碰撞造就瞭如今地球上最高、最年輕的高原——青藏高原,並影響到中國的地貌、氣候、水系、生命等,且這一影響還在延續。

正是它為江南“抽”來了明媚溼潤的風光;也是它融化的冰川,孕育出一條條橫跨三種地貌、滋養文明的川流。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這便是從地理學家眼中的,奇妙中國的過去與未來。

書裡“有意思”的可不止這些:

明代時,一個杭州說話最容易帶有哪裡的口音?

全國島嶼最多的省份是?

不只有趣,裡面的圖片都太太太太太太太美了!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不能出門遠遊的這段期間,翻開這本“中國最美百科全書”,認真瞭解腳下這片土地和我們。

看完就如同全國各地深度遊了一遍!

一本用心做的書,剛拿到手就能感覺到。

輕輕撫摸封面上突起的高山丘陵、沙漠盆地、平原河流就如親身走過中國每一寸土地。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注:本書的封面採用浮雕起鼓工藝。

逐一翻開,365張普通人難以捕捉的風光大片。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喀拉峻一處河谷坡地草原高低起伏,在陽光的照耀下,明暗交替,如俯臥的“裸體背部”,

分外妖嬈,被當地人直呼為“裸體島”。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喀拉峻“人體草原” 攝影 都文明 -

浙江嵊泗馬跡山礦石碼頭上各色礦物堆疊,

一片五彩斑斕,美不勝收。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嵊泗馬跡山礦石碼頭 攝影 趙高翔 -

抽出其中的手工摺頁,攤開能有1.8米!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看,這張攝影師日日6點上山、蹲守3年,才拍得的照片,竟是成都的第一張全景圖!

繁華都市、遙遠的貢嘎雪山、橫斷山脈的眾山峰們一一映入眼簾。

(請橫屏觀看下圖)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從龍泉山向西拍攝成都 攝影 嘉楠 -

書裡還有很多“首次”公開面世的精美大片,想一窺秘境,就看這書吧。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中國的名山大川,有價值之處不僅在於景色,更在於它所孕育的生命。

(請橫屏觀看下圖)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札達土林 攝影師 唐僑 -

梵淨山,人們最熟悉的奇特之處是它的地形。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梵淨山新金頂 攝影 徐俊 -

但它真正傳奇的,是它的自然帶和孕育的珍稀生命。

一個國家能跨越4個溫度帶的,是少有的。

而梵淨山上,竟有4個溫度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真是讓天下自然科學家嘖嘖稱奇。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梵淨山新金頂 攝影 徐俊 -

此圖中最為醒目的為梵淨山新金頂,遠處為梵淨山最高峰鳳凰山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紅腹錦雞 攝影 張強 -

也因為這樣多樣的溫度帶,6000多種不同棲息習慣的動植物在這座孤峰上生存、繁衍、演化。

比如,中溫帶上,有極其稀少的“中國鴿子樹”珙桐,居然在梵淨山成片分佈,樹高可達20餘米。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珙桐 攝影 何雄周 -

北亞熱帶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國獨有的黔金絲猴,也在這安家。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黔金絲猴 攝影 丁寬亮 -

中亞熱帶上有全球地區最大的連續分佈的水青岡林、樹齡超過600年的古茶樹。

誰能想到一座奇特偉岸的孤峰,竟是冰期生命的諾亞方舟。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思南長壩石林 攝影 李貴雲 -

除了自然景象,在中國這張遼闊的畫紙上,人文風光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川劇吐火 攝影 朱建國-

例如成都,每個人都津津樂道它的生活方式,美女、美食、麻將、茶館,簡直快活人間。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成都茶館 攝影 朱建國 -

是什麼造就它獨有的人文魅力呢?

書中將這些歸結於王侯將相、文人雅士、市井小民的輪番登場,共同營造出這個中國最具人間煙火氣的城市。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成都錦裡 攝影 張豔 -

比如47歲的杜甫逃難到成都,借住寺廟一段時間後,開始營建自己的家。

向親戚借錢、向縣官借點苗木竹子,就連瓷碗也是朋友襄助。可即便如此困境,心裡總有一股子勁兒,一種對自在生活的嚮往。

數月之後,揚名百世的杜甫草堂便建好了,堂前小徑兩側栽滿花木,朋友來訪,他開心地寫道: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杜甫草堂 攝影 樊哲 -

此後,生活即便貧苦,但心中總有一束光。在那日子裡,西嶺雪山,在他的筆下,一詩成名: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那份樂觀自在的閒情逸趣,就如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生活萬變,不變的是熱愛日子的心。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武侯祠 攝影 劉承徭 -

這本書由人民網×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星球研究所聯合出品,從文字到編排足足打磨了3年,堪稱一部典藏級國民地理書。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全書共有16篇內容, 皆是閱讀百萬以上的爆文。

以「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的方式, 自西向東,介紹中國16個極富代表性的地理區域、自然景觀、城市群落,由荒野文明逐漸入煙火人家。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191位攝影師、365張經典作品,歷經1000小時繪製的53張專業地圖,讓你瞭解中國,看清它的美。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藏東南冰川 攝影 曹鐵 -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大明宮微縮景觀 攝影 李文博 -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 五花海 攝影 張坤琨 -

◎在科普專業性上,這套書得到10位中科院科學家們的認可,被譽為“中國最美百科全書”。

· 對於學生,它是最重要的開學第一課;

· 對於熱愛旅行的揹包客,它是閱盡中國的最美指南;

· 對於地理歷史愛好者,它是一部美輪美奐的紙上紀錄片;

是你,瞭解中國不可錯過的方式。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現在購買還贈送《這裡是中國》主題帆布袋一個,限量500個,送完為止。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中國從哪裡來?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奇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