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典愛情詩的差別,你知道哪些?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王維·《相思》

每個人都會經歷愛情,無論是喜是悲,它都會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打下不可抹去的印記。愛情是詩歌永恆的主題,詩人的詩心被愛情的火焰點燃,他們或表達對愛的渴望,或抒發自己的離愁別恨,這在中西方概莫能外。但因中西方文化傳統的差異,詩人們言情時,在內容、思想、風格等方面都有許多的差異。

小編今天就帶大家看看,中西方的愛情詩到底有哪些不同。


中西古典愛情詩的差別,你知道哪些?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內容:慕與怨

朱光潛先生曾言:西方愛情詩大半寫於婚媾之前,所以稱讚容貌訴中愛慕者最多;中國愛情詩大半寫於婚媾之後,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別悼亡。他道出了中西方愛情詩在內容上最明顯的差別,那就是慕與怨。

我們所讀到的西方的愛情詩,多半是以讚美愛人、歌頌愛情為主要內容的。從但丁的《新生》到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再到雪萊和勃朗寧夫人的短歌,他們的詩中無不充滿了對愛人的渴慕。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抒情詩人本·瓊生給自己的愛人寫了一首《致塞麗婭》:

你若以目光向我祝酒,

我會以目光表示謝酬;

或只在杯中留個香吻,

我寧願不飲杯中之酒。

靈魂深處升起的乾渴,

多麼盼望喝杯聖酒;

但縱然是瓊漿玉液,

除了你的秋波其他不受。

我送給你一束玫瑰,

與其說是表示敬意,

不如說是送上一個心願:

願那玫瑰永不枯萎;

只要你對它呼吸一次,

然後再把它送回;

從此它會生長,我相信,

散發的芬香不是它而是你。

詩人說自己靈魂深處的乾渴只有愛人能解,他贈給塞麗婭一朵玫瑰花,他認為,只要塞麗婭對著花呼吸一次,花就會永不枯萎,正如他自己的心。


中西古典愛情詩的差別,你知道哪些?

我送給你一束玫瑰, 與其說是表示敬意, 不如說是送上一個心願


即使是在被冷落後,詩人仍然乞求著對方的憐憫,但丁在《新生》中寫道:

看到我錯亂的靈魂而不加安慰,

那末這個人真是一幅鐵石心腸,

對我的痛苦絲毫不寄予同情。

你用冷嘲熱諷把憐憫摧毀,

痕跡仍殘留在我蒼白的臉上,

那雙眼睛啊,恨不得快快失明。

但丁把自己心靈的解藥託付給了愛人,而對方卻像個貴婦人那樣對他冷嘲熱諷,他就像是一隻受傷的羔羊,哪怕跪倒在愛人面前,他也願意。

西方愛情詩中這種熱烈的追求,在我國古典詩歌中十分少見,我們大多是閨怨詩、送別詩與悼亡詩。歸結其原因,大概是因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雙方在成婚前,可能連面都沒見過,談何愛情?即便成婚,丈夫又大多要參加徭役、上京趕考、外出經商,留得妻子獨守空房。唯獨在對方死後,才覺得人生中失去了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寫幾首悼亡詩來紀念對方。

《古詩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可謂閨怨詩的代表: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中西古典愛情詩的差別,你知道哪些?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丈夫出門在外,長久不歸。妻子在家“獨守空房”,甚至懷疑對方有了新歡。但再怎麼想念也無法穿過重重高山,忽然感到自己老了,只好安慰自己多吃點飯。《詩經》中《伯兮》大概是最早的一首閨怨詩,詩中言: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在閨房裡盼著出門打仗的丈夫回來,因無人再欣賞自己的容顏,所以連頭髮都不洗了。很明顯,這些詩中都含有一種怨氣,與西方愛情詩中的慕情完全不同。

另外還有曹丕《燕歌行》中的: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李商隱《無題》中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蘇軾《江城子》中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等等。

中西古典愛情詩的差別,你知道哪些?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風格:坦率與含蓄

西方詩歌的源頭可以追溯到荷馬史詩,史詩那宏大的規模深深影響到了其詩歌的創作。西方愛情詩往往情感熱烈、直言不諱,詩人像是用中國的“賦法”那般地去不厭其煩地抒情寫意。而中國素來有溫柔敦厚、哀而不傷的傳統,中國的愛情詩呈現出的是一副委婉含蓄、迂迴曲折的面貌,彷彿“猶抱琵琶半遮面”,“欲語還羞”。

例如,李清照與英國詩人勃朗寧夫人同樣是女性,她倆的《醉花陰》與《我想你!我的相思圍抱住了你》同樣是寫思念,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格完全。李清照的《醉花陰》寫來含蓄萬分,通篇不見思念二字,卻將對亡夫的思念之情表現得透人肌骨: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中西古典愛情詩的差別,你知道哪些?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再看勃朗寧夫人的《我想你!我的相思圍抱住了你》:

我想你!我的相思圍抱住了你,

繞著你而抽芽,象蔓藤捲纏著樹木、

遍發出肥大的葉瓣,除了那蔓延的

青翠把樹身掩藏,就什麼都看不見。

可是我的棕櫚樹呀,你該明白,

我怎願懷著我的思念而失去了

更親更寶貴的你!我寧可你顯現

你自己的存在;象一株堅強的樹

沙沙地搖撼枝杈,掙出了赤裸的

軀幹來,叫這些重重疊疊的綠葉

都給摔下來狼藉滿地。因為在

看著你、聽著你、在你蔭影裡呼吸著

清新的空氣,洋溢著深深的喜悅時,

我再不想你——我是那麼地貼緊你。

她寫的是多麼直白,心中有什麼話就直接說出來,還不斷地使用比喻來強化思念的感受,不似李清照那樣曲曲折折,將自己的思念之情藏在景物背後。

又如同樣是寫令自己心動的人,英國詩人斯賓塞的《美啊, 我的戀人》與我國唐朝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也完全不同。

斯賓塞在其詩《美啊, 我的戀人》中言:

美啊,我的戀人,當你偶然看見

她那美麗的金髮在微風中波動;

美啊,當她那紅潤的臉頰似玫瑰吐豔,

當她的眼中閃爍著愛的火種。

美啊,當她挺起豐滿的胸脯,

像滿載珠寶的航船,

美啊,當她嫣然一笑,

驅散了遮蔽她光彩的矜持雲團。

但她最美之時,

是她那白似珍珠、紅若寶石的齒唇開啟,

吐露出聰穎智慧的言詞,

表達著歡愉溫柔的情意。

餘者皆為造化神工,

唯此方是心靈妙曲。

斯賓塞不厭其煩,將戀人的頭髮、臉頰、胸脯、笑容等等都細緻的描摹出來,給人以一個鮮明完整的印象。而崔護的《 題都城南莊》 卻只有短短的四句話: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人面桃花”四個字就將心上人的美貌含蓄地表現出來了。崔護不似斯賓塞那樣把每一個細節都描繪出來,而是運用了留白,只將少女的臉龐跟桃花相比擬,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中西古典愛情詩的差別,你知道哪些?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思想:精神與世俗

與中國文學的主情性不同,西方是一個主理的世界。在《約翰福音》中,上帝言:這是我的告誡,你們要互愛,就像我愛你們一樣。他們文化中的宗教傳統深深影響著西方文學的思想表達,詩人的詩中往往有著哲學與宗教的氣息,即使是言及世俗之愛,也會會罩上一層精神的光芒。

斯賓塞在《愛情小詩》中將相愛視為上帝的教導:

親愛的,那就讓我們相愛吧……

這是上帝對我們的教導。

在雪萊的《心之靈》中,他將愛視為靈與肉的結合:

我們將同一,

使兩個軀體含有一種精神

兩個充滿熱情的生命一旦碰到,

便變化,同一,融合,但仍舊燃燒,

永不熄滅;他們將從彼此的生命

得到滋養

在勃朗寧夫人的《愛人,我親愛的人,是你把我……》中,詩人將愛人視為上帝般的存在,他將她從苦惱中解脫使她安全、快樂:

中西古典愛情詩的差別,你知道哪些?

勃朗寧夫人


愛人,我親愛的人,是你把我,

一個跌倒在塵埃的人,扶起來,

又在我披垂的鬢髮間吹入了一股

生氣,好讓我的前額又亮光光地

閃耀著希望——有所有的天使當著

你救難的吻為證!親愛的人呀,

當你來到我跟前,人世已舍我遠去,

而一心仰望上帝的我、卻獲得了你!

我發現了你,我安全了,強壯了,快樂了。

象一個人站立在幹潔的香草地上

回顧他曾捱過來的苦惱的年月;

我抬起了胸脯,拿自己作證:

這裡,在一善和那一惡之間,愛,

象死一樣強烈,帶來了同樣的解脫。

西方愛情詩中的哲思是我們所欠缺的,古代中國被儒家文化所統治著,是一個世俗的國度。在我們的古典詩人眼裡,愛情就是愛情,與宗教無關,“君子好逑”是因為“窈窕淑女”,不關乎上帝的教導。

朱光潛先生曾說:西方詩人要在戀愛中實現人生,中國詩人往往只求在戀愛中消遣人生。中國詩人腳踏實地,愛情只是愛情;西方詩人比較能高瞻遠矚,愛情之中都有幾分人生哲學和宗教情操。正是這個道理,我們關乎的是世俗情懷。

在樂府雙壁之一的《西洲曲》中,詩人關注的是自己在遠方的情人,儘管篇幅比較長,但詩人似乎沒有想過將思想向哲學方面延伸: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採紅蓮。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杆頭。
欄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捲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中西古典愛情詩的差別,你知道哪些?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也正是這個原因,在西方愛情詩歌中常有對死後世界的美好幻想,他們認為墳墓裡不是黑暗與空虛,而是天國。

當愛人死後,他們會祈願著能在天堂中再次相逢。如彌爾頓的《悼亡妻》:

她穿著她心地那樣純淨的白衣,

正如我相信我會無拘無束

有一天在天堂裡遇見她那樣。

中國詩人的願望是“生則同室”,“死則同穴”,他們不大相信遙遠的天國之愛。儘管蘇軾對亡妻“不思量,自難忘”,但他想到的也只是“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那些殉情而死的情人也找不到天堂一般的歸宿,所以他們只好幻化為它物滯留人間。

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與劉蘭芝幻化為“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的鴛鴦,又如《梁祝》中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那樣雙雙化為蝴蝶。

中西古典愛情詩的差別,你知道哪些?

梁山伯與祝英臺


結語

中西方愛情詩歌的差異大概就是這幾個方面了。我更喜歡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含蓄美,對於西方詩歌中的那種不厭其煩地抒情,我看起來比較厭煩。

不知大家更喜歡中國的詩歌還是西方的詩歌?大家最喜歡的愛情詩是哪首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