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類七十個生命因素

  道生一,或者Ishvar或者我們講的形而上本體界,這個不是空無所有的空,形而上本體界是生命的原型,我們把這個本體界分兩個部分,叫作總相觀跟別相觀。總相觀就是形而上本體界有一個統一的名字,華嚴裡是把祂叫作如來。別相觀就是祂裡面的成份,有四大類七十相。

  在《華嚴經》的第一品叫《世主妙嚴品》。《世主妙嚴品》這個名字是很簡單的,形象化的,因為來自於印度的思想,他很形象化。既然叫世主,也就是構成這世間的基本要素,有這麼多的生命因素,這個世間才精彩。我們現在所看的是現象界的世間,而《世主妙嚴品》講的是形而上本體界的世間,你這樣類比一下。你應該去體會到一個東西,《華嚴經》裡面講到的神這個字,就是生命的意思,主城神什麼意思?一座城有一個神,用現在的話你怎麼講?每一座城市都有他的精神特色、文化特色,這個文化特色、精神特色不就是這個城鎮的生命體嗎?這個就是根本定義的問題,你要去把他弄清楚。

  河神、樹神,每條河有它的特質,那不是它的生命嘛,每棵樹有它的美、它的精神。因此你可以看到,每一顆小草、每一個石頭都有它的生命存在,你看的到嗎?是這樣看的。不是說那顆石頭,我看它的時候它跟我講話,那石頭會動起來,那個叫眼睛脫窗。石頭還會起來給你跳舞,伸兩隻腳出來跳舞?不是,因為你看到它的精神,看到它的生命,看到它的特質。

  那七十個因素一共分四大類,我們叫神眾、王眾、天眾,還有菩薩這一類叫作覺眾,這個叫作別相觀,生命因素的根本因素,就有這四大類。這個部分,形而上本體界裡面有別相觀的這個東西,我告訴你,《華嚴經》講的最清楚,全世界所有的典籍我還沒看到有第二部。可能各位讀的比較多了,還有在哪邊的不妨可以提出來,我們可以來討論一下,比較一下,就我所知,目前只有《華嚴經》四眾、七十類表達的非常清楚。

  各位從《世主妙嚴品》第一會里頭去仔細的讀,你就可以找出來,我常跟各位講,《華嚴經》你要這樣讀,讀下去,每一卷經文讀完,然後趕快把他的名相查一查,不懂不要緊,你查就好,因為你查不出根本定義。根本定義是你要去累積對《華嚴經》的認識以後,你自己會反饋出來的,根本定義不是查出來的資料。象我給你講,神眾、王眾、天眾、覺眾,你只有在我們這邊你才可以看的到,別的地方查不到。

  義學,華嚴的理論你要這樣學的,不是去讀很多書,那叫業障,又要《探玄記》,又要《華嚴經疏鈔》,又要《華嚴論》,光這三部就可以把你壓死了。《華嚴經》你本來就讀的一塌糊塗了,再讀這些論,你就更糟糕,尤其這三位大德各有一套講法,本來讀《華嚴經》就已經頭暈腦脹的,再加上這三本,腦子就象一座山一樣,根本就塞死了,你沒辦法動。

  現在有很多人是主張要研究古典華嚴,一定要忠於祖師講的,不能說錯,因為老古董,那隻能這樣。要把這些祖師大德的東西弄通,你不如先把《華嚴經》本身直接弄通,因為你把這三位祖師的思想弄通,保證下輩子你又回到唐朝去了,因為你整個腦袋都是唐朝的,這是指弄通的人,沒通的你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因為你根本沒有方向感,你留意到這個部分。

擷自《華嚴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