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本欣 :一片“榛”心在山林

在山東省諸城市皇華鎮胡溝村以南的山嶺上,萬畝榛子林將溝溝壑壑染綠。榛子樹紮根在石頭縫裡,有一人高,縱橫排列,如同守衛荒山的衛兵。走進溝壑一看,腳下還能感覺到堅硬的石塊。而就是在這樣的一片荒山之上,種植出了搖錢樹。

研發出全球首款榛子乳,亞洲單體面積最大的榛子基地,榛子產業化專利技術15項;起草的6項行業團體標準,填補了國內榛子行業生產管理空白;榮獲第四屆“中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並承辦了第五屆中國(諸城)榛子科技與產業發展研討會暨山東榛業現場觀摩會……一項項成績的背後,離不開這片榛子林的主人。

魏本欣 :一片“榛”心在山林

萬畝榛子示範基地


他叫魏本欣,今年65歲。見到他時,只見他的臉被曬得黑裡透紅,走起路來比年輕人還矯健。在這片荒山薄地之間,他已經奔走了多年:一點點清理亂石、開墾禿嶺、流轉土地、開挖水庫、招募人工、種植榛苗、收穫榛子……他為民富農的激情燃燒依舊。

2013年,已經從華欣鑄造有限公司董事長位置上退休的魏本欣,本可以頤養天年享清福,但他每次回鄉看著村子裡一座座荒山和還在過窮日子的父老鄉親,鐵了心決定返鄉種榛子,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


年逾花甲和榛子結緣


魏本欣先後創辦了山東華山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和山東三羊榛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華山公司從事榛子種植經營,三羊榛緣公司從事榛子加工生產和市場營銷。他用6年的時間,在荒山禿嶺上種植了2萬畝榛子,開發生產了榛子乳、榛子油等系列產品,創立了“魏榛”品牌,打造了榛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全產業鏈。“魏榛”,成為我國榛子產業的一個響亮品牌。

魏本欣 :一片“榛”心在山林

榛子圖片 吳慶志攝

榛子,又名山板栗、尖慄或棰子,有“堅果之王”的美譽。現代科研報道,榛子果仁富含脂肪,特別突出的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較好的保健功效。

魏本欣在農業、商業、工業之間摸爬滾打了40年。1999年,魏本欣成立了華欣鑄造有限公司,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前,公司連續多年每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億元。20年來,公司累計上繳國家稅金3億多元,是全國鑄造行業綜合百強企業。

魏本欣 :一片“榛”心在山林

曾經待開拓的荒山 吳慶志攝


近些年來,諸城市南部山區由於基礎設施差,土地瘠薄,投入不夠,人才流失,加上連續三年大旱,糧食價格不穩,致使很多旱、薄、溝、坡地被荒棄,野草雜樹叢生,夏天有點綠,冬天野茫茫,沙塵飛揚,一片淒涼。

每當看到因老因病處於返貧邊緣的鄉親,魏本欣常感汗顏愧疚。怎麼辦?扶貧給錢,救急不救窮,難道就讓家鄉父老永遠戴頂窮帽子嗎?他心有不甘。

魏本欣是農民的兒子。因此,他對農業農村和農民情有獨鍾。利用出國和國內考察學習的機會,他在吉林、遼寧鐵嶺、本溪、遼陽和本省安丘市,發現榛子產業是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改善民生和生態環境及區域協調發展、維護國家糧油安全的重要產業,已具備大力發展的基礎條件。他認定這是山區脫貧的一條新路子,既可改造利用荒山,又能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榛子在美國、意大利、加拿大、土耳其等國家已有100多年栽培歷史,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中國只有東北少量種植,大多是質次量小的野生榛子。在山東種植能成活?能結果?結了果賣給誰?每畝經濟效益多少?農民不認可怎麼辦?問題一大堆,魏本欣不猶豫不退縮,想辦法一個個解決。


種植榛子一波三折


為了解榛子的種植,魏本欣專門去了趟東北,考察了一週;又去了趟中國林科院,向專家們請教種植榛子的可行性和有關技術,得到專家的認可。好苗子可以保證增產。在篩選之後,老魏決定種平歐雜交榛子。“這種榛子以歐洲大榛子為父本,以平榛為母本,通過遠緣雜交所選育成功。”魏本欣因地制宜,開始發展榛子產業。

在距萬畝榛子園西北5公里的常山東側,7年前,魏本欣在這裡栽植的300畝平歐大榛子現已進入盛果期。多年的種植經驗積累,讓老魏有了底氣:3年齡榛子,每棵產乾果大約一斤,一畝地栽種110棵,按照現在每斤20元價格,能收入2000多元。前兩年套種花生、大豆,可以保證勞務費,第三年持平,第四年開始盈利。


魏本欣 :一片“榛”心在山林

老魏在講解榛子培育技術 吳慶志攝


“我栽植在常山的榛子樹,4年就進入了盛果期,畝產500斤以上,這就是1萬元的收入,抵得上10畝糧食的收入。”老魏用一句話來鼓勵農民栽植榛子:“十棵低保、百棵養老、千棵發家、萬棵富民。”緊接著,他以企業實力為後盾,先期投資600萬元,在胡溝村南嶺253畝山上栽上引進的一年、二年生榛子樹苗,來個示範帶動。

可苗子種上不久,遇上大旱,樹苗奄奄一息。魏本欣不分晝夜,身先士卒,調動大小車輛十幾臺,連續3個月,從鎮上拉水抗旱保苗。兩個多月連軸轉,早出晚歸,在嶺地上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嘴上起了口瘡,腳趾得了甲溝炎,走路一瘸一拐的,皮膚也曬得黝黑。

蒼天不負有心人,當滿山遍野的榛子樹吐芽展葉,榛子苗大部分成活,魏本欣心裡踏實了。為了徹底改變山上用水和周邊村民澆地問題,魏本欣又投資600多萬元,在園區黃殿溝和胡溝村東溝分別修建了兩個水庫。這時他的積蓄已全部花光。

為了澆灌、採摘、運輸和村民出行,老魏又憑著多年經商的信用,四處籌錢先後投資400多萬元,購買大型水泵6臺;依山嶺的走勢,架澆灌主管道2000多米、支管道3000多米,引水上山安裝微噴滴管10多萬米;在諸城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又投資100多萬元修建了貫穿鄉村園區道路18公里。

當地群眾看到魏本欣這個外來人敢於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投血本來實的,心裡的顧慮慢慢打消了。魏本欣趁熱打鐵,通過流轉胡溝、上康嶺、下康嶺、大山、小山等村莊土地5000畝,投入1535萬元,僱用20多臺挖掘機,奮戰5個多月,將荒廢多年的七八個荒山禿嶺,全面進行土地治理,一層層環山繞嶺如大寨梯田,並鋪設滴灌節水設施,建成山東華山萬畝平歐大榛子示範基地。這個項目,每畝每年純收入8000-10000元,全產業鏈產值8000萬元,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2014年,魏本欣毅然拿出1500萬元,註冊成立了山東華山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按照“良種榛苗選育、基地示範種植”的方向發展。到2019年,魏本欣先後開墾2.1萬畝荒山,新建蓄水塘壩13座,新修上山道路50多公里,種植榛子樹突破200多萬株,成了遠近聞名的“榛子達人”。

榛子樹長起來,怎麼把產業做大?魏本欣直犯愁:“人人都知道榛子價格高,可榛子樹3年才掛果,5年才回本,週期長、回報慢。”要想帶著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只有讓產業形成規模、叫響品牌才行。


打造國內最大的榛子品牌


“以前出國的時候,在意大利、美國看到一些榛子做的食品,蛋糕、巧克力、餅乾啥的,覺得味道不錯。在美國一些高檔社區,榛子樹是行道樹,樹齡百年,五六米高,人在樹下走,松鼠在樹上吃榛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當時咱們國家榛果比較小,也不成產業。”魏本欣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塊新的市場空白區。

“科技創新”是魏本欣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詞”。隨著榛子種植規模的擴大,老魏又開始琢磨做大榛子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老魏在工業戰線浸潤多年,產學研合作是經驗之一,他將“工業思維”帶到了農業領域。

2017年7月,魏本欣成立了一家主打榛子深加工的生物科技公司,註冊了“魏榛”“華山老魏”等商標,聘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高彥祥擔當顧問,投資9000多萬元,建成了佔地1.5萬平方米的智能化、全封閉的榛子深加工車間。

魏本欣 :一片“榛”心在山林

榛子產品展示 吳慶志攝


機器作業將沉睡多年的荒地喚醒,生產力被重新激活了。一層層環山繞嶺上種滿了榛子樹苗,樹底鋪設滴灌節水設施,山東華山萬畝平歐大榛子示範基地建成了。“我的心跟榛子樹一樣,在慢慢地上升。”看著一簇簇果實沉甸甸地壓在枝頭,老魏心中的喜悅溢於言表。

關於榛子,他有著自己的進一步想法:“現在市面上的榛子炒貨,是非常低端的。單賣榛子的話,一斤20塊錢,榛子粉四五十元一斤,榛子油120元一斤。脫殼、整理、磨粉、榨油,榛子經過深加工,利潤能翻幾倍,而且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在老魏的設想中,種榛子,只是第一步。“我要做的,是榛子大產業。榛子仁、榛子片、榛子碎、榛子粉,還有榛子油、榛子乳、榛子休閒食品,將榛子進行深加工,讓榛子的身價倍增”。

老魏的榛子全產業鏈已經閉環,形成了“種苗繁育+榛子收購+深加工研發+倉儲物流+線上線下銷售”的融合模式,用一顆小小的榛子,串聯起了城市與鄉村,串聯起了一二三產業,通過協調發展,給農民、給加工企業、給消費者都帶來了好處。

魏本欣把自己的頭像印在名片和榛子產品的包裝上,用他的話說:“我用人格保證,我們的榛子綠色、好吃。”


榛子產業帶動鄉親致富


對於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產業興旺的發展要求,老魏更是雙手歡迎。“咱們在這裡流轉土地,改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引進榛子新品種,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建設加工廠、農家樂和休閒養生基地,既保護了綠水青山,又帶富了鄉親父老。每想到這裡,我就幹勁十足。”老魏欣慰地說。

在魏本欣看來,手持鐮刀收割莊稼,面朝黃土背朝天,這都是不可持續發展的傳統農業。他要把榛子做成大產業,帶動農民致富。為此,他發起成立了榛子種植專業合作社,起名“共好”,寄託著他希望鄉親們與他“共好”的願望。

“合作社村民每5戶一組,每組一起打理30畝的榛子園,留下成本給合作社,收益歸個人。”魏本欣計劃用3年時間帶動周邊3000農戶種植平歐大榛子,達到2萬畝的種植規模。

與中國林科院林業研究所經濟林研究室主任、首席專家,中國經濟林協會榛子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王貴禧教授合作引種馴化適合山東氣候特點的平歐大榛子苗圃200萬株。對轉讓土地的農民,安排在園區內當工人,每人年薪3萬元以上,僅此一項,就為周邊村民帶來600萬元的收益。還安置無技能、無特長、家庭困難勞動力500多人,直接收益1000萬元,大大改善了山區人們的物質生活。

他還建立以產業發展為核心內容的脫貧長效機制,動員村民土地流轉,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整合村莊土地資源和水塘河道,建設農業園區,使村民土地規模化經營,實現土地增值增效,實現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積極配合當地黨委政府實行扶貧動態管理制度,促進穩定脫貧。

跟榛子打了幾年交道,老魏逐漸成了專家。提升中國榛子產業的科技水平,規範和完善產業鏈的薄弱環節,打通榛子產業的全產業鏈條,促使中國榛子產業的良性、健康和長久發展,成為他的下一個目標。

眼下,三羊榛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備了年可生產榛子植物蛋白飲品6.5萬噸、高檔榛子膳食油400噸、榛子休閒食品2800噸的能力。至此,一個集平歐大榛子苗木繁育、種植、技術推廣、精深加工、倉儲、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閉環。

“魏本欣做得很不錯!”王貴禧說,“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魏本欣有膽略,有眼光,注重用科技引領榛子產業的發展,新上的智能化榛子生產車間,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來說,都達到了國內一流標準。”

如今,萬畝榛子林進入豐產期,這種木本油料林成了貨真價實的“綠色銀行”,生態、經濟效益明顯。魏本欣多年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夥兒的認可。在今年1月11日舉辦的山東省經濟林協會榛子分會代表大會上,有全省各市經濟林(果樹)站站長、協會會員代表和有關科研業務單位150餘人參加。一心努力做中國榛子產業的領導者及推動者的魏本欣,被推選為山東省經濟林協會榛子分會第二屆理事會會長。

“我的目標是做工業企業,做商品流通,以榛子產業為基礎,以山地旅遊為方向,通過產業鏈整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打造田園綜合體,讓鄉親們共好、更好。”魏本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