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瞭解的“先”與“後”

我們不瞭解的“先”與“後”


我們不瞭解的“先”與“後”

先---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先”字有兩部分構成,上面是一個“止”

我們不瞭解的“先”與“後”

下面是一個“人”

我們不瞭解的“先”與“後”

“止”在“人”上是什麼意思呢?這就要說到上古時期一個重要的習俗——結繩記事。文字發明之前, 古人以繩結記述排列祖孫的世系。

金文中“世”字作

我們不瞭解的“先”與“後”


三個黑點表示結繩,而“止”表示足趾。在中國古代,父親、兒子相繼則為“世”,世系排列中,兒子的世系排在父親的腳下。“先”字“止”在“人”上,表達的就是世系在前的意思。因此,“先”是一個會意字,本義是“祖先”的意思。

小篆文字中,“先”的字形發生了改變

我們不瞭解的“先”與“後”

上面是“之”,下面是“兒”,“之”表示前往,“兒”就是“人”字,本義變成了“前進”的意思,比如“爭先恐後”的“先”就是前進的意思。

與“先”對應的是“後”。我們簡體字寫作“後”,其實在古代“後”與“後”是兩個字。我們目前使用的“後”字包含了以上兩個字的意思。

我們不瞭解的“先”與“後”

甲骨文中“後”字,上部是

我們不瞭解的“先”與“後”

類似繩結的形狀

下部是 “夊”字

我們不瞭解的“先”與“後”


是“止”倒過來的形狀。“夊”在繩結下面,表示世系在後的意思,因此“後”的本義是“後代”。

發展到小篆文字,“後”字變為三部分

我們不瞭解的“先”與“後”

左邊是“彳”,表示小步而行,右上是“么”,表示小的意思,右下是“夊”,表示走路緩慢。綜合起來,“後”字表示小孩子走路緩慢,落在後面,自然會遲到,因此《說文解字》中“後”的本義為“遲也”。

“先”與“後”兩個字,看似簡單,實際上保存了上古時期先民結繩記事的社會遺俗。《詩經•下武》雲:“昭茲來許,繩其祖武。”“繩其祖武”表示謹慎追隨先祖的足跡,實際上正是先民以結繩記載祖孫世系習俗的真實反映。

我們不瞭解的“先”與“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