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藏在这一张张相片里

本文为#我与春天有个约定#征文

春天来了,一声春雷,万物复苏,明媚的阳光中,孕育着新的希望。

周末的时候,出门走走,在公园里,田野里,随手拍几张照片,记录下春天的样子。

春天藏在这一张张相片里

这张照片拍摄于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满了整个春天。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美得就像一幅画。

画中的铁门紧闭,锈迹斑驳,刻满了岁月的印记。一束光迎面而来,带着太阳的锐利,温柔,被铁门阻拦在半空,无法动弹。

铁门上一横一竖的交叉点,托起了整个太阳,把它固定在画面的中央。

门栏之上,娇艳动人,竞相怒放的桃花,朝着它挥手致意,微微一笑。

这一刻,时间静止,一种静谧质朴的美,扑面而来,点缀了整个春天。

这一刻,或者说这个“刺点”的出现,突然对于时间有了一种别样的理解,它是那一束击中斑驳岁月的光,是孕育着希望与阳光的花,更是我们心中的那份希冀,那份不期而遇的美好。

春天藏在这一张张相片里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契机出现,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机会,平台,一方面又会转瞬即逝,无法捕捉。

但是,它们在某个瞬间,又会带给我们无限启发,可能就是那一刹那,就让我们想明白了之前想了很久都无法悟透的事情。

照片中的这个门,就好比我们心中的那个门,那堵墙,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思维中的高墙,门槛,它限制了我们的认知,堵住了上升的通道,禁锢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长此以往,我们变得不敢触碰它,甚至害怕看到它。

要破除心中的墙,心中的门,需要一束光,这个光可能很微弱,微不足道,却很珍贵。

在它的指引下,我们提升了认知,扩大了格局,忘记了门的存在,墙的限制,不知不觉穿越了这道门,跨过了这道墙,实现了一个思维上的飞跃。

原来,当我们无视它们的存在时,它们在我们的心中,居然真的不复存在。

春天藏在这一张张相片里

这种领悟,虽然短暂,却很深刻。它虽然也会转瞬即逝,却会被我们铭记一辈子。

感觉这一刻,时间静止了,光静止了,都被留在了相框里。

就像蔡琴在歌曲《被遗忘的时光》里面唱的那样,“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渐渐地回升出我心坎……”

或许某一天,我们再次看到这张相片,就会想起这束光,想起那道门,那堵墙,以及那段被遗忘的时光。

春天藏在这一张张相片里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生活中多了一些莺莺绿绿的诗情画意,幸福的花儿在枝头蔓延,草长莺飞,生机勃勃,春华秋实,气象万千。

对于2020年,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沉淀,蓄势待发,是一种能量的累积,需要一束光来照亮自己,或者点亮心中的那个希望,它可能很小,很细微,却很关键,弥补珍贵,值得珍惜。

这个光,可以理解为一个概率极小的偶然事件,或者是一次振聋发聩的演讲,或者是一次久别重逢后的参悟,或者是一个高手的轻轻一拨,或者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段文字,一个镜头,都会让自己脱胎换骨,获得新生。

春天藏在这一张张相片里

受限于知识结构,导致思维的高度和深度较浅,计划今年多在阅读上下功夫,尤其是关于外国文学、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书籍,以及一些经典获奖电影作品等。

在看的过程中,还是要注重质量,细读,精读,研读,尽量放慢速度,多读几遍,不求速度求质量,反复回味,集中精力,求得一种新的突破。

现在不比上学时候,精力充沛,每天都有用不完的劲头。一方面由于时间精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工作以后,越来越繁忙,集中时间往往不太容易,基本是断断续续在阅读,可能后面的看着,前面的有的已经忘记。

一方面记忆力也不如从前,有时候一门课程,一本书籍,需要反复听好几次,阅读好几遍,才能有效吸收,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

春天藏在这一张张相片里

越来越感觉到,知识体系的搭建是一个复杂而长久的过程,要小火慢熬,急不得,也停不得。

尽管如此,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来,从春天开始,早起,读书,思考,能够耐住性子,持之以恒的努力,坚持阅读,放下功利心,多阅读一些看似无用的书籍,去不断充实,完善,提升自己。

当然,机遇可遇不可求,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遇到固然是好事,值得欣喜,没有遇到,也是正常。

保持平常心,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行走,去体验,去思索,只要心中有光,时时刻刻,都会看到那束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