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言網語|又到清明,我們如何追思緬懷、感悟生命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慕振東

清明是慎終追遠、掃墓祭祖的時節,也是吐故納新、踏青郊遊的時節。今年清明,節氣依舊,卻註定不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文明祭掃尤顯必要,面對自然、生命尤須敬畏。不少網友在本網留言板留言,講述了他們的感悟和思索。

在一年中最有生機的時節感懷故人,別有意義

小兔呆桃:小時候,總覺得清明是所有節日裡最悲傷的一個。長大後才發現,在一年中最有生機最有希望的時節裡感懷故人、思考當下,其實別有意義。或許只有懂得了死,才能珍惜生。

湖畔廉城:“生而為英,死而為靈。”清明至,蒼松翠柏,青苔漸蔓,這個時節讀歐陽修的《祭石曼卿文》更讓人思潮翻湧。人之生死,有如花之綻放凋謝。淡然面對這並不漫長的一生,需要思考的是生死之間我們可以留下些什麼?

网言网语|又到清明,我们如何追思缅怀、感悟生命

雲端追思寄心香,別樣的清明一樣的情。山西省太原市民用“網絡祭掃”“雲追思”等方式向逝去的先人們傳遞思念,遙寄心香,共同引領綠色、文明、安全、節儉的祭掃新風尚。(山西省太原市紀委監委 饒文波 供圖 陳蓉 攝)

lulu198902222:不管是哪個民族、哪種文化,總會有一個類似的節日,祭奠、懷念那些離我們而去的人們。我想不管哪種方式,核心都是在表達愛和思念吧。

龍游吳炅昊:常常記起父親帶我祭掃時說過的話:“我們的祖先啊,是住在我們心中的。他們存在,是思念的緣故。我們遺忘,他們就會消散。而連父母、祖先都能忘記的人,做的事情豈能有好?過清明,祭祀的不僅僅是先祖,也是自己的心……”

蘭溪小歌歌:記得小時候過清明,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清明時節雨紛紛”那種充滿凝重、悲悽的場景,而是那一個個剛剛出爐、翠綠可口、香氣撲鼻的“清明粿”。一家人圍坐一起,將米粉和艾草做成團,再裹上黑芝麻白糖或者紅糖餡料,蒸熟之後大咬一口,軟糯適宜的米粉混著艾草的清香在口腔裡散開,就是我記憶中清明的味道。清明的意義不是隻有追思和緬懷,它更深含著珍惜眼前幸福生活的道理。

网言网语|又到清明,我们如何追思缅怀、感悟生命

在浙江省江山市,人們習慣製作一種名為“清明粿”的食物。隨著時代的變化,清明粿的祭祀功能逐漸淡化,更多是作為春天的時令點心,提醒人們親近自然,記住清明的味道。(浙江省江山市紀委監委 祝毅 供圖 徐翔軍 攝)

潯檢清風:清明時節,一家人去祭祀追思,是一種傳統。對於孩子來說,這個對先人的紀念儀式,有著烙印終生的影響。也許他現在還小,還不懂,但終有一天他們長大成人,就會讀懂背後關於生命延續的意義:人有來處,亦有歸處。

我的灌雲:孟子說,“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沒有愛哪有家,沒有孝哪有順。孝順不能只體現在親人故去後的祭祀行為,在父母活著的時候,多盡一點孝心,讓老人多享受繞膝之歡,不要空留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所以文明祭祀需要大力提倡“厚養薄葬”。

雖然少了墓前祭掃,但追思緬懷的精神內核始終如一

蘭色飛雨2020:“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尤為沉重,人們除了祭奠自己的親人,更不會忘記人類共同的親人。在中國,有劉智明、李文亮、夏思思等醫務工作者;在國外,也有一些醫護人員殉職。雖然國籍不同、文化不同、膚色不同,但他們肩負著相同的使命,懷揣著相同的理念——全力以赴擴展生命的長度,他們值得我們銘記。

xy清風:清明祭掃是慎終追遠、發乎心而顯於行的一種儀式,貴在心意、重在文明。現在持續向好的防疫形勢,是全國上下經過艱苦努力換來的。我們要積極響應國家移風易俗的號召和全民抗疫的動員。唯有生者健康平安,才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對生命最崇高的禮讚,對清明節的精神內涵最好最生動的詮釋。

网言网语|又到清明,我们如何追思缅怀、感悟生命

清明時節,雲南的“染飯花”(學名:密蒙花)開滿山坡,糯香若有似無,湯汁如金。勤勞的德宏人用“染飯花”做成“黃花團子”祭祀先人,表達對祖先的敬意與思念,寓意諸事順利。(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紀委監委 陸金華 供圖 尨姬萱 攝)

使命在肩:往年清明,總要三五親朋相約給先人們掃掃墓,再摘點清明菜做點小食。今年,因為疫情影響,決定響應號召,暫緩掃墓。一家人圍在一起聊聊逝去的親人,看看他們曾經留給我們的記憶,打開許久未翻開的日記本寫寫想對他們說的話。

夢中的家:我的父親已經離開我27年,這期間我上了高中、大學、研究生,然後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地方工作。今年過年期間,因為疫情,我要到各卡點開展監督檢查也要協助自己聯繫的村做好防疫工作。有時經過那個鄉間小道上,只能遠遠地望一眼父親的墳;如今我們全家、全村、全鎮的人都安然無恙,這或許對他是莫大的告慰吧。

zxh小草:2003年5月,母親腦出血突然離去,當時因自己在抗擊非典工作中,沒能在母親病榻前精心照顧。失去陪伴母親最寶貴的時間讓我久久無法釋懷。今年疫情的無情,讓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工作是為了更多的生命得到安全保障。逝者如斯,緬懷先人,掃去墓碑上的塵埃,也掃去生者心裡的塵埃。

平湖清風:“你們的外公是抗美援朝老兵,當年戰爭結束回到萬州後,本來有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但他主動申請去農村……”外婆撫摸著老照片,為我們講述已逝外公的故事。今年清明,雖然沒有到外公墳前祭拜,但居家追思,感覺同樣有意義、有收穫。

网言网语|又到清明,我们如何追思缅怀、感悟生命

清明節前,雲南省陸良縣紀委監委聯合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成立督查組,深入商場超市、城郊農莊、餐飲休閒場所等地開展監督檢查,嚴肅查處借清明節點公款購買菸酒、公款吃喝等行為。(雲南省陸良縣紀委監委 供圖 王勇 攝)

富春晨曦: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祭祀者,重在心誠,而非形式。當前各級政府倡導的網絡祭掃、在外祭掃、居家祭掃、環保祭掃、安全祭掃,不僅是當前疫情防控下的特殊舉措,也是時代風尚之所趨。

婺忘心安:中國的節氣像鬧鐘,在特定的日子叮叮噹噹地敲響,提醒人們回到自然的軌道,按照自然的節律展開生活。我們在祭奠先人、追思故人的時候,更要遵循自然的節奏,敬佑每一個生命,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疫情中逝去的烈士們同胞們,今天為你們送行,帶著哀痛和敬意

清湖水樵客:不是隻有戰爭會有慘烈的生命消逝,不是隻有戰火才會奪去無辜同胞的性命。他們是我們身邊一個個鮮活的笑臉,但是因為病毒,我們再難相見。春雨沉沉,思念切切,遙贈白花,音容難忘。

執筆寫初心: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在清明與防疫交錯的特殊日子裡,寄託的哀思裡除了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也包含著對因疫情而失去生命的人們的緬懷。

開化餘楚璇:疫病無情,生命的最後一程裡,也許沒有鮮花相擁,也許無人送行,但是今天,你們看到了嗎——所有同胞目送的深情;你們聽到了嗎——所有同胞心痛的哀鳴:“兄弟姐妹們,請一路走好!”

网言网语|又到清明,我们如何追思缅怀、感悟生命

“血染旗紅留信仰,風拂花豔祭英雄。”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各個學校舉行“網上祭英烈”活動,學生們在家自制祭祀小白花祭奠英烈,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紀委監委 徐彥彥 供圖)

詩酒品東陽:湖北14名疫情防控一線犧牲人員被評定為首批烈士,這是對逝者及家屬最好的安慰。我們痛惜!痛惜那恍惚之間已然訣別的光輝生命!我們緬懷!緬懷那逆行路上依然挺拔的堅強背影!今天,國家為你們致哀,鳴笛聲聲震寰宇!此刻,國人為你們送行,淚雨紛紛灑清明!

海曲延碩:沒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選擇了無畏。因勞累過度而猝死湖南鄉鎮醫生宋英傑,還未舉行婚禮卻留在病床上的武漢醫生彭銀華,捐獻遺體給國家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肖賢友……春天已經到來,疫情終會過去,願他們在天堂好好歇息。

金東言如玉:一路走好,在一線衝鋒陷陣的白衣戰士,你的離去讓我們懂得“初心的力量”;一路走好,在“打好巷戰”“守牢小門”中拼盡全力的基層幹部,你走了,卻留給我們“奉獻的力量”;一路走好,志願捐獻遺體解剖的普通人,你滾燙的軀體裡為我們留下了生命的厚禮……今天我為您送行,帶著哀痛和敬意。

修己以敬:疫情奪走了普通的生命,卻給生命釋放了人性之光;疫情肆虐了城市,卻印證了城市英雄的本色;疫情遠離了我們,卻給我們留下對逝者無盡追思和緬懷。

网言网语|又到清明,我们如何追思缅怀、感悟生命

浙江省桐廬縣紀委監委對轄區內相關單位落實清明祭掃管理服務工作開展監督檢查。在充分考慮群眾祭掃需求的同時,確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浙江省桐廬縣紀委監委供圖 孫鵬飛 攝)

婺源瑞舒: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2020的初春格外寒冷,而我們身後卻有一群英雄挺身而出,用生命為春暖花開保駕護航。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英雄,今天的英雄是醫生、是護士、是武警、是村支書、是一名名普通黨員……杏花微雨,又逢清明,用一曲輕歌、一捧鮮花、一盞清茶敬勇敢的心!

花塢北岸:“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憶起艾青的詩,頓時鼻子一酸,淚滿盈眶。山河無恙,我們卻只能在哀痛中守候英魂歸來。全民哀思,更是在內心最深處刻下這份民族烙印。遙寄哀思,擦乾眼淚,更覺生者當砥礪前行,用更加美好的未來告慰烈士和逝去的同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