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科學》金嘉欣:區塊鏈技術在地方財政管理改革中的運用探究

《財政科學》金嘉欣:區塊鏈技術在地方財政管理改革中的運用探究

標題:區塊鏈技術在地方財政管理改革中的運用探究

單位:廣東省湛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

刊期:《財政科學》2020年第2期

內容提要

區塊鏈作為融合了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智能合約等計算機技術的新興應用模式,具有去中心化、數據不可篡改或重複、交易信息易於追蹤和監督、交易流程公開透明等特徵,為數字化時代下的財政管理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在分析區塊鏈技術特徵的基礎上,探究其在地方財政管理改革中的運用,為優化地方財政會計信息質量和預算編制流程、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確保財政資金的合理合規使用和全流程可控、增加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透明度提出相關方案和建議。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 地方財政管理 分佈式記賬


文章思維導圖


點擊看大圖

《財政科學》金嘉欣:區塊鏈技術在地方財政管理改革中的運用探究

精彩內容摘編


區塊鏈技術在地方財政管理改革中的運用探究


鑑於區塊鏈的技術優勢可以高度彌合地方財政現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現就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區塊鏈技術的運用前景:

(一)引入分佈式記賬技術提高電算智能程度,優化會計信息質量

相較於傳統集中式記賬技術,分佈式記賬技術允許參與者以共識機制為基礎共同維護和共享會計信息數據庫,降低了不同地區不同部門間管理與維護各自獨立數據庫的成本,使得賬務核對更加高效;其特有的交易身份標識碼也可以有效避免鏈上參與者篡改信息,用算法糾偏取代人工複核,加之鏈上參與者可在任何節點平等而任意地訪問數據和記賬,這就提供了一個公開透明的渠道,有利於形成制度化的硬性約束,從根本上杜絕造假或粉飾賬簿的可能;作為按照時間線性連接形成的不可逆數據結構,區塊鏈技術解決了信息重複或無關聯的問題並提供了明確的交易追溯渠道,降低了人工審核記賬出錯的風險,充分保障了會計信息的準確完整。從會計屬性而言,引入DLT技術可以從完整性、真實性、相關性、準確性上優化會計信息質量,提高會計電算智能程度,杜絕人為錯誤或惡意造假。

(二)嵌入智能合約預設財政資金支付條件,從源頭保障資金的合法合規使用,有效減少呆賬壞賬的發生

智能合約指以信息化方式傳播、具有自主驗證、執行和防篡改功能的計算機程序。在設計智能合約時可將其執行的規則代碼寫入區塊鏈,當交易滿足預設條件時便可觸發規則代碼,由計算機利用自動化腳本代碼讀取並執行合約。以前文所述的城建工程分期付款為例,可事先根據合同條款設定支付條件,在工程進度達到預設比例且發票真實性和合法性通過驗證後方可執行合約完成付款。該過程由計算機自動審核並計算金額,大幅提高審核效率。此外,對於財政負責保管的基建工程保證金,有些因缺陷責任期較長、筆數較多等原因未及時清理歸類而沉澱在賬上形成暫存款等呆賬,工程單位期滿申請退還時又因時間跨度久、經辦人員離任等原因追查困難,重複或錯誤支付的現象時有發生。引入智能合約技術後可針對每一項工程預設保證金返還期限和條件,設定提醒和追查功能,並且根據合同設置支付上限,支付完成後即刻銷賬封賬。同樣的技術可以運用於暫存暫付款規模的監督控制,如其他應付款和應付代管資金——何時應付?什麼條件應付?可否轉為財政統籌使用?再如對外借款和其他應收款——何時催收?對方是否有能力歸還?滿足預設條件方可觸發執行機制完成交易,這樣可建立制度性約束保證,從源頭規範財政資金的合理合法使用,有效減少呆賬壞賬的產生,防止存量資金二次沉澱,同時也可減少人工審核錯誤,提高財政資金的投放效率。

(三)利用區塊鏈可追溯特性建立財政資金和國有資產的靶向追蹤機制,落實財政資金的社會效益,有效防範國有資產流失

為增強業務部門的責任意識,落實財政資金的社會效益,有效防範國有資產流失,做到“財為民用、財盡其用”,財政系統急需建立起一套合理的評價標準以及一個“靶向”的追蹤機制,在一個數據完備、鏈條完整、公開透明的項目庫和資產庫中有目的、有對象地對專項資金和國有資產進行全盤統籌與監管。這時區塊鏈所具備的可追溯特性就起到了強大作用:交易信息通過算法驗證、打包並蓋上時間戳後形成新的區塊,成為區塊鏈上一個有時間標識的節點,任何信息都可以通過鏈式結構追本溯源;同時利用非對稱性加密算法作出的數字簽名可以確定信息輸出方的身份並留下數據標識的痕跡。利用這項技術,上級財政部門在下達資金之始或採購形成實體資產時,就可以賦予相關資金和資產以身份“編碼”,後續通過查驗編碼追蹤其流向或使用情況;同時,經辦人員在做資質審核、採購、撥款、資產保值維護時也要進行數字簽名和上鍊存證,明確審核主體、採購主體和管理主體的責任,進而確保整個業務流程連續可視化、監管有效率。目前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已應用相關技術,捐贈者可通過平臺對每筆善款的去處和用途進行追蹤,這也給了財政改革一個創新性的啟發:若能同時結合政務網、射頻識別、電子標籤等技術,建立起一個全國綜合性財政支出和國有資產實時監管平臺,對每一筆“帶帽資金”、每一次財政撥款、每一項國有資產進行追蹤管理和動態監控,再通過大數據雲計算收集、反饋和分析效益,將有力推動財政資金的使用落到實處,以及國有資產效益最大化,從而惠及民生、利及社會。

(四)利用聯盟鏈技術優化預算編制流程,使“信息孤島”成為信息共享平臺,推進全面預算和績效管理的實現

聯盟鏈是指有若干個組織或者機構共同參與管理的區塊鏈,每一個組織都運行著一個或多個節點,其中的數據只允許系統內部成員進行讀寫或發送交易指令,並共同記錄交易數據,本質上屬於私有鏈,相較於公有鏈更容易達成共識,可控性更強,交易成本更低。將聯盟鏈技術引入預算編制流程,有利於形成以財政總預算為核心、部門預算為側翼的全面信息共享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真實客觀地反映部門間的資金需求,並按照輕重緩急、立項優先的原則合理科學地進行資金分配,同時自動蒐集分析各部門歷年預算執行偏差度和資金使用效率,形成以功能科目、經濟分類、項目屬性等分門別類的各層級財政支出信息的“超級賬本”,細緻清晰地反映財政大盤子的全貌,深入挖掘預決算數據分析的價值,促成以績效評價為核心、支出的成本效益為依據、預算執行結果為導向、兼顧效率與公平的財政管理模式,推進全面預算和績效管理的實現。

(五)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特性完善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機制,加強公眾監督約束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去中心化作為區塊鏈的核心特質,其基於算法而非信用證書,賦予整個網絡節點相同的權利和義務,使得區塊鏈無需再依賴第三方機構或集團中心化節點而轉變為全網節點共同維護,可以實現交易信息的公開共享和交叉驗證,解決信息不對稱和代理問題。美國學者亞馬爾松(Hjalmarsson F.P.)等人在2018年提出將基於區塊鏈技術設計的電子投票系統引入選舉過程,證明其去中心化特質可有效防止第三方篡改投票結果等舞弊事件,並實現選票全流程信息公開透明化。這給了完善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機制一個新的思路,即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起一個強大的政府信息共享雲,賦予公民平等訪問、瀏覽、查詢以及監督財政收支信息的權利,實現從稅收徵管到財政資金的流向和使用效果全流程透明公開,加強公眾的監督力,防止貪腐滋生,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全文刊載《財政科學》2020年第2期,歡迎訂閱!


《財政科學》金嘉欣:區塊鏈技術在地方財政管理改革中的運用探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