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時評】聚焦復工復產 迎接經濟的春天

【消費時評】聚焦復工復產 迎接經濟的春天

李振中


在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形勢近期有所好轉。“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努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而努力。”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向市場傳遞了明確信號:在全力戰“疫”同時,保障經濟穩定運行。尤其對於疫情較輕的地區,要在堅持疫情防控不放手的同時,儘快地全面復工復產,盡好地恢復生活常態,盡力地推動經濟發展,自然而然,復工復產成為社會和公眾關注的焦點。

在當前形勢下,各行各業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堅決落實黨中央關於“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兩手抓”中體現責任擔當,在“兩手硬”上展現能力作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而如何做好復工復產工作,已經成為各地面臨的新考卷。

復工復產成焦點

連日來,全國各省市各行業陸續復工復產。為了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保證生產工作順利開展,各地紛紛放大招出實策幫助中小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返崗路程要暢通。復工復產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員的順利返崗。企業急需員工返崗工作,開動產線達產,而另一方面,各地出於對疫情防控嚴格的角度,對人員流動的篩查力度和措施不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返崗復工效率,甚至部分單位因復工延遲而使迴流的員工利益受損。

員工情緒要安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關鍵時期,恰逢新春後企業員工第一波返程復工的高峰。從一些網民發佈的微信微博來看,返崗人員對企業的復工所持態度也有不同,生產型企業的辦公地點多為人員較為密集的場所,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很多人也非常關心復工後上班時防護方法和措施能否保證健康安全。

工作狀態要調整。經過這一段時間較長的假期後,員工復產復工後的工作狀態需要逐步調整,有人會表現出渡過超長春節假期的後遺症,缺少上班狀態,或存在對此前工作的疏遠感,恢復正常效率的工作狀態則需要一定的過渡期。

突發預案要做好。企業復產復工會對疫情防控帶來新的挑戰,工作中同事之間密切接觸較多,導致人際傳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果一旦發生疫情,周圍的人被傳染的可能性較強,不但對企業的營運產生影響,更會對員工及其家庭帶來嚴重衝擊,因此必須做好復產復工後應對危情突發的預案。

政策支持渡難關

針對目前企業復工復產所面臨的方方面面問題和難點,需要企業與政府之間積極溝通,相互協調,措施落地,支持到位,在保障嚴格疫情防控的同時,切實保障企業的正常生產運行秩序。

在創造大的市場環境方面,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國家知識產權局日前聯合發佈“支持復工復產十條”,以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包括登記網上辦理、實行告知承諾、建立行政許可應急綠色通道、延長行政許可期限、嚴查亂收費亂漲價等。

隨著各地企業復工復產的持續展開,也相應進入了疫情防輸入、防擴散的關鍵期,企業的疫情防控能力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也擺上了議事日程。應清醒看到疫情對推動經濟發展帶來的新影響和新挑戰,廣泛發動群眾,依法依規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打擊各種干擾企業運營的違法犯罪行為;層層落實責任制,各環節協同發力,強化監督執行,從立法、執法、司法各環節,建立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的法治保障環境,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落到明處。

各地經驗可借鑑

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一些疫情較輕地區、一些經濟發達地區、一些民生必需行業,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努力推動全面復產復工,湧現出大量各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方法和經驗。如,多地開通“復工復產務工人員專列”,助力外地務工人員儘快復崗返程,促進企業復工復產。全國首趟“復工復產務工人員專列”從貴陽發車,開行“點對點、一站式”直達務工返崗專列,最大程度避免疫情傳播風險。

為盡力減少疫情對企業的影響,多個省市實施幾方聯動,提供資金支持,組織法律及志願團隊提供援助,幫助解決技術資源短缺及專業應急保障人員不足等難題。如山東德州市司法局成立公共法律服務團隊助力企業復產復工;遼寧組織科技志願者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廣泛調動全省科技資源,為企業提供應急保障、技術研發等方面支持;福建平潭發佈 20 項金融服務措施,圍繞加大信貸支持、降低融資成本、精準對接復工復產及春耕金融需求、積極發揮政策性貸款作用等方面,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各地疫情進展程度不同,地方經濟特色不同,採取的應對措施也是各有千秋。

浙江省財政廳印發《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減免企業房租措施有關事項的通知》,寧波市發佈了《關於做好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 溫州市醫保局出臺優化助企服務十條措施,助力企業復產復工,台州市企業可包機接省外員工返回財政補貼三分之一費用,諸暨市“三招”做好防控保供備足市民“菜籃子”等。

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出臺制定中小企業援企穩崗具體政策,為中小企業減負。大渡口市出臺政策支持中小企業,主要包括優化政務服務、減輕企業負擔、加大資金支持、幫助穩定生產經營,幫助企業共渡難關。

北京市則不打無準備之仗,公交走在先,面向復工企事業單位及廣大市民,定製公交車,線上預訂車票後 5 個工作日內正式開行。這種以人為本的舉措,復工防疫兩不誤。因為疫情期間已最大限度停止了非必要出行,而企業復工通勤則是最主要的剛性需求,定製公交相當於企業班車,除了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之外,還可以把疫情密切接觸者限制在一個公司之內,萬一發生感染也容易追蹤。

山東濟南市出臺“硬核”措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包括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到期的,有效期可順延至疫情解除。食品生產經營從業人員所持健康證明有效期屆滿,受疫情影響無法領取新證的,暫時視同有效,有效期截止到疫情解除後 30 日,等等。青島市即墨區科技創新園在中小企業復工復產中“精準滴灌”,通過專人包乾服務、問題集中會商研究等辦法,協助企業做好疫情監測排查、復產協調服務、扶持補貼落實等工作。

安徽省“真金白銀”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蕪湖無為市嚴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十道關”,把好復工復產報批關、把好健康上崗關、把好教育培訓關、把好消毒防疫關、把好交通運輸關、把好職工就餐關、把好集體活動關、把好疫情應急關、把好職工承諾關、把好安全生產關。

企業關懷送溫暖

政府定政策出實招,企業也要切實呼應,積極認真施行各項措施,保障生產運營和員工安全。在企業日常運營中,應當公告推出防疫預案和倡議,避免、防止、解決群聚性感染問題,提前制定應對方案,並對員工定時輸送關愛,緩解員工的心理不適症狀。設置員工隔離區,在相關區域設置隔離房間,一旦發現員工體溫過高,馬上引導其至隔離區域暫時隔離,並由監督人員及時通知 120,並安排備班人員及時接替,保障生產運行正常。企業在近段時間對員工工作狀態的調整問題,應給予一定重視,可採取適合自身工作性質的措施來解決此類問題。要加強公共場所和辦公區域消毒通風,並按工作區域劃分風險等級,以不低於衛健部門指導標準定時進行消毒,並在顯著位置張貼標識。

在企業復產復工後,如有疫情突發時,必須堅持“四早”原則,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處置,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的影響,確保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旦接到疾控部門對員工確診、疑似病例通報後,企業應對患者所在區域等工作生活場所進行封閉管理,並在政府疾控部門的指導下進行消毒處理。相關人員應主動配合政府疾控部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迅速查清密切接觸者和一般接觸者,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與此同時,企業應該要求員工個人加強防護,加強個人體溫監測,佩戴口罩上崗,作業時戴口罩、手套。每日上崗前、下班前,各測量 一次體溫。若發現發熱咳嗽的情況,及時就醫排查,最大限度杜絕疫情傳染事件發生。

信心助力揚新帆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疫情防控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時,統籌做好“六穩”工作,儘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社會各界正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前一階段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基礎上,鼓足幹勁,再接再厲,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各地多措並舉,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疫情寒冬,我們一起度過;春暖花開,我們一起迎接。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面對14億人口的中國大市場,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從中央到地方出臺各種政策扶持中小企業復產復工,社會各界獻計獻策,為企業全面復產復工保了駕護了航。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一條條政策有乾貨、夠硬核,一項項規定有指向、可執行,向市場、產業傳遞了強烈信號:政府和企業會風雨同舟、共克時艱。

再大的風雨都能抗,再陡的高坡都要上。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考,我們要樹立信心、克服困難、接受考驗,信心比黃金都重要,唯有始終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凝心聚力、努力挑起這副重擔,才能給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撐。可以預期,全國大面積復工復產之後,中國經濟的引擎必將繼續帶動世界經濟繁榮發展。這正是:疫情驟起形勢艱,堅定信心勇向前,眾志成城齊抗疫,復工復產揚新帆。

(作者李振中 消費日報社社長 總編輯 國家一級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