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為兒女解難 替政府分憂

河南淮陽區怡心園社區養老中心殷秀花孝敬老人紀實

張然 雲昌

“一個農村婦女,大字不識幾個,能辦成養老院?打死我就不相信!”“養老院可不是誰想辦就能辦成的,它需要科學的管理與全面的服務。尤其需要高質量的服務,稍微考慮不周,就會前功盡棄。”

面對這些,河南淮陽怡心園社區養老中心的殷秀花卻用事實給出了答案。她不僅把一個鄉村社區養老院辦得紅紅火火,而且在當地方圓幾十公里範圍內皆為認可。

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初心獻給家中老人

殷秀花的母親張秀榮是個獨生女,師範畢業。在封建思想影響下,為養活或照料未來年邁的父母,張秀榮在父母反覆勸阻下又重回農村與農村娃殷有俊結婚成家。

殷秀花姊妹6人,她是家中長女,在父母教育下,心底善良的她,從小就常把自家的饃分給小夥伴吃,讀小學時也是這樣。

她說:“母親是位師範生,常有人到俺家讓母親幫助寫信,有時人家帶孩子來,母親常拿饃給孩子吃。所以,俺也養成了這個好習慣。”

因家中窮,姊妹多,所以殷秀花僅讀了五年書,小學畢業就幫父母幹起了農活。

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隨著時間推移,殷秀花的姥姥、姥爺年紀大了,需要張秀榮來照顧,所以張秀榮只好把兩位老人接到自己跟前,而她的公公婆婆也需要張秀榮來照顧,這一下子就有四位老人需要共同照料。

歲月催人老,時光留不住。張秀榮與愛人殷有俊也慢慢變老了,殷秀花的負擔更重了。1983年5月,殷秀花與範金禮結婚。第二年,便生下大兒子範雲輝。就這樣,殷秀花與範金禮兩人一邊靠幾畝為生,一邊全力養活身邊的幾位老人。

在後來的日子裡,殷秀花的姥姥癱瘓了4年、姥爺癱瘓了8年,老母親癱瘓了8年,婆婆癱瘓了3年,加上孃家的爺奶、婆家這邊的爺奶,一個家庭的的確確變成了一個小型養老院。沒有房子住,殷秀花就在自家院內搭建臨時棚子。

殷秀花就這樣忙了地裡忙家裡,忙了裡面忙外邊,在生活極其困難中先後為這些老人一一養老送終。

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這就是一個農村婦女用孝道撐起了這個大家庭,用樸實書寫了一本本孝敬老人的日記,用善良鋪就了這麼多老人的最後人生路,用百善孝為先的純樸道理影響了周圍鄰居,用行動大於說教的方法教育引導了孩子。

善心獻給鄰居老人

鄰居範長飛的岳母娘李桂芳95歲了,共有二男四女六個孩子。可無論如何誰也伺候不了這位年邁的老人。今天到這個孩子家住不習慣,明天到那個孩子家挑肥揀瘦;今天找這個孩子的事,明天找那個孩子的茬。

範長飛與愛人曹愛勤商量說:“秀花奶奶,照顧老人有一套,咱把老母親放到她家,如何?”

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曹愛勤一聽這話,剛開始還有點猶豫不決。最終老兩口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殷秀花。而殷秀花也很為難,畢竟照顧老人吃盡了不少苦頭。

老範老兩口見殷秀花有些遲疑,便說:“秀花奶,您權當幫個忙!”

說著,第二天曹愛勤就把母親送到殷秀花家中。起初,李桂芳不吃不喝不睡。

殷秀花問她為啥這樣?老人李桂芳說:“這不是俺的家家。”

隨後,殷秀花又與李桂芳溝通,晚上她又專門與老人睡一個屋子。

正是這天晚上同一個屋內的休息,老人李桂芳從此認可了殷秀花。以致後來,曹愛勤姊妹6個,誰也叫不走了,非住殷秀花家不可。

就這樣,殷秀花無償伺候老人4年多,老人99歲那樣走完了她的人生路。此事讓曹愛勤姊妹6個非常感激。

誰說好事不出門?好事照樣傳千里。殷秀花善於照顧老人的事很快傳遍了周圍幾十公里。

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為此,許多老人被他們的孩子紛紛送到殷秀花家中,而殷秀花2011年先後收留行動不便的老人20多個,並用心用情服侍照顧他們,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美滿,而殷秀花在當地也很快成為新時代尊老愛老、孝老敬老的代言人。

決心獻給村養老院

隨著老人的不斷增多,家庭小院作為養老院顯得太為擁擠。

為擴大老福院面積,殷秀花動了不少腦筋,花費不少心思,找了幾個地方,但始終不大滿意。

最終,她看中了女兒範逛逛家的那片地。當女兒與女婿雖然同意了,可殷秀花的兩個兒子與兒媳卻有意見。

大兒子範雲輝說:“媽,你是缺金還是缺銀?你要啥給你啥,養老院你就別再幹了,你還嫌賠的少呀!80多萬元的真金白銀呀,你扔進了水裡,連個響都沒有!”

“媽,你來鄭州來照顧你的孫子吧!養老院別再幹了!”大兒媳婦高粉榮也勸道。

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在南京理工大學任教的小兒子範霽康說話更是一針見血:“媽,俺孩子你不照看也就罷了,困難俺想法設方克服了,養老院的事你就別再折騰了,中不中?”

北大畢業現在南京製藥有限公司任工程師的小兒媳婦劉海倩,平時雖然對婆婆殷秀花百依百順,可在辦養老院這個問題上卻始終是極力反對:“媽,先前您把家中的養老院準備搬到曹河南街,房子也建好了,地板也鋪好了,各種基礎設施也幾乎完善了,就差安裝水管了,結果政府說扒就扒了,這百十萬塊錢,您不心疼,俺還心疼哩!”

面對眾人像開批判會一樣的話,殷秀花始終心有主見。

她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我今天實話告訴你們。我既不缺金也不缺銀,我就缺身邊養老人!過去,雖然都沒有為你們照看過孩子,但我老了也需要入駐養老院,今天養別人,明天就是養自己。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替兒女們解份難,就是替政府解份憂。”

殷秀花的一席話讓兒女及兒媳婦們由開始的極力反對到慢慢接受,由慢慢接受到目前的支持。

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哪裡跌倒哪裡重新爬起,有了女兒家的這塊寶地,沒有錢殷秀花四處相借,跑斷腿磨破嘴,沒有各種證件和手續,她到處找人求人辦理。

又經過一年多的建設,2016年2月,起名為“怡心園社區養老中心”的養老院再次拔地而起,重新開業。

目前,這個基礎設施齊全,環境條件優雅,一心為老人服務,全力替兒女解難,盡力為政府分憂的養老院先後居住200多人次,其口碑與品牌早在人們心中紮根、開花、結果。

而殷秀花家2014年榮獲淮陽縣“最美家庭”榮譽稱號;殷秀花本人榮獲淮陽縣先進勞動模範、省養老服務機構“優秀院長”、淮陽縣脫貧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2016年、2018年,兩次參加國家民政部養老院長培訓班,並進行典型發言。

慈心奉獻周圍村民

曹河鄉黨路口行政村有一位96歲的老人,名叫黨趙氏,雖然有5個兒子、兩個女兒。但,隨著兒女年紀增大,加上有的在外地工作,所以照顧老人早已顯得力不從心。

後經家人商量,2011年3月,最終還是選擇把老人送到“福樂養老院”。當老人一來到養老院馬上就有了精神。對此,殷秀花解釋說:“這叫‘老頭見老頭,說話不發愁;老婆見老婆,說話不用學’。大家聚在一起,有人說話了,不再寂寞了,心情自然也就好了。”

黨趙氏在這個養老院想吃啥,只要言一聲,殷秀花總會變著法子來滿足老人。

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黨趙氏在這個幸福的環境中生活了整整三年,2015年11月,這位99歲的老人走完自己的人生盡頭。

出殯那天,殷秀花特意前來吊言。當管事的人看見她來,立即高聲喊到:“殷院長來了,請孝子孝孫們前來迎接。”

此時,只見60多人身著白衣“譁”的一下跪在地上行禮。這讓殷秀花倍受感動,她內心發誓:“將來一定要努力辦好養老院,讓天下老人享受幸福晚年。”

後來,黨趙氏的三兒子黨月望自覺融入養老院,成為一名義工。他用行動照顧養老院的其他老人。他說:“殷院長把俺老母親照顧得如此周到,現在她人手不夠了,遇到困難了,俺說啥也要幫她一把。”

曹河北街居住的黨玉紅有兩個哥哥,都在新疆安家落戶,一個姐姐黨月蘭,嫁到鄭集鄉,常年需要照顧公婆。黨玉紅只好一邊做小生意,一邊又自個拉扯幾個孩子。因此,想照顧長年患有哮喘病的老母親王素英已顯得無能為力。

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這樣以來,她與哥哥姐姐一商量,決定把老母親送到養老院。王素英在養老院一住就是四年,並且生活得相當幸福。2016年7月,老人臨終前特意安排說:“養老院好,養老院親。玉紅呀!將來一定要對殷院長好些,多為她幫幫忙。”

黨玉紅接受採訪兩眼淚汪汪地說:“在俺最為困難之時,殷院長伸出援助之手,幫俺個大忙,這讓俺一輩子也忘不了!”所以,黨玉紅目前也成為養老院的一名義工。

孝心喜迎天下老人

曹河鄉徐營行政村有一位91歲的老人,名叫王彭氏,生有五男一女,隨著幾個孩子年齡的增大,同樣沒有能力來照顧老人。

2011年,幾經打聽得到殷秀花開辦的養老院條件較好,待人厚道,不以掙錢為目的。姊妹幾個一商量決定送老人到養老院。

王彭氏因年紀較大,行走不便,需要特殊照料,吃飯與人又有所不同。所以,殷秀花特意為老人開起了小灶,特意安排專人護理。

幾個月後,老人身體明顯硬朗了,不用柺杖也能走路了,隨著老人彼此交流次數增多,心情明顯開朗起來。家人看到這一變化,打內心裡非常感謝殷秀花院長。

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2016年,老人96歲時,突然得了一場重病,在醫院住院期間,殷秀花前來看她。老人拉著殷秀花的手流著眼淚激動地說:“我就知道殷院長會來看我的,我病好後,還要回到養老院,還是養老院好呀!”

說著,老人微笑著安詳地離開了人世。醫生看到這一幕後感嘆地說:“老人能夠如此安詳亂世,這說明養老院沒有白養老人呀!”

而此時此刻的殷秀花再次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養老院開辦得更好,為天下更多老人服務,替天下更多兒女解難,替政府分擔憂愁。

鄭集鄉譚崗村的楊黨氏,今年105歲了。她有三個兒子,入院之前每天平均在家要跌倒五六次,而家中的幾個兒子因年紀大也不能再照料她了。她的孫子孫女2018年把老人送到殷秀花的養老院。

剛開始,是否接收如此年紀的老人,大家意見不一。有人說,年紀恁大,萬一有啥閃失咋辦?有人說,咱養老院不是掙錢的,主要是替兒女和政府分憂解難的,可以接收。殷秀花最終一錘定音:“收”!

老人入院以後,專門讓老人自己一間房,白天有專人負責,晚上有專人陪睡。每天三頓飯菜端到老人跟前,定期為老人洗頭剪頭,定時為修剪指(趾)甲,時常陪老人拉家常、嘮嘮嗑。

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如今,楊黨氏自己能起居,不要拐杖也能走路,與人還能正常交流,坐在椅子上還能撬起腿,露出她那“三寸金連”來。

楊黨氏的重孫們非常感謝殷秀花及她所開辦的養老院,每次前來看望老人總是對殷秀花說一堆感謝的話。每當殷秀花聽到別人感激的話,內心更加愉悅起來。

還有,曹河鄉赫營村,現年67歲的崔金梅,因從車上摔下,造成神經出現問題,導致雙手雙腿不能動彈,只能坐輪椅。2009年冬天入駐養老院,十多年間全由護理人員進行全面護理,大到出外推車曬太陽,吃喝拉撒睡,小到驅趕臉上手上的蚊子,全由護理人員前來細心照料。

十幾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的照料,這讓接受採訪的崔金梅流下感動的熱淚。她說:“養老院就是俺的家,這裡的護理人員比親生兒女還要親上幾百倍。”

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鄭集鄉薛莊行政村胡李自然村,現年42歲的單身者胡建廠,因車禍而住在重症監護室,經過兩個多月治療,醫生安排家人準備後世,胡建廠不得不從重症監護室走出。

其家人得知殷秀花所辦養老院對人講良心,對前來入駐所有人員一樣看待,於是便把胡建廠送來。面對右腿斷四截,左腿斷三截,仍輸著液的病人是收還是不收?經商量最後還是收下。

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在義工黨玉紅的精心照料下,前三個月通過一勺一勺的餵奶粉,換傷口上的藥物,擦拭傷口上的濃水,幫助大小便,胡建廠身體慢慢有所恢復,三月後可以吃雞蛋糕了,半年後可以吃麵條了。

2018年2月,胡建廠又進行了二次手術,今年春節可以坐輪椅了。今年5月,胡建廠竟然能自己推著輪椅走了。當胡建廠的家人來看望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醫院就不治的一個重病人在養老院竟然能奇蹟般的站起來,這咋不讓高興與興奮?

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臨走,胡建廠的妹妹胡愛蘭緊緊拉著殷秀花的手久久不肯放下,她真誠地向殷秀花來了一個九十度的鞠躬,接著又說了一大堆感謝的話。而殷秀花則認為:“愛的力量是巨大的,愛是能產生奇蹟的。從胡建廠身上足可看出愛的源泉與力量。”

她又對記者說:“ 孝道,是天理;行孝,是人性。對老人多一份孝親就多一份大愛,多一份孝心就多一份關愛。而所有員工必須學會用真情來傳遞孝道,用青藤般的堅韌擎起孝道的大旗,用自身行動解讀知孝和行孝的硬道理。”

為天下兒女解點難   為咱的政府分點憂,這個女同志不簡單!點贊

相信,在淮陽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在曹河鄉黨委和政府的具體支持下,怡心園養老院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紅火,它將真正成為一所“寬老人心、養老人身、急老人想、感老人恩”,專屬老人的一片精神棲息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