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禮 無以立 品德影響人的一生

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品德教育。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但現在似乎與之前的文明禮儀之邦不太一樣,從身邊可以看到,現在許多的成年人動不動出口成“髒”,隨地吐痰、扔垃圾、扔菸頭,甚至插隊、佔座等等各種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


在成長教育中不僅要注重一個人的思想教育更要注重道德教育,因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和道德品質的高度往往決定了他們以後的人生高度,而且在進行品德教育時,首先其父母要以身作則,做正面的榜樣,父母要實際行動與口頭教導結合去引導其思想和言行一致,即正面教育和引導行動相結合,達到言行一致。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品德影響著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一個人將來如何發展,將決定他做人的原則。因此品德教育非常重要,需要去引導掌握思想、道德規範,形成對事物的好壞、美醜、善惡的辨別與評價能力,我們要正確的通過學校、家長以及社會三個方面深入的去促進一個人良好品德的形成,擁有良好的素養,讓其從小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不學禮 無以立 品德影響人的一生

中國國學大師、著名作家鮑鵬山在青海師範大學任教17年,現為上海開放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央視《百家講壇》、上海電視臺《東方大講壇》、上海教育電視臺《世紀大講壇》、山東教育衛視《新杏壇》等欄目的主講嘉賓。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在中國思想史研究、文學史研究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績。


不學禮 無以立 品德影響人的一生


在良師雅集中他開展了一個線上大師課《中國人的人性與道德》,課程主要解讀戰國時期思想大家關於人性善惡的四種觀點性善論的證明:

①:孟子為什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②:中國傳統道德評判標準以及如何維繫;

③:孔子以喚醒人的內在良知引導人性向善;

④:傳統儒家思想對現代文明的啟示;

通過以上四個觀點都能深入去解讀關於人性文明與品德的話題。

不學禮 無以立 品德影響人的一生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道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樑,品行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為此要堅持以人為本。


林精靈

2020年3月3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