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 无以立 品德影响人的一生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品德教育。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但现在似乎与之前的文明礼仪之邦不太一样,从身边可以看到,现在许多的成年人动不动出口成“脏”,随地吐痰、扔垃圾、扔烟头,甚至插队、占座等等各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


在成长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一个人的思想教育更要注重道德教育,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高度往往决定了他们以后的人生高度,而且在进行品德教育时,首先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正面的榜样,父母要实际行动与口头教导结合去引导其思想和言行一致,即正面教育和引导行动相结合,达到言行一致。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品德影响着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一个人将来如何发展,将决定他做人的原则。因此品德教育非常重要,需要去引导掌握思想、道德规范,形成对事物的好坏、美丑、善恶的辨别与评价能力,我们要正确的通过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深入的去促进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拥有良好的素养,让其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学礼 无以立 品德影响人的一生

中国国学大师、著名作家鲍鹏山在青海师范大学任教17年,现为上海开放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央视《百家讲坛》、上海电视台《东方大讲坛》、上海教育电视台《世纪大讲坛》、山东教育卫视《新杏坛》等栏目的主讲嘉宾。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在中国思想史研究、文学史研究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绩。


不学礼 无以立 品德影响人的一生


在良师雅集中他开展了一个线上大师课《中国人的人性与道德》,课程主要解读战国时期思想大家关于人性善恶的四种观点性善论的证明:

①:孟子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②:中国传统道德评判标准以及如何维系;

③:孔子以唤醒人的内在良知引导人性向善;

④:传统儒家思想对现代文明的启示;

通过以上四个观点都能深入去解读关于人性文明与品德的话题。

不学礼 无以立 品德影响人的一生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梁,品行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


林精灵

2020年3月3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