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一噴三防”即將開始,什麼時間噴,噴哪些藥,你都知道嗎?

4月上旬,江南地區和江淮地區的小麥已經進入了抽穗期,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區的小麥,則還處於拔節期-孕穗期。近日有不少農民諮詢“一噴三防”的問題,雖然小麥上推行多年了“一噴三防”套餐被農民所熟知,但是到底噴什麼,防什麼,什麼時間噴,則不一定都清楚。今天我們從3個方面著手,分析一下小麥一噴三防問題。

一、小麥“一噴三防”指的是什麼

提出背景:小麥抽穗-灌漿期是小麥千粒重形成的關鍵時期,此階段病蟲發生種類多,適宜的氣溫有利於病蟲發生蔓延危害,也是各類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 蟲害主要有小麥吸漿蟲、麥蜘蛛、蚜蟲等;病害主要有小麥鏽病、白粉病、赤黴病等;小麥中後期易受乾熱風的影響,易早衰。

具體定義:小麥“一噴三防”就是在小麥穗期,使用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等混配劑噴霧,通過一次施藥可達到防病蟲、延長小麥葉片功能期防早衰,防乾熱風、防倒伏,增粒增重的目的。既省時省工,節約成本,又具有明顯增產效果,是確保小麥增產增收的有效措施。

但是不同的地區,小麥生長後期,尤其是抽穗後面臨的災害種類不同,因此小麥“一噴三防”並不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應該隨之發生一些變化。

如陝西省將“一噴三防”防治的對象定義為防病、防蟲、防早衰;河北省則定義為防病、防蟲、防乾熱風。但不管概念如何變化,在小麥抽穗期-灌漿期,實施“一噴三防”防治小麥後期病蟲害已成為保障小麥高產穩產的一項必不可少的措施。

小麥“一噴三防”即將開始,什麼時間噴,噴哪些藥,你都知道嗎?

二、小麥“一噴三防”的施藥時間

我國冬小麥範圍大,不同地區,小麥生育期及病蟲害發生時間、危害程度不盡相同,同一個地區也會有差異,而不同的施藥時間,對後期病蟲害的防效明顯不同。因此,一定要根據田間實際情況,把握好“一噴三防”的最佳時機,以取得最好的效果(注意農業部門的統防信息,北方冬小麥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中旬,南方冬小麥稍提前)。

以4種病蟲害為例,瞭解不同噴藥時間產生的不同效果:

小麥“一噴三防”即將開始,什麼時間噴,噴哪些藥,你都知道嗎?


1、從對小麥條鏽病的防效來看

噴藥時間越早,防治效果越好;噴藥時間越晚,防治效果越差。小麥抽穗前噴藥的防效遠大於抽穗後噴藥防治的效果,這是因為小麥條鏽病是一種多循環病害,發病與氣候條件關係密切,早期噴藥不僅抑制了以前所出現的病株繼續發病,而且阻止了後期再形成新的病株。

小麥“一噴三防”即將開始,什麼時間噴,噴哪些藥,你都知道嗎?

小麥條鏽病

2、從對小麥赤黴病的防效來看

噴藥時間與小麥花期的吻合程度至關重要。小麥抽穗前噴藥防效很差抽穗70%左右時,小麥進入揚花初盛期,此時噴藥正是小麥赤黴病侵染小麥的關鍵時期,對小麥赤黴病的防效最好;其次是小麥揚花後期,噴藥防治的效果與小麥抽穗70%左右時噴藥相比,防治效果雖有下降,但遠大於小麥抽穗前和小麥抽穗約20%時噴藥防治的效果。

小麥“一噴三防”即將開始,什麼時間噴,噴哪些藥,你都知道嗎?

赤黴病

3、從對小麥蚜蟲的防效來看

噴藥時間越晚,防治效果越好;噴藥時間越早,防治效果越差。因為蚜蟲繁殖速度很快,特別是在小麥穗期高溫乾旱的情況下,一次噴藥往往不能有效地控制蚜害。小麥抽穗前施藥,對前期蚜蟲的控制效果較好,後期防效差,種群增長很快,出現再猖獗。

小麥“一噴三防”即將開始,什麼時間噴,噴哪些藥,你都知道嗎?

麥蚜蟲

4、從對小麥吸漿蟲的防效來看

噴藥時間與小麥穗期的吻合程度至關重 要。 以小麥抽穗20%時噴藥防治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小麥抽穗約70%時施藥。小麥抽穗前或者揚花後噴藥防治的效果均較差。這是因為小麥吸漿蟲產卵對小麥生育期有嚴格的選擇性,僅在小麥抽穗後尚未揚花的麥穗上產的卵才是危害小麥籽粒的有效卵。

小麥“一噴三防”即將開始,什麼時間噴,噴哪些藥,你都知道嗎?

小麥吸漿蟲

小結:

由此可知,小麥穗期使用“一噴三防”的措施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時間。科學掌握噴藥時間,使“一噴三防”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這不僅與當地防治的主要病蟲害種類有關,而且與不同病蟲害發生的程度,以及在影響當地小麥產量形成中的作用有關。

一般來說,小麥抽穗揚花期施藥對小麥赤黴病、小麥吸漿防治效果最好,對其它病蟲也有壓前控後效果;小麥小麥抽穗約70%時,揚花後灌漿前期施藥,對小麥蚜蟲防效最好;

對小麥吸漿蟲發生區,或小麥抽穗期如遇陰雨天氣,小麥“一噴三防”建議在小麥抽穗60-70%時第一次施藥,灌漿前期第二次施藥才能確保較好防治效果。

對小麥病蟲發生較輕田塊,建議小麥“一噴三防”在小麥抽穗60-70%時施藥一次,或在小麥揚花後灌漿前期施藥一次,就能達理想防治效果。

小麥“一噴三防”即將開始,什麼時間噴,噴哪些藥,你都知道嗎?

三、小麥“一噴三防”防控技術

1、主要配方組成

(1) 防赤黴病、白粉病、鏽病(條繡病和杆鏽病)等病害用藥

可選用25%丙環唑乳油、25%吡唑醚菌酯、30%戊唑醇懸浮劑、25%嘧菌酯懸浮劑、48%氰烯菌酯.戊唑醇懸浮劑、55%苯甲.咪鮮胺乳油、45%戊唑·咪鮮胺乳油、17%唑醚·氟環唑懸浮劑等,目前,三唑酮和多菌靈已經產生抗藥性,不建議大量使用。

(2)防穗蚜和小麥吸漿蟲等蟲害用藥

可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5%吡蟲啉、2.5%氯氟氰菊酯、高氯·噻蟲嗪、2.5%聯苯菊酯等。

(3)防乾熱風、防倒伏、防早衰

小麥乾熱風是指小麥生育後期遇乾旱高溫並伴有大風,或者雨後驟晴伴高溫,從而造成小麥不能正常發育成熟的氣象災害,它能使小麥青枯、炸芒、逼熟,從而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

防治乾熱風、抗早衰、倒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噴灑98%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補充葉面營養,促進光合產物的累積,防止早衰,預防乾熱風和倒伏危害。建議在加入流體硼肥,促進光合產物向籽粒轉移,使灌漿飽滿;如果葉片明顯發黃,則建議再加入縮二脲成分<0.2%的尿素,一起噴施。

2、推薦幾個優秀配方

(1)畝用戊唑醇20ml+2.5%高效氯氰菊酯100ml+99%磷酸二氫鉀100g+0.01%蕓薹素內酯10毫升+流體硼肥20毫升,兌水20kg均勻噴霧。用於防治條鏽病、白粉病、小麥穗蚜、乾熱風,增加千粒重。

(2)畝用 6%氰烯菌酯50g+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g+99%磷酸二氫鉀100g+0.01%蕓薹素內酯10毫升+流體硼肥20毫升,兌水20kg均勻噴霧, 用於防治赤黴病、紋枯病、小麥穗蚜、乾熱風,增加千粒重。

(3)畝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ml+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g+99%磷酸二氫鉀100g0.01%蕓薹素內酯10毫升+流體硼肥20毫升,兌水20kg均勻噴霧,主要用於防治蚜蟲、赤黴病,兼治吸漿蟲、白粉病、葉枯病、鏽病、乾熱風。

(4) 畝用 2.5%聯苯菊酯水乳劑80 ml+25%氰烯菊酯懸浮劑100 ml+99%磷酸二氫鉀100g0.01%蕓薹素內酯10毫升+流體硼肥20毫升,兌水20kg均勻噴霧,主要用於防治蚜蟲、赤黴病,兼治吸漿蟲、鏽病、白粉病、葉枯病、乾熱風。

總結

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小麥生長後期病蟲害的猖獗發生危害嚴重影響小麥生產,威脅糧食安全。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做好“一噴三防”工作,不僅能有效控制小麥中後期病蟲害的危害,顯著增加產量,而且可以節藥小麥病蟲害防控成本,取得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噴三防工作,無論是概念,還是噴施時間或使用配方,都不是一層不變的。農民一定要根據小麥生長實際情況,並結合當地氣候特點,選用最佳時間,選擇最佳的藥劑,科學開展防治工作。除此之外,用藥過程中,還需注意以下3個方面:

(1)選用“三證”(農藥登記證、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標準證號)齊全的農藥,注意用藥安全。

(2)準確使用農藥。 選用農藥時一定要按照農藥登記標註的使用範圍和稀釋倍數使用農藥,不得隨意混配或加大農藥用量,以防造成藥害。

(3) 每日最佳施藥時間。 選擇無風晴朗天氣施藥,以10時前和16時後為宜,施藥後3-6小時內下雨,應及時進行補噴。 高溫時節應避免中午炎熱天氣噴藥,防止施藥人員中毒,保障人身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