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農曆十一,農諺“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種重茬”,啥意思

農諺,是古代勞動人民口頭創作的諺語。

生活在農村的老人,至今對氣候的變化都依靠23節氣來推斷,例如我們村的老人,在春天的快來的時候,他們最關心的是打春(立春)了沒有;夏天來的時候,他們最關心的是屬暑(立夏)了沒有,冬天來的時候,他們最關心的是打冬(立冬)了沒有,這些關鍵的節氣決定了他們穿衣的多少。


今天農曆十一,農諺“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種重茬”,啥意思

但其實隨著全球氣候的不斷變換,24節氣在一定程度上對於溫度預判,沒有以前那麼準確了,年輕人更習慣於通過手機獲取溫度、雨水、降雪等天氣信息。不過這些老人有自己的難處,他們即便是對於已經非常智能的手機,也不像年輕人那麼依賴,反倒是對於上一輩人流傳下來農諺念念不忘。

我們今天說的“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種重茬”這句農諺,就是一位年齡將近75的老人跟我說的,當時我看到他在摘花生,就湊了上去幫忙,順便也為了找幾顆好花生吃,老人見我幫忙幫了不少,在我走的時候,帶著非常自豪的眼神跟我說了這句農諺。

今天農曆十一,農諺“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種重茬”,啥意思

農諺解讀

花指的是花生,芝麻指的是芝麻,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在大部分的農村也能看到這種農作物,不過麻,作為一種十分古老的農作物,雖然曾經屬於五穀之一,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不過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披麻戴孝”這句成語,這裡所說的麻,也是我說的麻。

其實麻的種類很多,有苧麻、紅麻、黃麻等,也有些地區叫它們大麻、白麻、線麻等等。麻的種子很小,主要用來榨油,也可使炒來吃,這也是古人把它列為五穀之一的原因,其實麻最重要的用途是用來造紙,因為他的秸稈中含有大量纖維,所以麻也被稱為纖維作物。

今天農曆十一,農諺“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種重茬”,啥意思

黃麻

關於麻以前在我們這裡的農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把它秸稈的表皮撕下來以後、晾乾,然後用來編繩子,用麻皮編織的繩子非常結實,可以用來扎口袋。當然它的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在祭祀的時候系在腰間,或者是批在身上,所謂“披麻戴孝”也是指的這個意思。

瞭解了這幾種農作物,我們接下來看“花地花,麻地麻”是啥意思。

地在農村指的是可以種莊稼的土地,以前包括水澆地、旱地、山坡地等,水澆地指的是能夠隨時澆水的地,這些地土壤肥沃;旱地指的是能夠澆水的地,但是土壤的質量較差,一般一年也就澆上一兩次水;山坡地由於地理位置較高,多數為不能澆水的地,主要用來種一些耐旱的農作物,例如這句農諺中說的花生,一般都在山坡地上播種。

讀到這裡可能大多數人,已經猜到了這半句農諺的意思,指的是在同一塊地連續栽培同一種農作物,也就是說這塊地今年種了花生,明年還接著種花生;今年種了大麻,明年還接著種大麻。

今天農曆十一,農諺“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種重茬”,啥意思

花生地

當然現在跟以前可能不同了,無論是種花生還是種大麻,都會選擇較好的地播種。一個原因是這些農作物的價格比較高,另一個原因是靠地吃飯的日子,已經漸漸地離我們而去。在糧食的問題上,我們需要做的是保證自己的錢包有錢就好了。

接下來我們看“芝麻不宜種重茬”

後半句農諺跟前半句是相互關聯,意思是說這種三種農作物都不能重茬栽培,也就是說都不能,同一塊地今年種了這種農作物,明年接著種這種農作物。

至於不能這樣種的原因,以前靠的是經驗,現在靠的是科學,包含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原因是同一種農作物對於氮、磷、鉀等礦物質元素的吸收量是固定的,對於鐵、鈣、鎂等微量礦物質元素的吸收量也是固定的,那麼長期栽培就會導致土壤中的某一類礦物質元素貧乏,農作物得不到必須的營養物質,就不能很好的生長。

今天農曆十一,農諺“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種重茬”,啥意思

第二個原因是農作物生長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到病蟲害的侵染,這些病害的病菌長期在土壤中積累,等達到一定數量而氣候條件又適宜其生長時,田間會出現大面積爆發病害的情況,這會給農作物的產量造成極大的損失。

第三個原因是不同農作物的秸稈、殘茬是下一茬農作物的肥料,通過倒茬的方式能夠為土壤補充肥料,由於不同農作物需肥特性不同,秸稈的構成不同,他們對於本身可能沒有益處,但是對於其它農作物來說會是十分好的肥料。

今天農曆十一,農諺“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種重茬”,啥意思

芝麻

“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種重茬”,一句古老而有包含了農業知識的農諺,我覺得還是有道理的,不知道你怎麼看?

歡迎關注漫話三農,解讀農村諺語,學習農業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