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十一,农谚“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种重茬”,啥意思

农谚,是古代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谚语。

生活在农村的老人,至今对气候的变化都依靠23节气来推断,例如我们村的老人,在春天的快来的时候,他们最关心的是打春(立春)了没有;夏天来的时候,他们最关心的是属暑(立夏)了没有,冬天来的时候,他们最关心的是打冬(立冬)了没有,这些关键的节气决定了他们穿衣的多少。


今天农历十一,农谚“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种重茬”,啥意思

但其实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换,24节气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温度预判,没有以前那么准确了,年轻人更习惯于通过手机获取温度、雨水、降雪等天气信息。不过这些老人有自己的难处,他们即便是对于已经非常智能的手机,也不像年轻人那么依赖,反倒是对于上一辈人流传下来农谚念念不忘。

我们今天说的“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种重茬”这句农谚,就是一位年龄将近75的老人跟我说的,当时我看到他在摘花生,就凑了上去帮忙,顺便也为了找几颗好花生吃,老人见我帮忙帮了不少,在我走的时候,带着非常自豪的眼神跟我说了这句农谚。

今天农历十一,农谚“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种重茬”,啥意思

农谚解读

花指的是花生,芝麻指的是芝麻,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在大部分的农村也能看到这种农作物,不过麻,作为一种十分古老的农作物,虽然曾经属于五谷之一,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不过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披麻戴孝”这句成语,这里所说的麻,也是我说的麻。

其实麻的种类很多,有苎麻、红麻、黄麻等,也有些地区叫它们大麻、白麻、线麻等等。麻的种子很小,主要用来榨油,也可使炒来吃,这也是古人把它列为五谷之一的原因,其实麻最重要的用途是用来造纸,因为他的秸秆中含有大量纤维,所以麻也被称为纤维作物。

今天农历十一,农谚“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种重茬”,啥意思

黄麻

关于麻以前在我们这里的农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把它秸秆的表皮撕下来以后、晾干,然后用来编绳子,用麻皮编织的绳子非常结实,可以用来扎口袋。当然它的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在祭祀的时候系在腰间,或者是批在身上,所谓“披麻戴孝”也是指的这个意思。

了解了这几种农作物,我们接下来看“花地花,麻地麻”是啥意思。

地在农村指的是可以种庄稼的土地,以前包括水浇地、旱地、山坡地等,水浇地指的是能够随时浇水的地,这些地土壤肥沃;旱地指的是能够浇水的地,但是土壤的质量较差,一般一年也就浇上一两次水;山坡地由于地理位置较高,多数为不能浇水的地,主要用来种一些耐旱的农作物,例如这句农谚中说的花生,一般都在山坡地上播种。

读到这里可能大多数人,已经猜到了这半句农谚的意思,指的是在同一块地连续栽培同一种农作物,也就是说这块地今年种了花生,明年还接着种花生;今年种了大麻,明年还接着种大麻。

今天农历十一,农谚“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种重茬”,啥意思

花生地

当然现在跟以前可能不同了,无论是种花生还是种大麻,都会选择较好的地播种。一个原因是这些农作物的价格比较高,另一个原因是靠地吃饭的日子,已经渐渐地离我们而去。在粮食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做的是保证自己的钱包有钱就好了。

接下来我们看“芝麻不宜种重茬”

后半句农谚跟前半句是相互关联,意思是说这种三种农作物都不能重茬栽培,也就是说都不能,同一块地今年种了这种农作物,明年接着种这种农作物。

至于不能这样种的原因,以前靠的是经验,现在靠的是科学,包含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同一种农作物对于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的吸收量是固定的,对于铁、钙、镁等微量矿物质元素的吸收量也是固定的,那么长期栽培就会导致土壤中的某一类矿物质元素贫乏,农作物得不到必须的营养物质,就不能很好的生长。

今天农历十一,农谚“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种重茬”,啥意思

第二个原因是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染,这些病害的病菌长期在土壤中积累,等达到一定数量而气候条件又适宜其生长时,田间会出现大面积爆发病害的情况,这会给农作物的产量造成极大的损失。

第三个原因是不同农作物的秸秆、残茬是下一茬农作物的肥料,通过倒茬的方式能够为土壤补充肥料,由于不同农作物需肥特性不同,秸秆的构成不同,他们对于本身可能没有益处,但是对于其它农作物来说会是十分好的肥料。

今天农历十一,农谚“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种重茬”,啥意思

芝麻

“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种重茬”,一句古老而有包含了农业知识的农谚,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不知道你怎么看?

欢迎关注漫话三农,解读农村谚语,学习农业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