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隱居歲月的沉澱和淬鍊為他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曹操隱居歲月的沉澱和淬鍊為他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

曹操從激流漩渦,血雨腥風中掙脫了出來,又回到了故鄉這片寧靜的土地上。

哦,故鄉,永遠是遊子魂牽夢縈,揮之不去的牽掛。因為那裡有你童年和少年的最初印記,記錄了你最原始,最本真,最純粹的喜怒哀樂,屋前屋後,廊前簷下,秋蛩夏蟬,冬去春來,哪怕你飛得再高,走得再遠,它還是原來的那副模樣,不言不語,不增不減,默默地為你守候,為你等待,守候著你的最初,等待著你的倦遊……。

在這裡,你會掙脫世俗的纏縛,紅塵的牽伴,世道的艱辛,人情的冷暖,跋涉的疲憊,前行的迷茫,和花草對話,和故土共語,汲取祖先的元氣,找回當初的自已,也許,這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蘊藏著你上一個輪迴,雖然依稀,但只要你用心尋找,卻是那麼的清晰……。

二千餘前的曹操再次回到故鄉也許也是這種心情吧。

曹操隱居歲月的沉澱和淬鍊為他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命人在山間修築了一間精緻的小屋,過起了獨身生活,摒棄一切俗務,將所有的精力都轉移專注到自已的內心,春夜夏朝,你可看見他臨窗苦讀的身影,霜秋隆冬,你可看見他縱馬山間的雄姿,他錘鍊著自已的身心,砥礪著自已的雙翼,雄鷹最終歸屬於蒼天。

一個人之所以成功歸結於多種因素,而自身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因起著主導作用。在這些能力中,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莫過於抉擇力和判斷力,因為他決定著行動力。如果抉擇和判斷錯了,那麼,可以百分百的肯定,他的所有行動和努力都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契訶夫曾經舉過這樣一個例子:"當你對一個革命者和僧侶大呼前進的時候,也許他們前進的方向是截然相反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時你唯一正確的就是停下來,因為如果你用力越猛,行動愈快,別說成功,你的損失就會越大,直至無法補救。

曹操就具備這超常的抉擇力和判斷力,這兩種能力能幫助他識別鮮花底下的陷阱,美酒背後的屠刀,恭維背後的利箭,溫柔背後的謊言。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有所為有所不為,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他從未忘記對自已的承諾,他需要什麼成為什麼,他也從未如此清醒。

操雖隱居鄉野但並非與世隔絕,不問世事,同樣世人也沒忘記他這個不世之材。

冀州刺吏王芬聯合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地方豪強意欲廢靈帝擁合肥候繼位,派人請曹操入夥。

這就涉及到曹操的底線問題。

他家世食漢祿,公候傳代,沒有漢室就沒有他的今天。他雖志向奇偉,但纂位謀逆之舉他卻從未想過。

他通過冷靜的思考和分析,漢室雖衰,但綿延二百多年,羽翼尚在,公道人心尚存,王芬等人此舉肯定會與當時依然強大深厚的傳統勢力產生嚴重的衝實,而且以他們的實力德望決無獲勝的可能,這純粹就是一場政治賭博,一場不計後果,孤注一擲的政治賭博,而曹操決不可能去當他們這群人的賭注和籌碼。

他料定他們決成不了事,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誘惑和拉攏。

這場鬧劇最終以王芬兵敗自殺而告終。

後來西北金城郡的邊章和韓遂殺太守,反朝廷,曹操依舊獨善其身,未捲入其中。

曹操隱居歲月的沉澱和淬鍊為他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於曹操身在草莽卻和朝廷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加之人才難得,為急於鞏固自已勢力的漢靈帝囊括進來,於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被朝廷再次徵召,擔任靈帝親自組建的西園禁軍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曹操隱居歲月的沉澱和淬鍊為他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自此,曹操正式步入了朝廷的權力中樞,見證並參於了東漢末年至暗至亂的政局動盪和權力更迭。而他,也在這動盪和更迭中被命運一步步的被裹挾向前,直至步上自已的人生頂峰……。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