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真神人也!思路清晰,句句在理,輔佐劉邦成就帝業。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孫子兵法》

自古以來,帝王身邊的謀士,都以被君王見用為榮。但不是所有的計謀都是正確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張良是如何“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的。楚漢相爭,酈食其勸劉邦要“復立六國之後”被張良勸阻,張良句句鏗鏘有力,論據充足,議論文功底紮實。我們來一句一句分析。

張良真神人也!思路清晰,句句在理,輔佐劉邦成就帝業。

楚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漢王與酈食其謀橈楚權。食其曰:“昔湯伐桀,封其後於杞;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滅其社稷,使無立錐之地。陛下誠能復立六國之後,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響風慕義,願為臣妾。德義已行,陛下南鄉稱霸,楚必斂衽而朝。”漢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食其未行,張良從外來謁。漢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為我計橈楚權者”,具以酈生語告良,曰:“何如?”良曰:“誰為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

以上是劉邦的一個謀臣將“陛下如果能夠給被秦滅掉的六國的後人一個名分,他們必定感恩戴德,與陛下一起滅楚。”張良聽說後從八個方面為劉邦分析利害,陳述得失,終於令漢王醒悟,“輟食,吐哺”,我們來看看是哪八個方面吧?

昔湯、武封桀、紂之後者,度能制其死生之命也;今陛下能制項籍之死命乎?其不可一也。

第一,湯、武之所以封桀、紂的後人,是因為能決定他們的生死,而劉邦現在沒有能力決定六國後人的生死。

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閭,釋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也。

第二,劉邦不能像武王那樣大度的封賞六國的所有後人。

發巨橋之粟,散鹿臺之錢,以賜貧窮;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也。

第三,劉邦捨不得錢財去幫助六國後人建立軍隊。

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載干戈,示天下不復用兵;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也。

第四,劉邦事成之後,不能罷兵對天下說以後我不再打仗了,他做不到。

張良真神人也!思路清晰,句句在理,輔佐劉邦成就帝業。

休馬華山之陽,示以無為;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也。

放牛桃林之陰,以示不復輸積;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也。

第五,第六,劉邦的雄心太大,滅了楚國還想要當皇帝,不能做到無為。

天下游士,離其親戚,棄墳墓,去故舊,從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復立六國之後,天下游士各歸事其主,從其親戚,反其故舊、墳墓,陛下誰與取天下乎?其不可七也。

張良真神人也!思路清晰,句句在理,輔佐劉邦成就帝業。

第七,天下的能人智士都希望陛下分封咫尺之地來實現夢想,復立六國的後人,他們還要回到故主那裡,就沒人幫劉邦打天下了。

且夫楚唯無強,六國立者復橈而從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也。

第八,等到楚國滅了,六國又合縱抗漢,陛下還怎麼讓他們俯首稱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