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之戀》:戰爭下的愛情,會是怎樣的?

品味這部電影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究竟什麼叫做新浪潮。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是繼歐洲先鋒主義、意大利新現實主義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它沒有固定的組織、統一的宣言、完整的藝術綱領。


這一運動的本質是一次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


這一運動有兩個部分,一是作者電影,即嚴格意義上的“新浪潮”;另一是作家電影,即 “左岸派”。


《廣島之戀》:戰爭下的愛情,會是怎樣的?


由於特定的歷史背景,二戰剛剛結束,經濟形式一片蕭條荒涼,人們的思想也都徘徊在迷茫之中,新一代的年輕人有了自己的思想。


在美國被稱作“垮掉的一代”,在英國被稱作“憤怒的青年”,在法國則被稱作“世紀的痛苦”或“新浪潮”;因此,在“新浪潮”的影片中,從主題到情節,從風格到表現手法都帶著這種時代的印痕。


簡而言之,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電影改革運動。清嘉最喜歡的新浪潮代表是特呂弗的《四百擊》。


《廣島之戀》:戰爭下的愛情,會是怎樣的?


而1959年《廣島之戀》的出現剛好趕上了“新浪潮”最全盛的時刻,更被譽為是爆炸了一顆精神原子彈,阿倫·雷乃也因此片聲名鵲起。


喬治·薩杜爾在《法國電影》一書中,認為“由於它顯明的政治立場和奇特新穎的形式,《廣島之戀》達到了現實主義作品中最罕見的高峰,而且也許還標誌著電影史上的轉折點”。


《廣島之戀》:戰爭下的愛情,會是怎樣的?


電影劇情極其薄弱,一個不入流的法國女演員來日本拍片,然後偶遇一個日本建築師,兩人發生了多夜情。


在做愛的過程中,女人和男人不斷陷入回憶,女人回想的是在外人眼裡不道德的初戀——敵方的一個德國士兵,而男人回憶的則是戰敗國的羞恥。


但其中蘊含的深意卻很多,更多再於哲學和精神層面。


《廣島之戀》:戰爭下的愛情,會是怎樣的?


四十多年來,世界的影壇只要提到戲劇家阿倫·雷乃創作的影片《廣島之戀》,就不能不想到關於戰爭、迷惘、悲憫、空虛 、焦灼 ,還有性格異化、奇遇分離、死別愛情等等,關於人的情感以及人性呼籲、人生無奈。


這全都是關於人的內心世界的折難與隔磨。

銀幕畫面上一但投入光線身影,我們還是能夠特別感受到黑白影片《廣島之戀》中的烈性爆炸,我們還是能夠格外直覺,那一出場時的蒙塵裸肢,不但只是肉體受到震盪與折磨的原子彈,而且還是一種嚴重的精神傷害。


《廣島之戀》:戰爭下的愛情,會是怎樣的?


阿倫·雷乃在影片中所採用的新穎奇特的敘事手法和電影語言,探索了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將內心現實與外部現實交叉結合起來,創造出一個有別於傳統現實主義電影的文本,將原有的超現實主義改造為一種更易於為公眾所理解與接受的高級的現實主義。


《廣島之戀》:戰爭下的愛情,會是怎樣的?


影片中隨處可以看見的戰爭廢墟,陰暗和光線,男人女人赤露的身體,泛黃的老照片,記憶中的甜蜜戀情……


在某種程度上,這些陰暗的畫面傳遞給我們一種強大的壓迫感。


《廣島之戀》:戰爭下的愛情,會是怎樣的?


不得不說,影片是典型發悶的片子,作家電影的典型標籤也是“悶片”,而作為法國文壇“作家電影 ”鼻祖級人物 ,阿倫雷乃導演的“左岸派”電影代表《廣島之戀》,更是悶片中的戰鬥機。

但優秀的導演,即使只看見一個鏡頭,也都是深有所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