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紅旗捲起農奴戟

【紅色故事】紅旗捲起農奴戟

位於新羅區龍門的湖源鄉農民協會會址


  大革命失敗後,革命轉入低潮,閩西籍共產黨人鄧子恢、郭滴人、朱積壘、張鼎丞、阮山等由城市轉入農村進行秘密活動。他們用馬列主義教育貧苦農民,提高他們的革命覺悟;他們秘密領導組織了革命的階級隊伍———農民協會,革命群眾性的武裝隊伍———鐵血團,吸收貧苦農民中的先進分子入黨,建立黨組織;他們領導農民進行了爭取各方面權益的經濟鬥爭,後來逐漸發展為武裝鬥爭。1928年初春,閩西各縣的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從3月初開始,龍巖後田、平和、上杭蛟洋、永定等地農民在黨的領導下,舉行了震撼八閩的閩西農民四大武裝暴動,從而把農民運動推進到一個創建蘇維埃區域的階段。閩西“四大暴動”是在福建省臨委指導下,閩西各地黨組織領導人民群眾進行武裝鬥爭的一次總演習,是創造性地進行土地革命的一次成功試驗。


土地革命之先聲———後田暴動

【紅色故事】紅旗捲起農奴戟

位於新羅區龍門開明小學內的郭滴人紀念館


  後田暴動是在後田黨組織的領導下舉行的一次農民武裝暴動。後田黨支部為了加強青年的思想教育,傳播馬克思主義,開辦“青年夜校”,講述武裝鬥爭的重要意義。此外,黨支部還在“火星祠堂”設立“青年國術館”,表面上是學武藝的場所,實際上是利用這些群眾活動,做好武裝暴動前的準備。

  1928年初在福建臨時省委關於“各地黨組織應毫不遲疑地領導群眾舉行武裝暴動,開展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的指示下,後田農會領導農民進行了減租、向家族長算公償賬鬥爭的勝利。農會進行的這些鬥爭,觸動了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他們伺機反撲。為了拼湊反革命武裝,地主便拉攏一批流氓、拳術師傳組織老人會,重新購置武器,設立“老人拳術館”,與農會的“青年國術館”分庭抗禮。他們還進一步陰謀破壞農會,密令地主走狗暗殺後田農會負責人陳錦輝、陳品三,敵我雙方劍拔弩張,農民武裝暴動箭在弦上。

  1928年3月4日,後田村舉行一年一度的“關帝福”廟會,地主竟指使地痞流氓毆打農會會員,打傷2人,群情激憤。後田黨支部認為舉行武裝暴動時機已成熟,經縣委批准,決定舉行暴動。當晚,地主豪紳在“老人拳術館”大吃大喝,擺宴作樂,中共後田黨支部挑選了20名“青年國術館”會員,由陳錦輝率領,理伏在火星祠堂附近的隱蔽處,處死了地主狗腿子陳北瑞。接著,陳錦輝率領農會會員直搗“老人拳術館”。農會連夜鳴鑼、在暴動指揮部衍新小學門前召開群眾大會。郭滴人代表臨時縣委命令收繳全鄉地主的全部田契、借約、槍支。田契、借約當場查明燒燬,並莊重宣佈從此田租不必交,舊債不必還,田地由農民分配。幾千年來受苦受難的貧苦農民揚眉吐氣。第二天,後田支部宣佈沒收公償田的糧谷,發動群眾破倉分糧,將200多桶穀子分給無糧和少糧的群眾。

  至此,豪紳大起恐慌,籌款一千五百元,往龍巖城請兵,蓄謀撲滅革命火焰。9日夜,陳國輝派兵五百餘人分二路包圍後田。羅懷盛、陳品三和陳錦輝等率農民武裝百餘人與敵開戰兩小時之久,農民犧牲3人,被捕60餘人,敵軍死2人。因敵眾我寡,農民武裝即撤退到永定大排,建立了閩西第一支20多人的後田游擊隊,堅持游擊戰爭。陳匪在後田大肆搶掠,計被搶去財物價值十餘萬元。後田暴動揭開了閩西土地革命鬥爭的序幕,打響了閩西也是福建農民暴動的第一槍。


千餘農軍破縣城———平和暴動

【紅色故事】紅旗捲起農奴戟

平和暴動舊址———平和縣長樂鄉下坪村下書齋


  1926年10月,朱積壘從廣州農講所回到平和,開始從事農運工作。他積極發展農會及黨組織,擴大黨的宣傳,佈置武裝暴動。平和縣群眾由於受到大革命影響較深,又因接近廣東饒平、大埔,經黨的宣傳發動,群眾的鬥爭情緒高漲,先後成立了5個黨支部,大約有1000 多戶農民加入了農會。1927年冬,長樂鄉農會提出減租三成獲得勝利,鼓舞了附近鄉村的群眾。根據這一情況,臨時縣委決定以第一區為中心,繼續發展農會,領導抗捐抗稅鬥爭,然後把鬥爭推向全縣。

  1928年農曆正月二十,平和第一區農民代表二百餘人到縣城中學參加代表大會,準備成立區農會。途中,遭到平和縣政府的無理阻撓,被捕去代表五人,農友三人。各鄉代表被迫退回,激憤異常,多數要求暴動。於是,平和縣臨委開會決定,成立暴動委員會,朱積壘任總指揮,建立福建工農革命軍獨立第一團,並請廣東饒平、大埔和永定農軍協助。暴動委員會隨即制定了攻城計劃:長樂鄉農軍攻打西、北門,其餘各鄉農民及大埔農軍攻打東門、南門。這一計劃得到了饒平和大埔縣委的贊同,確定於3月8日舉行暴動。

  3月8日清晨,數千名農民在朱積壘指揮下,冒著大雨按計劃分路向縣城進發。早上6時,暴動主力長樂鄉農民500餘人組成5個大隊,首先向西門、北門發起進攻,雙方相持甚久。後經西門衝入縣城,敵駐軍及土豪劣紳從南門逃竄。負責攻打東門的農軍因天下雨交通失誤未能及時趕到,聽到西、北門已經打響,隊伍急速前進,一邊發射槍炮助威,趕至城門時,敵已逃盡。此時,饒平農軍五六十人(有步槍十餘枝,其餘為鳥槍)也已到達。因這部分農軍組織紀律性較差,進城後造成城內秩序零亂。逃出城外山上的敵軍看出農軍的弱點,遂組織反攻。農軍因鳥槍被雨淋溼,火藥失效,總指揮朱積壘因率隊攻城拋炸彈之時,左手中彈受傷,不能指揮,時遭敵軍反攻猛烈,農軍不得不退回各鄉村。

  此次攻城,燒燬豪紳房屋及縣署教育局等建築十餘所,救出被捕坐牢農友二十餘人,打死打傷敵兵十餘人,農友犧牲十餘人。平和縣長方日中逃赴漳州請兵,張貞即派陳熾營於攻城後二三日到平和鎮壓農運,燒燬城內外農友房子十餘所。十五日,陳熾營及豪紳保安隊二百餘人進攻長樂鄉。農軍百餘人與敵激戰三四小時,因敵強我弱,長樂鄉被攻破,敵兵進鄉,搗毀農具、殺豬牛雞鴨,農友損失甚大。此後,農軍堅持在平和、饒平,大埔邊區開展游擊戰爭。


黃泥崗上阻來敵———蛟洋暴動

【紅色故事】紅旗捲起農奴戟

中共閩西一大舊址———上杭蛟洋文昌閣


  1927年8月,進步知識分子傅柏翠經羅明同志介紹入黨後回鄉積極開展農運,組織農民協會,建立黨組織。1928年春荒到來,由於傅家帶頭減租七分之一,其他地主也跟著減了租,接著農會又領導農民鬥爭,取得了禁糧出口、辦平糶、清算鄉族賬目財產、抗繳石灰捐鬥爭的勝利。隨後農會組織了農民自衛軍,奪了民團的槍枝;籌款購槍,請廣東師傅造槍。1928年3月成立了中共北四區區委,書記羅壽春,黨員約一百餘人,到暴動時農會會員已達千人,自衛軍八百人,約有一百五六十支單響步槍。

  由於革命勢力的迅速發展和經濟鬥爭的節節勝利,引起了地主的恐慌,揚言說:“蛟洋共產了,要派兵來清鄉”。3月間,郭鳳鳴匪軍派該區捐款數千元,農民即提出反對,一文不繳,附近鄉村也限著抗捐,郭部決定以武力解決。

  6月25日晨,郭鳳鳴調遣駐上杭城的鐘銘清團兩個營和駐連城的羅藻一個補充團,分別由丘坊和芷溪的民團帶路,圍攻蛟洋。面對敵軍的進攻,蛟洋農民自衛軍在郭柏屏(上杭縣委書記)和傅柏翠等指揮下,立即舉旗武裝暴動,組織“敢死隊”和農民武裝近2000人,埋伏於村口黃泥崗上抵抗敵軍。開始時,暴動隊員用土槍、土炮和石頭一併砸向敵人,打的敵人抱頭鼠竄,暈頭轉向。但因為是土槍土炮,打了以後不便裝彈藥,敵軍乘機衝了上來。農民奮勇殺敵,打死打傷敵二三十人,農民也犧牲了四人。但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農軍被迫撤退,隊伍最後散到深山裡,由兩條路退到薴園、郭車一帶,蛟洋於當天被敵人佔領,暴動隊伍只好在山上堅持鬥爭,以後還輾轉於森坑、洋稠、大坪、巫坑等大山溝裡開展游擊戰爭。

  1929年7月,由毛澤東親自指導閩西地方黨組織召開的“中國共產黨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對蛟洋人民的革命鬥爭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較高的評價。會議指出,上杭蛟洋由日常鬥爭發展到武裝鬥爭,每次鬥爭都有廣大群眾參加;由政治影響的擴大,發展了新區域;有鬥爭的決心,始終不與反動派妥協,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游擊戰爭進步(敵進我退,敵駐我擾,在敵軍四周出沒無常,以此與敵軍持久鬥爭)。其缺點是:群眾鬥爭已到了高潮,黨沒有及時領導群眾殺土豪、分田地,深入開展土地革命。


武裝暴動震八閩———永定暴動

【紅色故事】紅旗捲起農奴戟

永定暴動策源地金谷寺


  1926年夏,阮山等同志在永定上湖雷建立了閩西最早的中共永定支部。1927年9月,張鼎丞同志在溪南里建立黨支部,10月間成立縣委。舊曆年關,黨領導千餘人到縣衙請願,要求豁免冠婚喪祭屠宰捐;春荒時,又發動借糧和分糧吃大戶的鬥爭,取得勝利,影響很大。1928年6月2日,江湘親自督隊百餘人,襲擊溪南區委駐地金砂公學,捕去區委委員賴文舫等六人。此事件發生後,附城民眾大起恐慌,都起來戒嚴,城內與城外交通無形中斷,農民的農產品、柴炭等無法進城出售,群眾生活更加困難。溪南里群眾每天只有一頓飯吃,其餘靠吃豆子過活。於是紛紛要求暴動,殺進城去。

  6月中旬,永定縣委召開了黨員代表緊急會議,討論形勢,作出決定:“在太平裡持鎮靜態度,東鄉(陳東鄉)與湖雷做游擊戰爭,實行殺土劣地主,燒田契,如軍隊對付游擊隊,則附城各鄉發動暴動,直接攻取縣城”。會上成立暴動委員會,推舉張鼎丞為總指揮,阮山、盧肇西為副總指揮,陳正、曾牧村、盧其中、江德賢、熊振聲、江桂華等為委員。會議結束後,大家便分頭回到各地做好武裝暴動的準備工作。

  6月29日,湖雷有三十名受保安隊收編的兵士起義,在阮山的率領下,捉地主繳槍,與保安隊作戰。當日夜,該起義隊伍到東鄉與盧肇西同志率領的暴動隊五百餘人結合,在鄉間繳械,殺地主土劣盧香元等十一人,一切田契債據,以火焚化,約一日始盡。7月1日攻下洋,2日攻古洋,3日回東鄉,4日開到上下峰,6日攻坪水鄉,戰三小時,始攻進,燒去大小樓十三座。湖雷暴動後,適城內反動軍隊因撫溪土匪不服收編,派二百名去鎮壓,城內只剩敵兵百餘人。溪南等地暴動隊千餘人,在張鼎丞同志率領之下,於7月1日凌晨四時,攻城,因我眾敵寡,很快即攻入城內,暴動群眾直衝入縣牢獄救出被捕同志和農友二十餘人。後敵軍居高臨下組織反攻,暴動隊與敵軍混戰至上午九時,不得已退出城外將縣城團團圍住。因敵強我弱,暴動隊開始用鳥槍衝鋒,彈盡則用刀矛和土槍。而敵軍槍械好,暴動隊攻城時,敵方用迫擊炮,而且商人皆出槍助之。計此次全縣暴動殺反動派偵探、地主、土劣共六十人,我暴動隊犧牲二十餘人。

  永定暴動後,上杭縣委立即派鄧子恢前往永定了解攻城情況,並商量杭永合作問題。鄧子恢在途中看到溪南農軍正從城裡撤退下來,個個興高采烈。根據八七會議精神及龍巖後田、上杭的經驗教訓,他立即向永定縣委建議趁熱打鐵,“趕快在鄉下肅清反革命分子,收繳反革命武裝,立即進行土地革命,燒田契、廢租廢債、沒收地主財產分給窮人。”永定縣委接受了鄧子恢的建議,將暴動隊伍撤回金砂、西溪、東溪等地開展土地革命鬥爭。永定暴動創建了福建最早的一支紅軍部隊,創造了溪南分田經驗,是福建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的一次群眾性武裝暴動。(作者:藍松英 單位:中共龍巖市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