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航母上的“吹哨人” :美國英雄還是戰場叛徒?

羅斯福號航母艦長克羅澤爾為了保護船員不受新冠病毒感染被免職了,消息來的非常突然!


他在30號致信美國海軍高層尋求援助,美國媒體31號洩漏了他的求助信,美國海軍代理部長莫德利3號召開記者會宣佈克洛澤爾被解職,當天克洛澤爾就離開了羅斯福號。事件發展之迅速,令美國各界非常震驚!

美航母上的“吹哨人” :美國英雄還是戰場叛徒?

羅斯福號全員高呼艦長克羅澤爾,向他道別


那麼過去五天到底發生了什麼?小王先帶大家來梳理一下。

30號也就是週一,克洛澤爾寫了一封長達四頁的求助信,標題是《請求應對新冠病毒協助》。一開篇克洛澤爾就表明決心說:只要下達命令,羅斯福號的全體船員都可以出海,戰鬥,打擊任何挑戰美國和盟友的敵人。雖然新冠病毒一定會對我們造成影響,但是在打仗的時候,航母上的全體官兵都願意承擔一切風險。


這封信發出的時候,羅斯福號允許在關島停靠,但是美國海軍不允許大部分船員下船隔離。當時,航母上已經有上百位新冠確診患者了。


美航母上的“吹哨人” :美國英雄還是戰場叛徒?

在信中,克洛澤爾話鋒一轉說,我們現在並非戰爭時期,因此我們不能讓任何一位船員因為新冠病毒而作出不必要的犧牲。現在羅斯福號必須採取果斷的行動,來阻止悲劇性的結果。

死亡郵輪鑽石公主號“升級版”


接下來,克洛澤爾在信中分了六個部分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第一,羅斯福號面臨的問題:航母上空間有限,船員在船上無法保持“社交距離”,也無法讓患者進行14天的隔離。新冠疫情在航母上已經傳播,並且在加劇。


美航母上的“吹哨人” :美國英雄還是戰場叛徒?


第二,新冠測試無濟於事:測試新冠對於航母船員來說意義不大。一旦船上出現了確診病例,那麼每一位船員都應該被視為“密切接觸者”,那都需要接受測試。但是目前羅斯福號沒有可以隔離的空間,因此當務之急是解決隔離的問題。


克洛澤爾認為,新冠測試只能證明被感染的船員,但不能證明船員沒有被感染。在33名已經被確診的船員中,7位船員之前新冠檢測呈陰性,佔21%,但是後來的三天內出現了症狀。


第三,沒有合適的隔離區域。在羅斯福航母上,只有有限的高級官員有自己單獨的房間,其他船員都是共享宿舍。羅斯福號被確診的船員已經下船接受隔離,但是在所有岸上的隔離設置中,只有一處符合疾控中心和海軍衛生部門“單人”隔離的要求。


美航母上的“吹哨人” :美國英雄還是戰場叛徒?


克洛澤爾還詳細描述了羅斯福號航母的環境就是一個滋生新冠病毒的溫床:人多地方小;船員共享宿舍,衛生間,工作空間,電腦。供應食物的船員也被暴露在新冠病毒之下,而船員執行任務,操作航母時都需要進行密切接觸。


第四,現有戰略毫無成效。在羅斯福號有人被感染後,小部分船員已經下船,航母上也更頻繁進行清潔,並且試圖保持一定程度的社交距離。但這樣的戰略只能減緩病毒傳播的速度,不能消除病毒。


第五,吸取鑽石公主號的教訓。鑽石公主號是目前唯一與羅斯福號情況相似的船隻。研究報告表明,郵輪的條件只會加劇病毒的傳播。如果沒有早期隔離,80%的乘客和船員都會感染。如果鑽石公主號在發現第一例患者的時候就撤離所有人員,那麼測試呈陽性的人可能只有76人。(鑽石公主號最終712名乘客感染) 鑽石公主號與航母相比,本來就可以更有效的隔離人群。克洛澤爾說,羅斯福號最好的一種結果就是:可能變得更糟!在一個星期時間裡,羅斯福號的確診人數從三人飆升到了至少132人。


美航母上的“吹哨人” :美國英雄還是戰場叛徒?


第六,提出新戰略,羅斯福號只有兩個選擇


A 把戰備能力最大化,船員帶病堅持戰鬥。羅斯福號永遠不會消除新冠病毒,將會有船員因為病毒喪生。

B 實現無新冠病毒的羅斯福號,嚴格按照美國疾控中心的指南清潔航母,這需要採取立即,果斷的行動,時間和金錢。

克洛澤爾認為,由於戰爭並非迫在眉睫,應該選擇第二種戰略。所以克洛澤爾建議海軍高層立即把大部分航母上的船員進行至少兩週的隔離,只保留大約10%的船員來保持核動力航母的運作,清潔航母。克洛澤爾承認這樣做是有風險的,但是隻有這樣才能儘快恢復羅斯福號的正常運作,同時確保船員的安全。如果讓4000多位船員都留在航母上,這樣不必要的風險也會破壞船員對美國海軍的信任。

美航母上的“吹哨人” :美國英雄還是戰場叛徒?

這樣做需要政治決斷,但這才是正確的做法。美國沒有處於戰爭,船員不用去送死。如果我們現在不這麼做,我們就無法去照顧美國最值得信賴的資產:我們的船員。

最後,克洛澤爾要求海軍為所有船員提供符合美國疾控中心標準的隔離房間。

體制與人性的衝突

通篇讀完這封信,大家一定跟我一樣覺得克洛澤爾是一位有擔當,有責任心的艦長,為什麼這樣的“英雄”會被美國國防部解職呢?

美航母上的“吹哨人” :美國英雄還是戰場叛徒?


福克斯報道五角大樓的記者3號爆料,美國國防部與白宮就是否迅速解職羅斯福號航母艦長克羅澤爾經過了激烈討論。五角大樓和白宮官員都表示,一旦美國代理海軍部長莫德利作出解職決定,他必須為此負全責。


莫德利最終決定在2號下午召開記者會,宣佈對克洛澤爾擔任羅斯福號航母艦長失去信心,解除克羅澤爾艦長職務。

美航母上的“吹哨人” :美國英雄還是戰場叛徒?


莫德利解職克洛澤爾的原因有幾點:


第一,克洛澤爾沒有按照正確的通報渠道來表達自己的疑慮,而是通過不安全,未經加密的電郵發送文件,還同時抄送給了二三十人。莫德利表示,正確的做法是克羅澤爾應該在寫信前通過專線直接與他進行溝通。


第二,克羅澤爾讓情緒影響了判斷力,造成不必要的混亂,並且給敵人提供了不完整的美國戰備情況。

莫德利3號再次解釋自己的決定說,解職克羅澤爾的決定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克羅澤爾的選擇符合羅斯福號每一位船員和他們家人的利益。但這些都不是克羅澤爾作出錯誤判斷,造成海軍內部文件洩漏的理由。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都把決定權交給了莫德利。在莫德利心意已決後,埃斯珀和米利都表示支持他的決定。

那大統領呢?他基本上是與這件事保持距離,交由軍方自行決定。不過就在莫德利宣佈解職克洛澤爾之際,民主黨已經開始“聲討”他的決定。在美國參議院17位民主黨議員致信五角大樓要求對事件展開調查。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也發推聲援克洛澤爾,拜登說海軍高層的決定傳遞出一個令人震驚的信息,就是不能講真話。錯誤的判斷是特朗普政府犯下的,並非是這為試圖保護船員的勇敢的艦長。


美航母上的“吹哨人” :美國英雄還是戰場叛徒?


莫德利“迫不及待”的要求克洛澤爾走人的確有些不符合常規。在2017年,美國兩艘驅逐艦麥凱恩號和菲茨傑拉德號相繼發生了致命事故,艦船指揮官都是經過了幾個月的調查才被解職。而這一次克洛澤爾解職,是在他的求助信被公開後的第三天。

“越級”才是大忌


莫德利無法容忍克洛澤爾的一個原因,在於克洛澤爾在發出求助信前曾經與莫德利通話,但是他卻沒有提到自己的這些憂慮,而是選擇以“越級”的方式向美軍高層上報。這一點犯了美軍之大忌!

莫德利對此有非常清醒的認識,因為他這個“代理”海軍部長的前任斯潘塞,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被解職。去年11月,斯潘塞越過國防部長埃斯珀,直接與白宮就如何處理一位被特朗普特赦的海豹突擊隊員進行談判。埃斯珀知道之後勃然大怒,說斯潘賽缺乏坦誠,對他失去了信心。(這句話似成相識,莫德利解職克洛澤爾時也是這麼說的。)而這次事件的結果就是海豹突擊隊員犯罪,特朗普干預並庇護,國防部長和海軍部長都不同意庇護。最後海豹突擊隊員平安無事,海軍部長卻被撤職。劇情也是讓吃慣群眾眼花繚亂。反正概括下來就是:海軍部長背了鍋。

但是每一次忠誠的軍官因為所謂的紀律問題被罷免後,都會產生一個寒蟬效應,這會加劇美國官兵對領導層的不信任。在克洛澤爾被免職後,羅斯福號上有船員說,他們不會再入伍了,這次事件讓他們看清了軍方高層對於船員的安全缺乏關注。在“備戰”還是“船員安全”之間,美軍高層選擇了前者,但羅斯福號前艦長克洛澤爾選擇了後者。他很可能因此斷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美航母上的“吹哨人” :美國英雄還是戰場叛徒?

克洛澤爾離開自己效力七年的羅斯福號, 揮一揮手,不知下次何時再見

美國航母如何染上新冠?


在三月初,羅斯福號曾在越南峴港停靠,有船員可能在下船時被感染。不過在三月初,越南北部只有16例新冠確診病例。當時船員回到航母后進行了檢測。而羅斯福號上前三例新冠病例是在離開越南15天之後檢測出來的。


美航母上的“吹哨人” :美國英雄還是戰場叛徒?

除了羅斯福號,美國另一艘核動力航母里根號也傳出有船員感染新冠。也就是說兩艘部署在太平洋的美國航母都可能要因為新冠病毒而無法專注於執行任務。這次美軍與病毒的交鋒,破壞力比任何美國的潛在對手都大得多。試問:中國,俄羅斯,伊朗,敘利亞,朝鮮,哪一場衝突能夠在幾天之內讓美國航母癱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