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房地產拯救經濟,究竟是解藥還是毒藥?不妨看看前例

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國的經濟總體出現了下行趨勢,房地產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自然也難以避免。為了給樓市紓困,各地紛紛出臺了各項政策,中央也下撥了大量資金來加速經濟運轉。然而當下這一輪的房地產調控放鬆的本質並不是讓錢大量流入房地產,而是讓本來就在房地產的錢快速運轉起來。調控的本質是紓困,而不是刺激樓市,總之“住房不炒”的總基調是不會改變的。

放鬆房地產拯救經濟,究竟是解藥還是毒藥?不妨看看前例

近日,有一項關於“疫情後樓市是否會放鬆調控”的調查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50%的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75%的專家認為“調控在2~3分之間(5分制)”,超過25%的專家認為此番調控在1~2個月之內就會開始“。

關於調查的結果,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認為房地產業作為支柱性產業,放鬆房地產業將會有利於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不過也有人認為依賴房地產業來拉動經濟的行為簡直就是飲鳩止渴。

既然調控制度有5分,那麼滿分級放鬆調控是什麼模樣呢?我們大概可以從離我們最近的2015年找到答案。在2011年完善了全國性限貸限購之後,大部分城市的樓市都處於低迷狀態,到了2014年至2915年之間,我國的GDP增速首次降至7%以下。為了穩定社會預期,政府緊急出臺了一系列寬鬆刺激樓市的舉措,其中包括大力度開發樓市調控,以期激活樓市。

放鬆房地產拯救經濟,究竟是解藥還是毒藥?不妨看看前例

正是由於大量的政策扎堆,整個房地產業如同點燃引線的炸藥,樓市情況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起來,不僅成交量猛增,房價也水漲船高,無數投機者在這一輪調控中狠狠地賺了一筆。現在看來,2015年的調控算是近幾年來最大力度的放鬆調控。

然而大力並沒有出奇跡,反而讓局面變得越來越糟糕,民眾一提到樓市就是怨聲載道。直到2016年,政府正式提出了”住房不炒“並且一直沿用至今,在越來越嚴厲的調控政策之下,房地產市場逐漸趨於平穩。

如今,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始料未及的影響,尤其是現在海外的疫情還在進一步惡化,為今後的情況增添了更大的不確定性。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中國究竟能不能使用放鬆樓市這一劑特效藥來拯救經濟呢?或許大家看一看2015年的前例就能夠知曉一二。

放鬆房地產拯救經濟,究竟是解藥還是毒藥?不妨看看前例

可能會有人說,2015年的情況跟現在又不一樣,如今中國的樓市更近穩定了,即使放鬆調控也在可控範圍之內。然而在如今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相信政府不會輕易嘗試這劑特效藥,用好了皆大歡喜,用不好可能會讓經濟倒退十幾年。

如今,政府的態度就是堅持”住房不炒“的總基調不動搖,在一定程度上下放權利,不過樓市政策”一日遊“的報道相信大家也看過不少,任何想要刺激樓市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