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清明加疫情,讓我哀悼亡者,逝者如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代杜牧的一首《清明》道出了清明節氣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淒冷,耐人尋味,歷來廣為傳誦。尤其是在這個疫情期間,清明就更顯得沉重無比。

寒食清明加疫情,讓我哀悼亡者,逝者如斯


    在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時,我們迎來了追思懷遠的清明節。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4月3日公佈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慎終追遠,民歸德厚。

    古人也多借用此悲哀氣氛來襯托自己的不得志,來抒發自己的情懷,今日我們來賞析幾首。

    杜牧在池州清明節外出時不見陽光,遭遇細雨紛紛。他看見路上行人吊念逝去親人,傷心欲絕。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裡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獲得這份恩典。詩人對這種腐敗的政治現象做出委婉的諷刺。

寒食清明加疫情,讓我哀悼亡者,逝者如斯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這是詩人是在送陳秀才回沙上掃墓有感而發所作的詩。

    清明祭奠先人是不可或缺的傳統習俗,但祭祀的方式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特徵。

    雖然當前國內疫情傳播被基本阻斷,但境外疫情仍在瘋狂肆虐,無症狀感染者等國內疫情防控的不肯定因素也仍然存在。由此,民政部和許多地方政府大力推廣網絡祭掃等非現場祭掃方式,減少人員聚集,這是為了公共安全的理性倡議,獲得了各地群眾的自覺支持。

    對我們而言,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似乎格外漫長。新冠肺炎疫情這場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讓社會與公眾的生活進入了暫停狀態,也面臨了一次嚴峻的考驗。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據《烈士褒揚條例》和《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關於妥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犧牲人員烈士褒揚工作的通知》精神,評定王兵、馮效林、江學慶、劉智明、李文亮、張抗美、肖俊、吳湧、柳帆、夏思思、黃文軍、梅仲明、彭銀華、廖建軍等14名犧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人員為首批烈士。

    綿延2500多年的清明節,是一個慎終追遠的日子。在本年這個特殊的清明節,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無疑具有特殊含義。

    當然了,有關這個節日,大多數小孩子的印象就是放假,他們不用去學校,可以在家玩。然而本年的清明節,家長們還是要“教會”他們一些東西的。

    雖然沐沐當時愣了一下,然而他很快就跟我說:“好吧,剛好我也想爺爺了”,我本以為沐沐會哭鬧,沒想到他的回答卻讓我很暖心。

    其實,沐沐之所以懂事,是因為我近些年會跟他聊一些有關“死亡”的事情,雖然剛開始他很害怕排斥,然而在經歷過他小叔去世的事情後,他的態度明顯有所轉變。他小叔是一名消防員,在一次實行任務中,為了救人而犧牲了。

    沐沐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小朋友,他真的打小叔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自己也很堅強、勇敢,也一向來都在為自己的目標奮鬥著,我真的很為他感到驕傲。

    天地清明,人間有情。

    其實,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清明節除了祭奠先人、寄託哀思之外,同時還有踏青遊春的文化內涵,古人也曾留下“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等經典詩句。氣清景明,萬物萌發,這是生命輪迴的節令啟迪,正像這段時間我們常用來相互告慰和勉勵的那句: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出現。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發佈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寒食清明加疫情,讓我哀悼亡者,逝者如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