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活了幾千歲,就為讓你們做表情包搞笑的?

對今人來說,把自己活成表情包是自嘲。而看看博物館裡那些年歲動輒以百千計算的文物們在近兩年的遭遇,就能理解此話所言非虛。“物老成精”這是古人想當然的怪念頭——畢竟活了這麼久,不興妖作怪一下兒都對不起自己這把年歲。

文物活了幾千歲,就為讓你們做表情包搞笑的?

“寶寶心裡苦”,來自甘肅博物館推出的表情包,真身是西漢木侍俑(武威市磨嘴子漢墓出土)。

本來,博物館給人的感覺一向是莊嚴肅穆,在高冷建築物競賽中百分百名列前茅。

想象一下兒那被陰翳充塞的昏暗展廳,只有幾束黯淡的燈光照亮水晶棺一般的玻璃展櫃,安臥其中的文物個個像是《格林童話》中神聖不可侵犯的睡美人,只配用目光來輕輕撫摸,絕不可心生邪念玷汙它們千年歲月賦予的高貴氣質。它們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曾親眼見證人類歷史中那些輝煌偉大的時代,即使只是片磚寸瓦,都不可等閒視之。

來到這裡的參觀者無不屏氣緘口,在看過展牌介紹,驚歎完先人匠心妙手的智慧結晶後,便滿懷敬意地退身下堂——自現代意義的博物館誕生的四百餘年來,這幾乎可以說是參觀標配。

文物活了幾千歲,就為讓你們做表情包搞笑的?

“新石器時代的雙攝手機”(石鏟),你站在櫃前拍博物,博物後的古人在拍你?

但突然之間,一向以高冷姿態示人的博物館猝然屈尊降貴,由神聖不可褻慢的文明殿堂變成網紅打卡聖地。那些昔日只堪懷著敬畏之心凝神端視的文物也紛紛華麗轉型,直到此時,人們才猛然發現,千年面紗之下隱藏的居然是一顆裝嗲賣萌的粉紅少女心。

四千年前的石雕人面擺出了最囧的表情,三千五百年前的青銅鉞擁有最耿直的笑容,殷商王后婦好飲酒的鴞尊則成了最時尚的萌寵。

文物活了幾千歲,就為讓你們做表情包搞笑的?

網絡流行表情包。青銅般的笑聲,你聽到了嗎?

昔日大氣也不敢喘的博物館裡如今一派歡聲笑語,蜂擁而至的參觀者擠滿了昔日冷清空曠的展廳,拿起相機對準被冷落不知多久的文物們一通狂拍,幾乎每個能引起搞笑聯想的文物都在拍難逃,之後,它們或被加上搞笑文字,或被做成GIF動圖,成了網上紅極一時的文物表情包。

甚至就在本文作者完稿幾個小時前,他在敦煌博物館裡採訪時,就遭遇了一場文物表情包狩獵活動,那是博物館裡展出的一整面漢代古墓磚牆。如果單看展示牌,這堵磚牆可謂平平無奇,光是它那一長串編號“91DXF-M1號墓”就讓人哈欠連連。

但神奇的是一位參觀者居然在上面發現了一張臉,確切地說,是許多張臉,都擺出一副表情,雙眼圓睜,齜牙咧嘴,牙齒還都參差不齊,如此誇張的表情,就正如一位忙著把它拍下來當成表情包的參觀者對她男朋友說的那樣:“真是太魔性了!”

確實很魔性。

01

別看我們設計了表情包

你們的笑點,我們永遠get不到

文物活了幾千歲,就為讓你們做表情包搞笑的?

魔性之臉(李夏恩拍攝於敦煌博物館)

誠然中國人有種崇古迷信,相信古人擁有超越現代人無法企及的神秘智慧。那些高舉傳統文化大旗的所謂祖傳N代秘方藥酒,以及屢遭曝光卻照吃照喝終不悔,為伊消得腎衰竭的養生湯藥,就是這種崇古癖的明證。但老祖宗就真的智慧到能預見後代子孫能發明出一種叫表情包的東西,所以特意炮製出這麼多原材料好在幾千年後刷一遍存在感?

每當這個念頭閃現,那句文化史家羅伯特·達恩頓的名言就會跳出腦際:“對現代人來說,過去是異邦。”我們確實是那些文物表情包原料製造者的後代子孫,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真的和他們就心心相通。

笑點就是個最典型的例子。那些讓他們樂不可支的段子未必就會觸到我們的笑穴。不妨舉個較近的例子。晚明馮夢龍編纂的笑話集《古今笑》裡就有這樣一個段子:

“一僧從雪中來。唐六如(即唐伯虎,號六如居士)戲之曰:‘聞孟老相期郊外尋梅,信乎?’僧曰:‘非孟也,張也。’六如曰:‘張公多顛倒,大須防之。’時有匿笑者。僧悟雲:‘卻被唐公弄我半日!’六如曰:‘怪道硬將起來。’”


這個笑話有什麼好笑的?我們笑不出來。但如果講給四百年前的祖先聽,他們會笑得前仰後合。這則笑話是唐伯虎拐彎抹角把和尚比作禿驢,而且起碼繞了三個彎,包含兩則古人非常熟悉但今人卻很陌生的典故。

唐伯虎的第一句話“聞孟老相期郊外尋梅”是引用《北夢瑣言》裡孟浩然騎驢踏雪尋梅的典故。而第二句“張公多顛倒,大須防之”,則是指八仙中的張果老倒騎驢。第三句話“怪道硬將起來”還是個葷段子,“硬將起來”指的是”那話兒“。因為和尚說”弄我半日“裡的”弄“在明清俗語裡,既有戲弄的意思,也有情色意味玩弄的意思。

看懂一則古代笑話要花這麼長篇幅解釋,就算弄明白了,笑容也就早在冷笑話的凜凜寒風中凍死在神經遞質的中途了。以今視古如此,以古視今亦復如是,那些讓我們今天覺得搞怪好笑的文物表情包,在古人眼中恐怕只是個稀鬆平常的無聊玩意,不僅笑不出來,甚至可能會不屑一顧。

文物活了幾千歲,就為讓你們做表情包搞笑的?

清代挑耳羅漢:“你說啥我聽不見”。

他們在製造這些東西時,完全不會想到後輩子孫會把這些物什當成寶貝一樣供在博物館裡,還要聚眾圍觀舉起手機拍照。

從這個角度來說,文物表情包的出現可以說是古人今人心意不通造成的一個有趣的誤解。儘管這個結論,多少會讓那些指望通過文物表情包重新發現古代文明的人士感到失望,但探究造成這種誤解的原因或許更有意趣,因為文物表情包至少激發出一種好奇心,讓人想知道它們的創造者究竟是怎麼想的。

而如果那些創造者真的可以現身說法,那麼他們給出的第一個原因或許就是——“都別笑了,我們很嚴肅的呢!”

02

都別笑了,我們很嚴肅的呢!

甘肅博物館的網紅文物表情包裡,那個吐著舌頭說“略略略”的仰韶文化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尤為惟妙惟肖。當然,它那條吐出的舌頭是為了效果加上的動畫。但文物表情包裡,吐舌頭的可著實不少。

從楚墓中吐出舌頭幾乎垂到地面的鎮墓獸,到漢墓中吐舌頭的俑人,南朝墓地中吐舌頭的石辟邪和石天祿,乃至傳為唐代畫聖吳道子繪製的《天王送子圖》裡,都有個吐著舌頭的鬼神在手舞足蹈。

“真身是我!”

文物活了幾千歲,就為讓你們做表情包搞笑的?

文物活了幾千歲,就為讓你們做表情包搞笑的?

甘肅博物館推出的網紅文物表情包“略略略”,真身是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文物活了幾千歲,就為讓你們做表情包搞笑的?

傳吳道子繪《天王送子圖》中吐舌頭的兩個鬼神。

這麼多吐舌頭的文物,難道它們都在對我們這些參觀者說“略略略”?這難道是古人集體有意策劃的一個羞辱後代的龐大工程?

事實當然不如此,古人不會有這麼孩子氣。他們在創造這些吐舌頭的形象時,是出於一個很嚴肅的目的:舌頭具有震懾性的法力。

柔軟的舌頭為何具有如此威力?在古人眼中,舌頭不僅僅是一條柔軟的粉紅色肉條,而且具有特殊意義。

總結:每個文物都是一個象徵,我們還是不要那它們開玩笑了。要好好保存。

此文章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