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玉不雕”?可俗話說:玉不雕不成器!那這玉到底該不該雕?

“良玉不雕,美言不文”

不過又有俗話美名曰:“玉不琢不成器”

那對於一塊和田美玉來說

你的選擇到底是雕還是不雕?

“良玉不雕”?可俗話說:玉不雕不成器!那這玉到底該不該雕?


因其完美,所以良玉不琢。因其有缺,所以剜髒去綹,掩瑕揚美,最終蔚然成器。

所以玉,雕或不雕得看玉料本身和後天設計。不雕是因為玉料本身已經夠完美,而雕則是因其還有更大的價值空間可待挖掘。

“良玉不雕”?可俗話說:玉不雕不成器!那這玉到底該不該雕?


那些無需雕刻的玉,貴在其自然、質樸之美,其美則在質。面對這樣一塊玉,即使有一些小瑕疵,但如果對玉的整體外觀沒太大影響,就無需對其進行後期加工,天然就好。而那些有瑕疵的玉料則需通過後天的設計與雕琢來重現其價值。

“良玉不雕”?可俗話說:玉不雕不成器!那這玉到底該不該雕?


在玉雕圈子裡有那麼一個說法:“無綹不做花。”面對瑕玉,雕刻師大多會選擇剜髒去綹,保留玉質較好的部位來進行創作。所以在這時,一個雕刻師的功底和設計將是決定這塊玉價值與否的重要因素。

今日我就以蘇工玉雕為例

帶大家一起見證瑕玉如何通過巧琢更勝“天工”

“良玉不雕”?可俗話說:玉不雕不成器!那這玉到底該不該雕?


蘇工玉雕的精髓在於“精緻”。從構圖設計、題材選擇到運筆下刀,可都脫離不了“雅、細、靈”三字。

題材風雅,形制精巧

題材的選擇將會影響這件玉雕作品的最終風格。在和田玉雕件的題材選擇上,蘇工巧匠也追求一個“雅”字。

構圖簡約含蓄,意境深遠,主題不僅風雅高潔,在繼承傳統的仿古題材下也能接受新時代的文化審美,推陳出新,緊跟現代收藏風潮。

“良玉不雕”?可俗話說:玉不雕不成器!那這玉到底該不該雕?


| 青花籽料香插,墨色聚而不散,自然紋理灑脫肆意

像配飾、玉牌、香插等小件器物也都是蘇工擅長的題材,這也滿足了蘇工“精緻”的特點。可以想象一下,粉牆黛瓦,小橋流水,著一青玉於美人腕間。

“良玉不雕”?可俗話說:玉不雕不成器!那這玉到底該不該雕?

碧玉手鐲,方鐲素型,油性渾厚,鐲面光澤亮麗,平整而內斂,說不出的風流蘊藉。

美人如玉,玉更襯美人。

雕工精細,一氣呵成

說到雕工,蘇工可是玉雕界的佼佼者。其工以精細優雅居多,技法講究細膩流暢,線條輕柔似水。經驗豐富的玉雕師傅下刀穩健,線條流暢,觀其作品總能感受到那股一氣呵成的快感。

“良玉不雕”?可俗話說:玉不雕不成器!那這玉到底該不該雕?

【夜生】和田籽料

也難怪有人甘願排隊等上大半年也指名要某蘇工大師的工,衝著這精細的雕工就讓人難以割捨。

“良玉不雕”?可俗話說:玉不雕不成器!那這玉到底該不該雕?

【夜生】和田籽料

玉雕行業內還有那麼一條趣聞:“想要看好玉,去蘇工大師工作室轉轉就行,滿保險箱的好料子,都是人家拿來等著大師開工的。”

“良玉不雕”?可俗話說:玉不雕不成器!那這玉到底該不該雕?

刻畫靈動,巧用留白

雕工到位,呈現出的作品當然更靈動自然。蘇工善用雙面雕法,一面浮雕,一面陰陽雕刻,在這樣的操作下,雕件圖像的立體感極強,視覺效果也更不必多說了。

“良玉不雕”?可俗話說:玉不雕不成器!那這玉到底該不該雕?

【驚鴻一瞥】和田籽料

玉質瑩潤,正面帶天然全皮

線條流暢,工藝精湛,構圖美不可言

“留白”則是蘇工又一特點。對於玉雕來說,就有“雕滿為下”之說。給人以無盡想象空間,達到“此處無物勝有物”的境界才是留白真正的價值。而蘇工玉雕無疑將“留白”發揮到了極致。

寥寥幾刀就能勾畫出一個世界,在方寸之地亦顯天地之寬。

“良玉不雕”?可俗話說:玉不雕不成器!那這玉到底該不該雕?

大玉不雕,取其質;瑕玉巧琢,終成器。玉的蘇工玉雕的精緻風雅賦予了和田玉新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絕對是最具收藏潛力的藏品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