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祭奠的是什麼?

四月四號,清明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佈這一天為國家公祭日,禁娛一天,全國哀悼。

許多遊戲廠商紛紛響應國家號召,關閉服務器一天,寄託哀思。

這一決定,卻引發了一些人的不滿。

微博有網友稱:“停什麼服,人都死了還不讓活著的人安生,誰愛哀悼誰去,又不是所有人都想哀悼。”

知乎有網友稱:“不過是形式主義罷了,網絡遊戲停服,又不影響我玩單機遊戲。”

還有網友稱:“我不反對祭奠活動,但我希望這個是倡議,而不是禁令。”

……

這些不過是反對言論中的一部分,無獨有偶,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國家宣佈舉行三天的公祭日,禁娛三天,那時也有許多人,提出了反對的聲音,甚至有人在網上辱罵逝者,被有關部門羈押。

這些言論,讓我開始思考,國家公祭日,祭奠的到底是什麼?

基辛格曾經說過一句話:“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

還有一句話,在網絡之中流傳甚廣:“哪有什麼歲月安好,不過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需要英雄的,因為英雄是旗幟,指引著普通人前行。

這次新冠疫情,有許多英雄趕赴前線,有醫生護士,有建造火神山,雷神山的工人,設計師,工程師。還有許許多多我們看不見的基層幹部,他們為了這場疫情,不惜犧牲生命,才有了中國新冠疫情勝利的曙光。

而這些人中,有人永遠的離開了。

英雄的離開總是讓人悲痛,普通人呢?

這次新冠疫情,截止到今天,死亡人數3335人,這不是一個數字,每一個數字背後,代表著一個家庭的破碎,一條生命的逝去。而在全世界,死亡的人數還在不停的增長。

有些人總以為,國家公祭日,是形式主義,是面子工程。

不,不是這樣的。

國家公祭日,是對那些敢於在災難面前前行的勇士,一種肯定。是對所有在災難時逝去的生命,一種祭奠。也是讓所有人銘記災難的一種手段。

這就是國家公祭日,我認為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