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窩頭不禁菸

清晨一睜眼,陽光沒岀意外地灑在窗簾上,起床時也終於沒有了幾天前的那種冷颼颼的感覺,人也神清氣爽了很多。不遠處校園一角的小樹林裡,幾隻布穀鳥也興奮地你一聲我一聲地"咕咕"叫個不停,似在相互嬉鬧著打情罵俏,又似在催促著貪睡的人們早早起來。

翻看日曆,今天是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這個節日,若不被提起,估計應該已被不少人遺忘了的,亦或還有不少人壓根兒就不知道。據傳寒食節起源於春秋時期,晉文公為感恩並悼念忠臣介子推,下令在其死難日這一天禁火寒食並漸而形成的習俗。最初的寒食節是規定在冬至後的第105天,故又稱“百五節",大約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及至唐朝玄宗時才被確定為清明節的前一天。

按照傳統的習俗,寒食節這天,家家戶戶要禁菸火,要吃冷食,祭祀祖先,曾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後來,在歷代的發展和傳遞中,又加入進了春遊踏青等活動的內容。再後來因緊臨清明,遂逐漸被融入到了清明節,甚而愈來愈無聲息了,伴隨著介子推一起,幾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現代的城市,自然已是再也見不炊煙升起,有的只是喧囂繁華的街道和便捷的生活。至於禁菸寒食,傳統須尊重,但禁忌再無,畢竟吃飽不餓肚子還是重要且必須在乎的。做了個肉沫茄子,還在煮米飯鍋裡蒸上幾個窩窩頭,感覺該要吃點粗食,補充點啥啥的維生素什麼的。這玩意兒在以前那些艱苦年代,要麼吃不著,要麼硬硬的入不了嘴,可現在吃起來卻是那麼的香甜。

寒食窩頭不禁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