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原油價格上漲的情況下汽油價格下殺?

sbwsw


因為汽油是對原油進行加工後的衍生品,原油是汽油的原料。

我們現在買的汽油不一定是現在價格上漲的原油,前一段時間的原油暴跌,估計大石油加工汽油都囤了不少原油,原材料成本低了那自然導致衍生品的汽油價格下跌。等過段時間這部分產品銷售完了,用上漲後的原油做的汽油上市,估計油價又慢慢上漲了。

畢竟中石化中石油是標杆國企,不會說投機倒把賺國民錢,啥成本就啥售價。


判股不用愁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先知道世界石油價格波動由什麼決定

石油,這一傳統化石能源在最近100年來扮演著重要角色,國民經濟對石油的依賴就像人需要糧食一樣。本文就分析一下世界石油發展歷史、石油消費以及石油價格波動情況,並解答讀者提出的一個問題:世界頭號石油大國委內瑞拉為啥這麼窮?

1.石油簡史

考古發現,大約在4000年前,在古巴比倫王國的幼發拉底河流域就有石油從地下冒出,當時的人們用石油作建築石材之間的黏合劑,也被用作浴室、船隻等的防水材料。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公元前482—公元前425年)在他的著作中也有相關論述。

1848年,阿塞拜疆首都巴庫東北的阿普歇倫半島上鑽出了第一口現代石油井。

1849年,加拿大人亞伯拉罕·蓋斯納發明了從石油中提煉煤油的技術,他被稱為“石油工業之父”,當時煤油主要用來照明。

1853年,美國成立了第一家石油公司賓夕法尼亞石油公司。

1857年,美國人迪茨兄弟申請了專門為煤油設計的照明燈專利,我們稱作“馬燈”。

油燈取代了鯨脂油燈,迅速在世界普及,極大地推動了石油工業的發展。

1859年,美國人艾德文·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泰特斯維爾市郊區鑽出了美國第一口商業石油井,井深21米。當時,把開採出來的原油裝入容積為42加侖的桶中,這也是後來所確立的石油標準計量單位。42加侖容積的桶是1482年由英國國王愛德華四世(1442—1483)確立的,用於計算衡量魚的量的多少。

1865年,美國賓夕法尼亞石油產區開始建輸油管道,加速了石油的外運,擴展了石油市場,刺激了石油產量。在這之後的20年裡,世界各地消費的80%的石油來自於賓夕法尼亞石油產區。

1872年,石油生產者協會達成共識,把容積為42加侖的桶定為標準原油計量單位,現在仍使用這一標準。1加侖約等於3.8升,1桶約等於159升。

1886年1月29日,德國人卡爾·本茨(1844—1929)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輛汽油內燃機汽車,石油有了新的消費市場。

1892年,德國人魯道夫·狄塞爾(1858—1913)發明了柴油機,讓石油需求繼續擴大。

1893年 ,美國人杜裡埃兄弟創建了美國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汽車製造規模擴大。

1896年,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1863—1947)設計的“四輪車”牌汽車用乙醇作燃料。1908年,福特又推出了“圖特”T形汽車,可使用汽油、乙醇或汽油與乙醇的混合燃料。隨著石油的大規模開採和石油精煉技術的提高,汽油、柴油很快就取代了乙醇,成為汽車主要燃料。

汽車普及前,城市客運主要靠馬車,當時紐約市有12萬匹馬,每天排洩1100噸糞便。汽車的普及讓城市變清潔了。

1935年9月,美國道格拉斯公司研製的DC-3型客機首航成功,使航空業有了飛躍性發展,進一步刺激了交通運輸對石油的需求。

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5個國家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現在該組織已發展到14個成員國,除了上述5個國家外,還有阿爾及利亞、厄瓜多爾、加蓬、印度尼西亞、利比亞、尼日利亞、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突尼斯。2.世界石油消費預測到2040年將保持增長趨勢

最近一些年,隨著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世界石油消費在能源消費裡的份額有縮小趨勢,但石油消費量卻保持強勢增長。

2016年,世界原油產量平均每天9200萬桶,俄羅斯居世界第1位,平均日產原油1055萬桶;沙特阿拉伯居第2位,平均日產原油1046萬桶;美國名列第3位,平均日產原油888萬桶;伊拉克列第4位,平均日產原油445萬桶;伊朗列第5位,平均日產原油399萬桶;中國排第6位,平均日產原油398萬桶。委內瑞拉的原油產量排在第10名,平均日產原油228萬桶。

2016年石油消費量為每天9600萬桶。美國是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每天消費1963萬桶;中國是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每天消費1238萬桶。

國際能源署發佈的《世界能源展望(2017)》預測,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世界石油需求會保持強勁增長,但隨後由於燃油效率提高和燃料轉換會減少乘用車的石油消費,需求增長會顯著放緩。但由於其他行業的強大石油需求動力足以讓石油需求保持不斷上升趨勢,到2040年時達到每天消費1.05億桶。石油化工業是石油消費的最大增長源泉,緊隨其後的是卡車運輸和航空運輸。

3.歷史上的石油價格波動情況

根據英國倫敦能源研究機構WTRG Economics的數據,按2010年的美元計算,世界石油價格在1869年至2011年的中位值為每桶24.58美元(下文所說石油價格均指每桶原油價格)。下面我們看看最近70年來石油價格波動情況。

1948年為2.5美元,1957年為3美元,價格保持平穩。1958年至1970年,石油價格基本上穩定在3美元左右,考慮到通脹因素,這一時期價格呈下跌趨勢。

1973年10月爆發“贖罪日戰爭”,阿拉伯國家實行石油禁運政策並削減石油產量,導致價格上漲,1974年年底超過了12美元,而禁運前是3.5美元,一年間飆升了243%。石油危機讓美國建立了石油儲備系統,確保美國石油供應不因緊急事件中斷。

1974年至1978年,歐佩克國家石油產量穩定在每日3000萬桶,非歐佩克產油國石油產量從每日2500萬桶增加到每日3100萬桶,價格上漲趨緩,1978年的價格為14.57美元。

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後,伊朗石油產量急劇下降,有時甚至徹底停產。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當年11月,伊朗和伊拉克兩國石油產量總計每日才100萬桶,而一年前是750萬桶,兩伊石油產量銳減導致石油價格很快翻番,1981年達到35美元。

1991年“海灣戰爭”開始的兩天內石油價格上漲,但從第三天開始下跌,1994年的價格僅僅是1973年的水平,這主要是因為戰爭進展順利,中東地區美國勢力加強,市場對石油的穩定供給出現了正面展望。

1997年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石油需求減少,加之歐佩克石油產量增加,石油價格急劇下跌。作為對策,歐佩克又從1998年4月起四次減少生產配額,1999年年初價格才回升到25美元。

2001年“9·11事件”後,普遍認為美國經濟會低迷下去,石油價格持續下跌,石油生產國大幅壓縮產量,才終於在2002年5月再次拉回到25美元。在這之後,世界範圍的經濟泡沫逐漸形成,加之中東地區局勢不穩,價格節節躥升,紐約商品交易所在2008年7月3日的收盤價達到了145.29美元的歷史高位。

金融危機爆發後,2008年12月23日價格跌到了30.28美元,半年跌去了77%。2009年的價格在35—82美元之間波動。2010年至2013年價格波動很大,2010年5月曾跌至74美元,2011年4月又升至114美元,2011年10月又跌回到75美元,2012年2月升到107美元,2012年6月跌到79美元,2013年8月又升至108美元。

2014年,世界最大的經濟事件當數石油價格暴跌。美國東部時間2014年12月30日凌晨,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低硫原油(WTI)2015年2月期貨價格為每桶53.11美元,半年裡跌去48%。至2018年9月6日,石油價格緩慢爬升到77.42美元。

從以上石油歷史價格變化看,1973年以來一直不穩定,有時甚至一年內飆升243%,半年內暴跌77%。

4.石油價格趨勢預測

2014年石油價格暴跌,國內專家對油價暴跌有過多種解釋,實際上,石油和其他商品一樣,價格有升有降,這是市場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當供大於求時價格就下跌,當供不應求時價格就上漲。當然,由於石油期貨市場活躍,石油需求受期貨市場左右很大;加之產油國地區局勢變化,人們對石油穩定供給的預期及正面或負面展望,都會導致石油價格波動。

世界能源署發佈的《世界能源展望(2017)》預測,石油價格到2040年將維持50-70美元的範圍。

從歷史經驗可以看出,世界上一些突發事件對石油價格影響很大,但突發事件是很難預測的,所以說,任何機構給出的價格趨勢預測只能作為參考,切不可作為投資和市場分析依據。

例如,2014年年初,不少能源研究機構預測2014年石油價格在100美元上下,如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發佈的《2014年國際原油價格分析與趨勢預測》就認為,2014年WTI年均價為95美元,與市場實際情況大相徑庭。

當然,對石油淨進口國而言,石油低價位對於國家和居民都有利。

5.世界頭號石油大國委內瑞拉為啥這麼窮?

委內瑞拉1811年7月5日獨立,目前人口2900萬。不錯,委內瑞拉石油儲量世界第一,但委內瑞拉現在已下滑到世界最窮國家梯隊了。

委內瑞拉物資全面短缺,商店空空如也,水、電、大米、麵粉、牛奶、麵包、啤酒、衛生紙等商品都要憑帶有指紋信息的供應卡定量供應,食品和生活用品短缺率高達90%,僅在2016年,委內瑞拉75%的人因飢餓消瘦,平均每人減少體重8.6公斤。

2018年,委內瑞拉的通貨膨脹率預計會達到1000000%,委內瑞拉已成了拉美的津巴布韋,很多百姓外逃他國求生。

2018年8月17日,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表示,政府將最低工資提高3000%以上,但通脹是1000000%,工資漲3000%有啥用?百姓的勞動果實就這樣被通脹吞噬了。

委內瑞拉基本就靠石油吃飯,過去正常年份,委內瑞拉石油出口佔出口總額的80%。所以,委內瑞拉的命運就拴在石油上,石油價格高,日子就好過;反之,日子就艱難。

2002年12月到2003年2月,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大罷工,要求總統查韋斯下臺,政府解僱了18000名罷工工人,技術工人短缺使委內瑞拉石油開採和冶煉遭到重創。

委內瑞拉政府一直沒認識到石油市場規律,未能做到未雨綢繆。石油作為經濟的血液,歷史上的價格一直波動很大,可委內瑞拉政府卻認為,石油開採一桶少一桶,加之世界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石油價格只會升不會降。由於把本國經濟綁在石油這一駕戰車上,用出口石油賺來的外匯進口商品滿足居民消費需求,忽視了本土製造業的發展。石油價格暴跌,賺不來足夠的外匯進口商品,導致國內商品供應短缺。

有讀者問,委內瑞拉有的是石油,石油價格下跌,多開採石油、多出口石油不就可以彌補價格下跌減少的收入嗎?

這話似乎在理,但問題是,委內瑞拉石油基礎設施老舊,要生產石油,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更新石油設備。哪裡弄錢去?委內瑞拉2900萬人口,可外債已超過1500億美元,人均外債5000多美元。沒錢維修、更新設備,怎麼讓石油從地下冒出來?

目前,委內瑞拉石油生產成本遠遠高於國際水平,在石油低價位開採石油是賠本的買賣,開採得越多賠得越多。從2017年3月起,別說增加石油出口,委內瑞拉連自己消費的汽油都無法供給,開始進口汽油,道理就在這裡,委內瑞拉自己生產汽油的成本太高,還不如進口便宜。

再有,委內瑞拉是歐佩克12個成員國之一,而歐佩克的主要目標就是維持石油價格穩定,維護成員國利益。為此,其成員國的石油產量都有配額,不是想生產多少就能生產多少,必須按照歐佩克的分配的石油配額生產。目前油價這麼低,歐佩克不可能增加石油產量。

所以說,讓委內瑞拉增加石油出口賺外匯,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考慮,都沒有這種可能性。從目前局勢看,委內瑞拉如果不從制度上進行改革,很難擺脫貧窮。


鐵塔-劉植榮


原油上漲只是受消息影響,暴漲暴跌,而汽油什麼的相關產品現貨都是以供需平衡為條件去定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