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羽不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機率多大?

丁盼望


弄清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了解魏、蜀、吳三家當時的戰略佈局。

蜀國諸葛亮的方針是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縣、洛陽進軍,劉備率益州兵眾從秦川東出。從劉備的立場來說是完全對的,但他的聯吳的戰略計劃卻被關羽破壞沒能貫徹,就算不失荊州,失去蜀吳聯盟,最終也是失敗的結局。

但孫權的方針是“保江東”“觀成敗”在魏和蜀敵對的空子裡求生存,討便宜,所以對蜀又和好又敵對,對魏又敵對又妥協。

而魏國曹操的軍事修養在當時來說沒人能比他更好,左右的人才不管質和量上都勝過蜀、吳,地盤也最大,自赤壁之戰後曹操就明白暫時解決不了孫權、劉備,地盤破壞嚴重必須先努力恢復生產,軍事上防禦,政略上對劉備孫權一打一拉,破壞蜀吳聯盟,孤立蜀漢,脅制東吳,而孫權卻始終沒意識到這一點。這種情形之下時間拖的越長對魏越有利,諸葛亮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不得不出兵伐魏,破壞魏的發展壯大。

所以吳、蜀不結成牢固的同盟是無法戰勝和抗拒魏國的。因此吳沒實行魯肅的方針是錯的。蜀漢的方針沒錯但得不到貫徹執行,結局是改變不了的!


種地的秀才


開門見山,先上答案:個人認為,事實上劉備還真的有統一全國的機會,這個時間點就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並且成功幾率還不算太小,雖然要有幾個必要條件作為前提。

219年,打敗曹操攻佔漢中並據有上庸、房陵等三郡,讓劉備集團的軍事實力達到了巔峰。在此基礎上要完成統一的三個前提如下。

第一個前提就是劉備集團實際控制的荊州一點沒失,包括南郡、武陵郡、零陵郡。當然,荊州沒失的話,董督荊州的左將軍關羽也不會陣亡,並且會毫無意外地成為蜀國首任大將軍。關羽在襄樊戰役中的戰死並將荊州丟的一乾二淨,不僅直接損失了三到五萬戰爭經驗豐富的精銳步軍,還將從劉琦時代就開始成軍的劉備集團水師全都打光。更為重要的是,荊州的丟失,還喪失了魚米之鄉的大糧倉和部分財政賦稅來源,這從劉備打下成都後經濟上的捉襟見肘就可見一斑。

第二個前提是第一個的關聯問題,稍嫌苛刻,還是關羽的事,219年如果他按兵不動固守荊州的話,等到第二年曹操病逝三曹為爭魏王之位中樞幾乎停擺了小半年,曹魏集團內部人心惶惶,關羽趁此之機再發動北伐,也許能一鼓作氣取下樊城,甚至能搞定宛城。注意了注意了,隆中對中說的上將軍出兵宛洛,指的就是宛城洛陽。個人認為,對曹魏威脅最大的可能還不是直接殺向洛陽,魏國統治的核心腹地必定會重兵防守。別忘了一件事,當年劉邦怎麼攻入的關中和咸陽,之前一根筋地想出函谷關沿黃河打入關中,一直無法成功,直到聽取張良建議從宛城出發,穿過秦嶺,從武關很順利地開進了關中。關羽統帥的荊州集團軍也可效仿劉邦從宛城開往關中。當然,如果孤軍深入勢必失敗,但假如劉備自帶的益州軍團同時從漢中直叩關中呢,二軍合圍長安,會出現什麼局面?

第三個前提,與劉備自身和孫權有關。假如時間設定在220年,彼時的劉備還沒稱帝刺激到孫權,如果劉備能做好與孫權的統戰工作,說服孫權一起伐魏,約定好功成之日就瓜分魏國地盤,也許孫權會從東線的合肥、淮南一線集全國精銳攻擊魏國。

假如以上三個前提能夠實現,我們來推演一下戰爭結果:1、劉備軍團和關羽軍團聯手圍攻長安,同時扼守潼關,造成關門打狗之勢,定能一舉滅掉魏國關中軍團;2、搞定關中之後,以此為大本營,待孫權軍團吸引曹魏軍力之後,效法劉邦揮師東下直逼洛陽,基本大事可定;3、搞定魏國之後,從江陵出師順長江漂流直下南京,將孫權給收拾了。可參見西晉軍隊從益州順長江攻取南京,吳國滅亡。以及曾國藩從岳陽出兵順長江攻向天京搞定太平天國。

你說,如果這樣的話,劉備是不是真有統一的可能?



司馬砸光


天下大勢很難說的清楚,劉邦從一個小小的亭長當上皇帝,朱元璋從一個乞丐坐上九五之尊的位置,這個誰又能想得到嗯?

如果蜀漢不丟掉荊州的話,不是說沒有可能統一天下,只能說很難。但是前提是蜀國要能一直守住荊州,其實荊州處於三國交界地帶,戰略位置相當重要,荊襄九郡當時在劉表的治理下,雖然劉表沒有什麼能力,但是他也是一直求安,所以荊州保存的還是很好的。荊州往西是成都,往東是東吳的“心臟”地帶,如果從荊州進攻東吳,東吳也難以防守。從荊州北上可以直接進攻魏國,交通便利,可車騎並行。這麼一大塊肥肉,誰不想要呢?所以蜀國能不能守住就是兩個字。

如果關羽一直能夠守住荊州的話,那麼蜀國也是有可能的統一天下的,蜀國雖然一直在三國中處於劣勢的,但是在武將方面,蜀國有關羽、趙雲、張飛、馬超、魏延。個個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在呂布死後,東吳和魏國哪位將領誰能敵得過這幾位。謀略也有諸葛亮,姜維等等。當時來說也算是排在前列的人物。在土地上面,荊州不失,那麼蜀國就有益州,荊州兩州之地,雖然不能和魏國相比,但是和吳國還是不相上下的。

荊州丟失的不光是荊州和關羽,一連串的蝴蝶效應,導致蜀國也是迅速衰敗,不僅是關羽,還損失了關平、周倉等大將,就連傅士仁、糜芳也投降了東吳。張飛知道兄長死了以後,為關羽報仇心切,令範疆張達打造軍械,這二人沒有按時完成都吃了張飛的板子,被逼得無路可走,半夜把張飛殺害,前往東吳投降。此一事,又損失了張飛和二位將領。後來劉備舉兵伐吳,經歷夷陵之戰大敗後,又損失了戰將張南、馮習、傅彤等,這些都是隨劉備出生入死的老將,均在此戰中戰死。此外,還失去了一位謀士:馬良。

即使不失去荊州,在硬實力上面蜀國即使擁有荊州還是很難和魏國抗衡的,和吳國打一打還是可以的。此時的魏國已經佔據了長江以北所有的土地,而這個時候中原的富庶要遠比長江以南的,長江以南開發那是在唐朝末年,真正開始經營還是在宋朝了。所以說不管是土地,人口,軍隊,經濟等等各個方面來說魏國都是第一。蜀國想要滅掉魏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中國歷史研究所


幾乎為0

荊州在古代是塊好地方,旁邊就是江南魚米之鄉,荊州自然窮不到哪裡去,所以當時荊州可以說是蜀國一大經濟來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蜀國的國力。

同時,荊州是魏蜀吳接壤的地方,蜀國北上可以伐魏,東進能攻打吳國,如果荊州沒丟,再給蜀國幾年時間,劉備真的有可能一統三國
可是,不管荊州丟沒丟,劉備一統三國的幾率都是0。

地利

魏蜀吳三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的強盛程度,魏國佔據了最富饒的北方,東吳也佔據了江南地區,只有蜀國是最窮的,那時候四川、貴州等地尚未開發,是一片荒涼之地,對蜀國的經濟發展極為不利,相比於魏國和吳國,蜀國起碼落後了30年。

人和

這是最重要的因素,當時中國人口不過七百多萬,魏國400萬,東吳200萬,蜀國不到100萬人口,人口的數量決定了軍隊的規模,而蜀國也確實是軍隊最少的國家,魏國擁有40萬軍隊,人口又多,打消耗戰蜀國是打不起的,所以劉備才會聯合孫權一起對付魏國。



另外,夷陵之戰後,蜀國更是傷上加傷,當年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軍隊不足10萬,採取的是輪番服役的制度,分成三班,一支軍隊服役兩年就到後方修整,這也體現了蜀國的兵力捉襟見肘的情況。

而且在武將方面,蜀國除了諸葛亮和五虎上將,真的沒什麼人才,有一個好一點的魏延也被諸葛亮排擠。

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其實,影響劉備能不能一統天下的原因還是他自己,如果他不感情用事,如果他能區分主次矛盾,說不定就真的成功了呢,可是世上哪有那麼多如果呢。


逸聞軼事


三國鼎立能夠成立就是從關羽大意失荊州開始形成的,失荊州前,最厲害的是劉備,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魏蜀吳誰也幹不掉誰。

關羽沒丟掉荊州,劉備還真就統一天下了。隆中對,諸葛亮給劉備劃定了戰略規劃:先奪取荊州,然後圖西川,這兩個地方都沒怎麼經過戰亂。然後等待天下有變(自己強大了或者魏國衰落了),蜀漢攻打雍涼地區,荊州北上攻打中原,那麼中原可以一舉而定。諸葛亮劉備還特意在上庸安排劉封孟達10萬兵馬。

荊州,原本是劉表的地盤,也叫荊襄九郡,歷史記載其實有七個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取得西川后,還給了孫權兩個,劉備還佔領了五個,這五個是荊州真正的主體部分。相當於湖南和湖北兩個省外加河南南部、雲南北部的一部分。

赤壁之戰後,荊州勢力劃分,劉備佔據了絕大部分的荊州:錢糧之地。

軍事戰略要地;

看完這個地圖,你明白了周瑜拼死了老命也要荊州的原因了吧?《三國志》對荊州的描述“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荊州北方和中原接壤,佔據長江中游,順流而下到建康(孫權國都),西面可以入西川。如果說天下是一盤棋,荊州就是盤活整個棋局的關鍵大龍。諸葛亮還未出山就對劉備明確說,先佔領荊州,然後後聯合孫權抗擊曹操,然後取西川,接下來兵分兩路,北伐中原,這樣可以一統天下,荊州和西川佔據上游,只要攻打下中原,東吳壓根沒有任何反抗的機會和能力。荊州的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周瑜為啥到死都要打荊州,就是因為周瑜看到了荊州的軍事地位以及東吳的未來。荊州地區不但人口眾多,而且地理位在東吳的上游,那麼東吳時時刻刻就被蜀漢挾持著;一旦劉備北伐中原成功,蜀漢順流而下、北方荊州出兵江夏、再在合肥方向出一支兵,那麼東吳只能投降。

曹操為啥想要荊州,有了荊州可以東南打孫權,西面打西蜀,統一天下的夢想立刻就能實現。

漢朝末年的天下州郡5,看看荊州的地盤吧,這傢伙大了的去了!注意,下圖藍色的張魯的漢中後來也歸了劉備。

人口,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

有了人口,就有了生產力,勞動力的紅利在地廣人稀的古代是十分的珍貴。其次,有了人口,就有了兵源 ,打仗最需要的就是當兵的人;古代有沒有飛機大炮,士兵是最主要的。再者,有了人口就有了人才。

劉備得了荊州後,在荊州得到了大量的人才,荊州的錢糧也是劉備入川的一大資本。後來,為何關羽能夠憑藉荊州兵就打的曹操幾乎要遷都。其原因就是荊州的人口眾多為關羽提供了大量的優質的士兵。

順帝時統計,荊州140萬戶,荊州總人口628萬。而當時的全國總人口是多少呢?——4915萬。在赤壁之戰之前,由於中原戰亂,疾病流行,人口急劇下降。當時的益州、荊州在劉表的管理下,並沒有參與戰爭,人口數量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下降。

荊州: 南陽,人口243萬 南郡,人口74萬 江夏, 人口26萬 零陵 ,人口100萬 桂陽人口55萬 武陵, 人口25萬; 長沙人口105萬。

經濟,打仗拼的是錢

打仗拼的就是錢,荊州地大物博,不僅盛產糧食,而且荊州的礦產十分豐富;加上長江的交通樞紐在荊州。這樣,荊州的錢糧十分的充盈。劉備取西川的時候,單獨留下來諸葛亮就是這個原因?荊州太重要了,劉備要把它交給自己信任的有能力的人——諸葛亮最合適。劉備帶著剛剛入職的龐統去攻打了西川。

如果荊州沒有丟失,劉備很可能就統一了天下,機會大大的。

只可惜,關羽在劉備剛剛取得的西川,立足未穩的時候,就急著發動了對襄樊之戰,並且關羽又沒能夠很好的執行諸葛亮“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指示,兩面受敵。


嘟嘟讀讀


客觀的說,劉備集團的確有幾率統一天下,但幾率不大,而且要滿足幾個條件。

題目說的是關羽不失荊州,那麼關羽失荊州之前,三國的態勢是這樣的:

劉備集團大概佔領小半個荊州。另外小半個在東吳手裡。南陽作為洛陽、許昌的門戶,掌握在曹魏手裡。

劉備要怎樣統一天下呢?要滿足幾個條件。

第一:一定要結好孫權。

隆中對的基本政策就是,外結好孫權。即使孫權沒有偷襲關羽,東吳的實力也是不弱於蜀漢的。而蜀漢跟東吳合在一起實力也是弱於曹魏的,如果吳蜀內訌的話,則斷然沒有戰勝曹魏的機會。

孫權的偷襲,堪稱中國歷史上十大智障操作之一。偷襲關羽之後的確保護了江東的安全,但代價是徹底斷送了吳蜀戰勝曹魏的可能。與之相反,如果東吳能在關羽水淹七軍後攻打合肥,他們得到的利益並不一定比偷襲荊州少。劉備的漢中之戰和稱帝的準備,以及關羽的桀驁態度,都深深刺激了孫權,讓他做出了偷襲荊州的錯誤決定。如果當時蜀漢集團能夠安撫好孫權,大局尚可挽回。

第二:關羽北伐要找好時機。

關羽北伐襄樊並不是隆中對中所說的總攻擊,而只是一種為了鞏固防禦所做的局部攻擊,只是因為後來用計消滅了援軍後戰事才迅速升級的。

隆中對中所預想的是,“待天下有變”,益州軍隊出漢中,荊州軍隊攻襄陽,兩路並舉攻打中原。而關羽北伐時,曹魏統治穩定,更重要的是,劉備在益州剛剛經歷了漢中大戰,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策應關羽,關羽的北伐即使沒有東吳偷襲也很難成功。

但我們看到,關羽水淹七軍以後,中原多有義軍響應。而關羽的北伐恰恰處於曹操生命的末期。只要他再等上幾個月,曹操死後,利用曹魏爭奪王位的內訌時機迅速北伐,則勝率要大很多。

第三:滅曹魏必須三路並舉。

我們可以看到,三國的形勢是——吳蜀總實力不如曹魏,但是地形靠譜。秦嶺和長江可抵百萬雄兵,防禦起來很容易。但曹魏由於地盤廣大而且地形平坦,分兵防守並不容易。關中——襄樊——合肥三個方向各自布有重兵。一旦任何一個方向吃緊,則由中央的預備隊支援作戰。

但是,曹魏的中央軍兵力也並不充足。平時可以支援一個方向的戰局,至多不過兩個方向,如果三個方向都吃緊,曹魏就搞不定了。

不過很幸運的是,三國曆史上並沒有出現過三路大軍一起北伐的局面。可以預想,如果曹操死後出現這種局面,則曹魏必然崩潰。三面防禦被突破任何一個,曹魏都必亡無疑。

如果在曹操死後,蜀漢養精蓄銳,結好孫權,到時候從漢中荊州建康一齊出兵的話,的確很可能戰勝曹魏,但做到這樣的協調難度很大。

難度大在,如果曹魏真的被蜀漢和東吳瓜分的話,下一個被滅掉的必然是東吳。因為中國歷史上的統一大業從來都是從西往東,受地形限制,從長江中游攻打南京易如反掌,從關中攻取中原也是進可攻退可守,何況東吳陸軍本就不如蜀漢,滅魏之後滅吳易如反掌。因此說,協調這種攻勢很難,劉備統一天下有幾率,但也僅僅是有幾率而已。


小約翰


沒什麼機率一統天下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都會以蜀國的角度來看三國

其實蜀國從頭到尾一直是最弱的

在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之前不用說了,蜀國可能只是一家小公司

在諸葛亮加入後,在其策劃下,蜀國逐漸壯大,並於赤壁之後,吳魏兩國兩敗俱傷之下迅猛發展,成為三巨頭之一



但荊州緊靠揚州,一直是孫吳的心頭肉,雙方在此肉上的矛盾隨時間推移慢慢加深。

借錢不還,換作你不爽不爽?一借十幾年年換誰都忍不了。

其實當時的蜀國確實有跟魏國叫板的資本,能不能打贏不好說,但曹操當時確實是有點虛的。

而三國之所以能相互制衡,孫吳是非常關鍵的因素,當時吳國倒向哪裡,哪裡就會佔得優勢

諸葛亮一直倡導吳蜀聯盟,而劉備又明確漢賊不兩立,這就把平衡勢的控制權交給了孫吳

但孫吳也不傻,幫你幹掉了魏國,你蜀國還不把我吞了,在恰巧有機會拿回本應該屬於自己的心頭肉的時候,我為什麼要猶豫?

所以就有了吳魏聯盟

所以失荊州是必然之勢,除非劉備不跟魏國打,不然得著機會孫吳就趁虛而入,讓你借地不還!



所以不失荊州,只能就地防守,但當時魏國九州得其六,論耗,是耗不過魏國的。

所以劉備還是無法統一天下。

夷陵之戰後,蜀國一夜回到解放前,大勢已去,六出祁山只是困獸之鬥

但這才是真正的三國平衡勢,諸葛亮死後,三國各自發展,最終魏國(晉國)經濟碾壓對方,終一統三國。

蜀國最被高估的時候是夷陵之戰之時,其實當時的蜀國雖兵強馬壯,可以叫板魏國,但遠遠沒有可以一統天下的實力



夷陵之戰與火山赤壁可謂異曲同工,但吹牛也是一樣,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哪有80萬大軍,都是吹的

後來吳國贏了,那就藉機幫你吹

蜀國看了,也嘲弄一番,讓你得瑟,80萬不還是輸了,也幫吹

結果後來輪到了自己


曉博漫謾


關羽不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照樣沒有可能。這是劉備集團創業初期設定的組織架構決定的。

劉備關羽張飛桃源結義被傳為千古佳話,可是,這義結金蘭的兄弟關係卻成了劉備集團的死結。創業初期,這種關係有利於凝心聚力,度過難關。但是,當事業壯大時,這種關係就成了締結在組織上的毒瘤。

兄弟是平等關係,看似比較先進,實則不切實際。集團老闆和員工表面上可以平等,實際不可能平等。完全平等的公司根本無法存在。

蜀漢集團實際上是三個老闆,大老闆劉備,二老闆關羽,三老闆張飛。一個公司三個老闆,亂是正常的,不亂才不正常。

回頭再看關羽守荊州。關羽的任務是守荊州,不是主動出擊北伐。關羽擅自北伐,敗走麥城。試問別人敢嗎?關羽失敗了,不但不追究責任,劉備還不惜違背既定的戰略方針,舉全國之力,親自帶兵為關羽報仇。如果說失荊州決定蜀漢敗局,劉備為關羽報仇,使蜀漢敗得更快,更徹底。

所以,蜀漢集團的組織架構不先進,想戰勝組織架構先進的曹魏集團,沒有這種可能。


有得觀史


三國

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三國

“狼”的天下!

自黃巾起義至三分天下

從更稚子帝至大漢“中興”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戰火紛飛遍地。各地世家郡守招兵買馬為諸侯之爭埋下了伏筆。

劉備與曹操在幾十年的打拼之下卻顯示出來不同的境遇。曹操先是佔兗州,而後挾天子而令諸侯,敗袁紹!軍威大震四方!反觀劉備在幾經“戰略轉移”狼狽不堪。不過自從在徐州後便如同轉了運一樣,得了有“臥龍”自稱的諸葛亮。而後在曹操緊逼下與孫權聯合。在赤壁一把火燒了曹操號稱的“83”萬大軍,而後借了荊州。可謂意氣風發。不過孫權卻是氣憤得緊。畢竟被人佔了荊州!

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兩戰成名。在據守荊州後水淹了曹仁的十萬大軍,劉備之下第一上將。(諸葛亮是文臣而非武將)後在曹操和孫權夾擊下自刎身亡。

而後劉備帥七十萬大軍伐吳。若不是藉助了天氣的原因估計劉備就成功了!

那我們來討論荊州不失是否劉備可一統全國。從以上我們可以瞭解到劉備已有七十萬大軍,並且文有諸葛亮為首的文臣班底,武有關羽,張飛五虎上將等,而此時曹操已亡,曹丕登基為帝,孫權在側若劉備有心不失荊州,在關羽於曹軍交戰之際派兵進軍魏國,在命馬超,黃忠領馬黃家軍增援關羽據守荊州以圖江東,以此時的劉備實力很可能得天下成為一代皇者。但事實是:諸葛亮於劉備害怕關羽功高震主而在關羽領三萬餘人死戰之際扔不發兵,關羽敗走麥城!失了荊州!


也許劉備是想在關羽死後圖謀江東,然後與魏隔江而治,然後在熬死曹丕後一統天下,但沒想到出了個程咬金,讓他七十萬大軍死在江東。自己也死在白帝城!

個人觀點

不喜勿噴!


離家的燕兒


答 | 江隱龍

如果關羽不失荊州,那劉備是否能北伐成功,其關鍵便不在內因而在外因了,這個外因就是孫權。我們在看“隆中對”時總是強調這兩句話,一是“跨有荊、益”,二是“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似乎蜀漢只要同時佔有了益州和荊州,又能兵分兩路北伐就比較容易成功一樣,其實這個想法是不對的。

以上兩條雖然重要,但“隆中對”中有五個字同樣不可或缺,那就是“外結好孫權”。三國時期畢竟是三足鼎立而不是南北爭霸,江東的實力是優於益州的,僅保有益州一州之地的蜀漢都能在三國爭霸中長時間立於不敗,更何況孫權在偷襲荊州之前就已經有了揚、交兩州,其實力比起後來的蜀漢只會強不會弱。

三國的實力對比中,蜀漢與孫吳兩國相加也是弱於曹魏的,所以劉備得荊州要外結好孫權,孫權得荊州同樣要外結好劉備。如果劉備與孫權不和,天下就一定是曹魏的。劉備與孫權都知道這一點,但是荊州對於兩人來說又太過重要:沒有荊州劉備很難北伐,同樣沒有荊州孫權就不能獨佔長江之利難以自保——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對荊州都志在必得,問題就這樣出來了。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與孫權為了解決荊州歸屬問題各自讓了一步,進行了湘水劃界。由此,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雖然問題看似得到了解決,但是孫劉之間的關係已經不復親密。如果關羽北伐時能處理好與孫權的關係,孫權同時進兵徐州,雙方合力還是有希望戰勝曹魏的,但戰勝了之後呢?孫權很難對付已經非常強大的劉備。所以這個時候劉備第一要務就是要安撫孫權——然而就在此時,關羽火上澆油怒斥了孫權來使,最終孫權背盟,偷襲荊州。

以上,劉備如果僅僅是“跨有荊、益”,是不可能統一全國的,“隆中對”上無一字是廢話,少一個條件,北伐都是空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