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思維 VS 管理思維

管理的目的是什麼?經營結果;

經營的結果是什麼?股東回報率。


商業思維 VS 管理思維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把管理的動作和經營的結果一起來看,所以我們是為了管理而管理,只是把管理做得更復雜而已。並沒有真正去激發員工的意願、團隊的意願,只是說拼命用制度、規範、表單來約束和規範你,而忘了一個人性的部分,就是“我願不願意做這件事情”。

一旦把一個人意願激發起來,人的能力自然而然就能夠成長。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都是on job training,真的不是通過培訓、通過off job training坐在教室裡面學出來的,那只是很小的輔助的一部分。

經營和管理最大的差別,我們來舉一個例子。

商業思維 VS 管理思維

我最近在做一個關於食品業的項目,一箇中國食品連鎖店。這家公司會僱傭非常成熟、專業、西式的餐飲連鎖企業的人,把他們挖過來。他們每天會規範店員的行為,店員的行為裡面,你要做什麼、你不能做什麼,你今天多賣了十單還是少買了十單,你的工作上了兩個小時的班還是三個小時的班,每個小時14塊錢……他做的這些其實都是管理的活動。

但如果今天我們的店長做的是經營的活動,談的是經營的道理的話,他其實可能就在想,第一,我怎麼樣知道一公里範圍之內我有多少客人,是我的目標客戶群,我怎麼樣讓我的一公里或兩公里範圍內的客人在餓了的時候、需要的時候想起我?誰是我的目標客戶群?我要做什麼事情來持續影響他們,讓他們來這裡消費?我要有什麼方法?

商業思維 VS 管理思維

比如說,我是不是要去掃一掃樓道,我是不是請那些有孩子的家長來,告訴他們你以前過生日的方式是在家裡買個蛋糕,今天到我這裡來我可以教你怎麼做漢堡,在我們店裡做,是你親手做的,上面還有你自己的名字,而且是大家一起做的,請小朋友們一起來分享。那可能他的感受就不一樣,同時你也把東西賣出去了,而且你還做了品牌——而不僅僅是把例行的事做完。

店長有經營的思維的時候,他就開始去尋找他跟一公里兩公里範圍內的客人互動的方式是什麼,這個範圍內有多少人群,哪些是我的目標客戶群,怎麼樣可以去影響他、服務他,怎麼樣讓他感覺很開心,甚至可能說,都是街坊鄰居嘛,我在這裡開店很多年了,可能你去辦個事了,小朋友可以幫忙照看一下,在店裡又可以吃東西,可以玩一會兒。

這就是一個經營的思維。而不僅僅是要求員工把一些事給做了。他要懂得教導店內的員工一起來有經營思維,一起去想我們的創收是什麼。管理是把某些活動做完,但是這些活動對創造收入有沒有什麼正面積極的影響呢?不知道。沒有連接沒有關係,只有斷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