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一首《國殤》,致敬英雄!

又是一年清明時,早上10時,防空警報拉響,汽車、火車、船艦集體鳴笛,舉國上下集體向為國捐軀的英雄們默哀三分鐘。這個三分鐘,是每一個人心中最沉重的記憶重現。如今,人民的生產生活已逐漸趨於平靜,卻有人永遠也看不到新的生活了。

難掩眼裡淚水和心中悲痛,筆者僅藉此詩,來紀念天上英靈!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一首《國殤》,致敬英雄!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一首《國殤》,致敬英雄!

01

這首詩歌選自《離騷·九歌》,是一首祭祀和紀念為國捐軀的英雄的詩歌。題目“國殤”中的“殤”亦可理解為“傷”,指的是為了國家而犧牲的將士們。這些將士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不顧自己安危利益,救國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為了國家而付出生命,國家將永遠銘記並祭祀他們,因此被稱為“國殤”。

手中拿著吳地所制的青銅長戈,身上披著犀牛皮做的鎧甲,戰場上交戰雙方的車軸互相碰撞,刀劍相互碰撞;戰旗揮動彷彿遮蔽了天日,四下裡煙塵騰飛、黑雲翻滾、飛劍似雨,敵軍源源不斷殺不盡,可戰士們依然奮勇向前,爭相殺伐。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一首《國殤》,致敬英雄!

天吶!陣地被敵軍攻破了,我們的隊列慘遭踐踏,駕車的四匹戰馬也被攻擊,左邊的戰馬已經陣亡,右邊的戰馬也已經受傷,戰車輪轂陷於爛泥之中,韁繩絆住了戰馬的四蹄。即便如此,又能怎樣?掄起鼓槌,戰鼓沖天響,日月頓時失去了光彩,威靈也被震怒。戰士們拼盡了最後的力量,一句句軀體橫於原野之上。

壯士這一去,便永不再復返,平原蒼蒼茫茫,回家的路途那麼遙遠。可我雖身首異處,對待國家的忠心始終如一。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意志如此剛強,叫他敵人不敢來欺凌,身軀雖已死,精神卻永存,哪怕是化作了鬼雄,也以有堅毅的魂魄!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一首《國殤》,致敬英雄!

這首詩歌中,屈原用深情、凝重的筆墨描繪出了一次悲愴的戰鬥場面,戰士們奮勇殺敵、寧死不屈,戰場血流成河,卻沒有人退縮不前。儘管這場戰鬥最終失敗了,但將士們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靈永遠不亡。此詩歌中,屈原以最為飽滿的敬意,頌揚了當時楚國將士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一首《國殤》,致敬英雄!

02

當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力雄厚,便走上了擴張的道路,屈原所生活的楚國也成為了被侵略的重點對象。而楚懷王一再輕信秦國的空頭許諾,招來滅頂之災。自楚懷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起,楚秦發生多次戰爭,楚國都以失敗告終。

後秦國聯合齊、魏、韓等國,屢次攻打楚國,楚國節節潰敗,失去城池不計其數。據統計,在屈原生前,就有15萬以上的戰士橫死疆場。

按照當時古代的葬禮制度,戰場上“無勇而死”者,不能收入棺柩,葬入墓域。在秦楚戰爭中,楚國將士雖拼盡全力,但也因為是戰敗者,就只能曝屍荒野,放逐之中的屈原感懷至此,便為他們創作了這一不朽名篇,句句悲壯泣血,感人肺腑。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一首《國殤》,致敬英雄!

03

初讀這首詩歌時,在大學時候,從全篇中彷彿已能讀到得到一種轟烈之感,心中熱情湧動彷彿能看到那個盛大的祭祀場面,亦能聯想到我們國家每一次危難之際逆行而上的英們,如今讀來更覺悲壯而感動。

整首詩歌雖然寫的是那個時代在戰場上拼殺的戰士,卻同樣可以代表這個和平時代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作戰的英雄,比如這次抗疫中犧牲的李文亮、夏思思等人,他們無愧於“英雄”一詞,他們值得被紀念,值得舉國的哀思和祭奠。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一首《國殤》,致敬英雄!

抗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卻也是一場生死較量的持久戰。無情的病毒肆虐的侵蝕著人類健康,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肆意地被病魔俘虜。是這些國家英雄們,不顧自身安危,在最艱難的時候,逆行而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鑄成了一道圍牆,在病毒與人類之間拉開了一道安全警戒線。沒有抱怨,沒有憤怒,僅是奮力地以一己之力在“戰場”上與病魔廝殺。

可喜的是,我們逐漸迎來了安定,可悲的是,他們永遠地走了!就如同汶川大地震時,如同非典時一樣,國家以及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銘記每一個危難之際捨身而出的英雄們。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一首《國殤》,致敬英雄!

英雄們雖離開了,卻把善良和光明留給了留給了這個世界,他們用自己的脊樑毅然挑起重擔,他們的犧牲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英雄,一路走好!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