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行記:寒食節"國殤"間隔2000餘年


庚子行記:寒食節

2020年4月4日,為民族傳統文化的寒食節。這一天,為哀悼庚子疫罹難同胞和犧牲的抗疫烈士,全國降半旗鳴笛致哀一一是為國殤。

庚子行記:寒食節

寒食節是中國傳統民間文化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祭日。寒食節最早的一次國殤,要追溯到遙遠的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了!

庚子行記:寒食節

清明節前夕,北方大地有了些許生機,不易察覺的綠,淺淺淡淡的,瀰漫在山崗上。連翹黃色的花兒,首先開了。

庚子行記:寒食節

回故鄉途中,我撿了幾枝農人修剪樹木棄下的柳枝,回家插在團甕裡,一覺醒來,已發出嫩嫩的芽。

庚子行記:寒食節

傍晚,外面起了大風,風聲中隱隱有疼痛般的哀嚎,似有人在夜裡哭泣。4月4日,寒食節早上,外面的風依然很大,不由得想起2000多年前那一場大火。

庚子行記:寒食節

那場火燒出了中國最早的民族祭日和國殤。寒食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這個古老的節日在夏曆冬至後第105天,也就是清明節前一天。

庚子行記:寒食節

寒食節禁菸火,民間一般吃冷食。在此後的2000多年衍變中,除了祭掃,又多了踏青、盪鞦韆、放風箏,蹴鞠、牽勾等民俗內容。

庚子行記:寒食節

我曾到過寒食節與清明節的發源地綿山,並在山腳下的介子推村小住過一晚。那個小村不大,民風純樸,因此對相關遺俗有所瞭解。

庚子行記:寒食節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年輕時因為宮廷爭鬥,有過一段長達十九年的流亡生活。而士人介子推則是跟隨在他身邊義士賢達之一。

庚子行記:寒食節

重耳流亡途中最慘的時候,飢不裹腹,營養不良,顛沛流離,餓昏在路上。介子推為救公子重耳,用尖刀從自已小腿上割下一塊肉,切碎,放在野菜湯裡煮熟,一勺勺餵給重耳,救了這位未來國君一命。

庚子行記:寒食節

春秋之士,重名節,輕生死,一諾千金,士人是精神的貴族。後來,重耳成為與齊桓公齊名的晉國國君,而士人介子推則放棄眼前的榮華富貴,走進晉中深山,與老母親一起過起了隱居生活。

庚子行記:寒食節

那片山林就是今天山西省晉中地區的綿山。晉文公重耳為請介子推享受榮華富貴,遣人到處尋找,得知在綿山之中,聽幕僚餿主意縱火燒山逼介子推母子出來。介子推堅決不從,與母親雙雙葬身火海。

庚子行記:寒食節

士為知已者死的士精神,在介子推身生體現的淋漓盡致。以致於後人,對這種超出現代人思想意識的行為不理解。但這種輕富貴,重名節的士大夫精神,在春秋戰國時期,卻極受士人階層推崇。

庚子行記:寒食節

晉文公悲傷罪已,於介子推死後的第二年,再次來到綿山追悼介子推,並把這一天定名寒食節,舉國致殤,留傳千古。寒食節與清明節緊密相連,這個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古老節日,從此成為中華民族最大的祖先追祭日。

庚子行記:寒食節

2020年庚子之疫,除了武漢和湖北的新冠疫情,福建隔離酒店倒塌、四川木裡大火等災害,又奪走了許多國人生命,庚子年,人們的眼淚哭幹了!

庚子行記:寒食節

古代和現代,2000多年的國殤重疊,讓庚子年的寒食節異常沉重。舉國哀悼,謂之國殤。哀誰,悼誰?是因新冠肺炎確診而死亡的數千同胞,還是逆風而行,受國家表旌犧牲的烈士?

庚子行記:寒食節

大疫來臨,眾生之相,一個個片斷,一個個故事,一個個人……無助有助,掩飾不住人生的悲涼,被英勇者拯救出來的人很多,所以,當白衣戰士解白袍歸家時,臨街雙膝跪地,拜天拜地拜恩人。

庚子行記:寒食節

這些具體的人和事,我們希望死去的人靈魂安息,更希望數千罹難者步入天堂時,真心原諒你們曾經來過的這個世界,原諒他們你們我們的軟弱和堅強。

庚子行記:寒食節

傳說,人死後的靈魂先歸於綿山,經過羅天大醮,讓天神接到天界安息。綿山的羅天大醮極為隆重,祭天法儀,協正星位、祈福保民、幫國安泰。

庚子行記:寒食節

舉國降半旗哀悼是一種儀式,而亡靈的最終安息,還需要眾人繼續在現實努力,我們是否做得足夠好?人人向善,剔除內心隱藏的種種惡疾,修行善進,靈魂才會安息,災害才會平復。寒食節國殤不只是心念,也是大庭廣眾的實作。

(以上圖片作者拍攝於寒食與清明節的發源地,山西晉中介子推村和綿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