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睡渣寶寶,媽媽每天熊貓眼,寶寶睡眠質量如何提高?

CarKei


家有睡渣寶寶,媽媽每天熊貓眼,寶寶睡眠質量如何提高?

睡渣寶寶是每個新手爸媽在育兒道路上頭疼的問題,寶媽長時間的熬夜,最後熬成了熊貓眼,這是化妝和護膚品也無法改善的終身缺陷啊,所以為了自己的年輕美貌,媽媽要重視起嬰幼兒的睡眠質量,只有寶寶睡得好了,寶媽自己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且寶寶也是在睡夢中分泌生長激素的,如果寶寶睡眠質量太差,必定會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和白天的精神狀態哦!

比如我自己的孩子:

每增長一個月齡就要重新規劃自己的睡覺規律,七個月的時候每天上午睡一個小時,下午睡3個小時。現在八個月了上午直接不睡覺了,都集中在下午和晚上睡覺,且大都要等晚上12點才肯睡下,晚上10點到11點一直處於亢奮狀態,時不時的還自己逗自己笑,搞得我和老公身心疲憊,眼鏡都睜不開了,我還經常敷著眼膜熬,卻也逃不過黑眼圈啊!

後來我才分析出他的睡眠作息已經有點黑白顛倒,他上午不睡覺的原因就是晚上睡太晚,早上直接睡到10點才起床。通過一系列的調整後終於有所改變,現在大部分是晚上十點半睡覺,早上八點左右能起床了。

一、哪些情況下被稱為“睡渣寶寶”

  1. 睡得晚,起得晚:我這八個月的寶寶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因為睡太晚早上就起得晚,如此重複就睡成了黑白顛倒,如果不盡快調整就容易養著這個壞習慣。

  2. 難入睡:有的寶寶鬧覺很厲害,不管怎麼哄睡都還是不停的哭鬧。

  3. 一到晚上就興奮:有的寶寶白天精神狀態一般,睡覺也正常,到晚上就興奮得很,爸媽已經熬得睜不開眼,寶寶卻還在各種跳躍、玩耍。

  4. 非得奶睡:有的寶寶明明吃飽了也困了就是不肯入睡,一定要媽媽抱著餵奶,喊著乳頭才肯入睡。

二、寶寶睡眠質量差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有哪些

1、白天活動少睡覺多,晚上睡不著:

如果寶寶在白天活動少、睡覺多,那麼到了晚上自然是睡不著的。小月齡寶寶大都沒有這種情況,尤其是6個月以上的寶寶因為睡眠時間減少,白天沒事幹無聊的時候就容易犯困,如果白天睡覺超過6小時,晚上當然就很容易入睡難,甚至很亢奮,那麼久而久之很容易出現“黑白顛倒”的睡眠模式。尤其是爺爺奶奶帶孫子的家庭,因為老年人年齡大了活動不便,再加上不懂科學育兒的新理念,所以和寶寶很少互動、玩耍,那麼開始讓寶寶用睡覺的方式打發時間。等爸媽下班回來後寶寶高興,精神狀態開始亢奮起來,一個勁的和爸爸媽媽玩耍,以至於玩到晚上12點還不困。

  • 解決辦法:看護人白天應和寶寶多互動,玩一些親子游戲,或者寶寶睡覺後可帶著寶寶適當做一些戶外活動,比如逛逛公園、商場、散步等。讓寶寶知道白天就應該運動和玩耍,下午午覺不超過3小時,傍晚18:00後就不再讓寶寶睡覺了。否則一到晚上又很難入睡了。寶寶睡前4個小時應儘量避免睡覺和玩得過於興奮,要提前半小時進入睡前儀式,意識性的給寶寶一種該睡覺的感覺。

2、晚上因為腸絞痛、腸脹氣而愛鬧覺、哭鬧的寶寶:

很多寶寶晚上因為很多原因會鬧覺、哭鬧,且很難安撫下來,怎麼都哄不睡,更別說自己入睡了。特別是新生兒和低月齡寶寶,因為肚子餓、腸絞痛、腸脹氣、憋大便、沒有安全感等因素很容易哭鬧不止。那麼此時看護人要先找準寶寶鬧覺的原因,只要解決好寶寶鬧覺的原因就自然容易入睡了。

  • 解決辦法:先看寶寶的紙尿褲是否該更換了,別讓寶寶屁屁不舒服,再看寶寶是不是餓了,應儘快進食。腸絞痛和腸脹氣的寶寶可以把手心搓熱後輕輕按摩小肚子肚臍周圍,緩解寶寶的痛苦,以幫助入睡。沒有安全感的寶寶,寶媽可以抱著或躺在寶寶身邊哄睡,實在不行用安撫奶嘴,等寶寶沉睡後取出奶嘴即可。

3、寶寶睡眠環境差:

各個家庭情況各異,有的家裡大人晚上喜歡說話大聲、打麻將、熬夜等,導致家裡出現各種影響寶寶睡覺的噪音。寶寶的床上用品不舒適、不乾淨,室溫太冷或太熱都有可能影響到寶寶的睡眠質量。包括強烈的光線也會影響寶寶睡眠!

  • 解決辦法:想要寶寶睡得好,大人也要配合,當寶寶睡覺的時候應注意不要發出大的動靜,不要搞一些吵雜有噪音的活動,比如打麻將、高談論闊、摔門,看電視的時候音量稍微比平時調低一點,以免驚醒睡夢中的寶寶。寶寶睡覺的臥室應注意室溫保持在22-28攝氏度左右,太熱容易悟出痱子,太冷又容易感冒,大人要根據天氣氣候給寶寶選擇合適厚度的被子和睡衣。另外寶寶的床上用品儘量選擇純棉材質且柔軟舒適的布料,且要記得定期清洗、更換,保持衛生。

4、抱著哄睡後“落床醒”、“粘床哭”:

很多寶寶因為沒有安全感而鬧覺都是大人抱著哄睡的,好不容易哄睡著了,一放床上就瞪個大眼睛醒了或哭了,結果前功盡棄,然後又抱起來繼續哄睡,寶寶都小睡幾覺了,可是大人卻熬不動了。如此重複下去,第二天還要上班的爸爸媽媽肯定是熬不住的。

  • 解決辦法:抱著寶寶哄睡後大人應一邊輕幅度搖晃寶寶一邊放,放的時候先放腳、屁股、背部,放好後先不要急著放頭和抽出手臂,應繼續安撫哄睡一會,看寶寶仍然沉睡狀態再放下寶寶的頭,慢慢抽出手臂。或者放下寶寶後發現他醒了立刻給他安撫奶嘴,寶寶處於持續安撫狀態會很快繼續入睡,等他沉睡後取出即可。這個方法我經常用,沒有失敗過。

5、過度疲勞、敏感度高

相信很多媽媽有這樣的經歷,寶寶明明困得不行開始眯眼睛了,可就是不睡,反而一有點小動靜就開始越玩越興奮。這就是因為過度疲勞而導致寶寶敏感度提高,讓自己隨時保持興奮、清醒的狀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寶寶越困越興奮的原因。

  • 解決辦法:當寶寶犯困時大人應停止逗樂、玩耍、互動,避免和寶寶對視、說話等,要儘快哄睡或者讓寶寶上床睡覺,周圍環境保持安靜或者播放一些輕緩有助於睡眠的音樂,幫助寶寶儘快入睡。否則會形成一個過度疲勞的惡性循環,如此下去對寶寶身體發育造成不良的影響。

6、身體缺乏營養、微量元素

寶寶營養不良,卻鈣、鐵、鋅、維生素等,尤其是缺鈣的寶寶,很容易影響夜晚睡眠質量,寶寶在睡夢中分泌生長激素需要消耗大量的鈣營養,如果寶寶缺鈣的話不能滿足身體發育需求,便會發出“求救信號”,導致寶寶身體骨骼不適,渾身不舒服,便容易半夜驚醒哭鬧,直接性的影響了寶寶的睡眠質量。

  • 解決辦法:定期帶寶寶做體檢,瞭解寶寶的身體機能發育情況,做針對性的營養補充。對於缺鈣的寶寶可以購買嬰幼兒專用的乳鈣,搭配魚肝油一起吃,這樣有利於鈣的吸收。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帶寶寶出門曬太陽,製作輔食的時候儘可能的營養、口味多樣化,以此來滿足寶寶身體發育的需求,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

三、寶寶睡眠質量如何提高?

  1. 寶寶睡覺周圍保持安靜:避免寶寶在吵雜的環境中睡覺,不利於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家裡人應該在寶寶睡覺時保持比平時低調的動靜。

  2. 培養固定的哄睡方式:比如給寶寶一個固定的睡眠環境,自己的小嬰兒床,讓寶寶知道上小床就是要準備睡了了。或者給寶寶一個固定的睡前儀式,比如聽音樂、聽繪本、聽故事等。

  3. 適當親子活動和室外活動:白天的時候可以帶寶寶出去玩耍、曬太陽,比如遊樂場、超市、廣場、公園,做一些親子活動等,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和社交能力。

  4. 加強營養、鍛鍊身體:六月齡前的寶寶純母乳餵養應按需餵養,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要注意營養合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給寶寶補充虛足夠的營養。寶寶的腸胃功能不完善,避免大魚大肉的補和吃一些寒性食物。同時寶寶應注意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少生病。

  5. 培養寶寶自主入睡的好習慣:有的寶寶長時間的抱著哄睡或者奶睡導致1歲後仍不會自主入睡,大人應儘快培養寶寶自主入睡的好習慣,平時多給寶寶一些獨處的時間,讓寶寶學會自己打破無聊,體會獨處的樂趣,養成自己玩耍的習慣,能幫助寶寶學會自主入睡。

四、真實案例

拿我自己的寶寶舉例子吧:孩子出月子後,大家都輕鬆了一些,寶寶爺爺奶奶喜歡玩麻將,就算人不夠的時候也喜歡一個人擺麻將玩,摔麻將、丟麻將、麻將掉地上的時候都會發出突然性的噪音,經常吵得寶寶被突然驚醒,驚醒後就哭鬧。我和老公開始說公婆他們不聽,說孩子就是要多吵吵,免得以後睡覺不好哄。

後來發現那段時間寶寶都瘦了許多,半夜有時候還自己突然驚醒、哭鬧。搞得帶孩子的我和老公煩躁得很,終於生氣了,老公和他們小吵了一架,規定以後寶寶睡覺時不準玩牌、大聲說話,保證寶寶的睡眠環境保持安靜。後來寶寶的睡眠質量提高了不少,晚上也不那麼容易警惕性的驚醒了。

結語:想要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家裡人都應該一起努力和配合,不僅要給寶寶一個安睡的環境,還要及時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以免錯過最佳哄睡時機。平時要定期帶寶寶做體檢,瞭解寶寶的發育指標是否正常。關於寶寶睡眠的問題希望大人重視起來,讓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

大家好,我是正在育兒道路上努力前行沒事愛育兒的么妹,歡迎大家多多關注我,一起討論、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文字為原創,手打不易,抄襲必究!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歡迎關注、留言、轉發!

清淡的辣媽


首先,你要先去採訪一下你的親屬和朋友同年齡段的孩子是否有類似的狀況。然後再採訪一下有關專家作出解答,最後再根據這些瞭解的狀況進行具體分析的做出相應的政策進行實施。

然後,以下是個人對自家幼兒和周遭現象的具體分析。

1.檢查一下孩子入睡的房間的燈線是否太明亮,導致孩子黑白顛倒,睡不著。

2.孩子的深度睡眠一般一天只有一次,如果早晨睡過頭的話,晚上可能就會睡不著。

3.適度的運動更有利於孩子的睡眠。

4.睡前不宜看電視或做激烈運動會導致大腦興奮過度,然後無法睡覺。

5.睡前不宜吃太多太飽,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無法入睡。

6.睡前喝太多的水,或者是牛奶,飲料。導致經常想要上廁所,無法入睡,

7.沒吃飽,過度飢餓也容易睡不著。現在寶媽覺得帶孩子是件特別艱辛的事情,然後經常在孩子不吃飯的情況下,把各種飲料,牛奶、零食等食品當做正餐給小孩吃下。

8.他不間斷的醒,你每次都主動的回應他。養成了後天行為模式。

最後,願寶媽能早日擺脫缺覺的狀態。希望孩子早日接受正常的生物鐘。



寫紅塵作夢語


我寶寶在一歲半之前一直跟我們同睡,每天就是我起床她就行,那種感覺真的一言難盡。她跟著早起的話,很多事根本做不了呀!

到她一歲半的時候,跟她爸商量了下,買了個嬰兒床,從那以後每天讓她自己在嬰兒床睡。中午一點半,晚上十點,現在是她固定入眠的時間。睡之前會跟她說,寶寶,到時間睡覺啦,午安(晚安),等會見(明天見),然後給她一瓶水,關燈,關房門。

剛開始的一週真的很難很難,一直哭,父母在這時候得狠心,現在就好了,睡眠質量都提高了!


用戶5787405769678


首先我們要了解寶寶入睡的特點,才能有針對性的幫助寶寶入睡。

1.寶寶要經過20-30分鐘的淺層睡眠才能真正睡著,因此剛入睡時很容易驚醒。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一放下就醒”的情況發生。

新生兒期寶寶更容易驚醒,可以考慮用睡袋或者把孩子包起來。



2.需要入睡儀式的幫助才能順利入睡。入睡儀式是寶寶睡前做的最後一件事,讓他知道完成後就應該睡了。

內容可包括:

①洗個溫水澡或洗臉洗腳

②和寶寶擁抱或親親

③講睡前故事或聽睡前音樂

④和寶寶道晚安

大部分寶寶熟悉這些程序後都能入睡,但也有寶寶,特別是需要依賴喝奶或搖晃才能入睡的寶寶,還要多持續一段時間。



3.寶寶到點卻不想睡,可能是沒有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習慣,或者是沒有感到疲勞。

睡前2小時不要做讓寶寶興奮的遊戲。

白天不要讓寶寶睡的太多,日夜顛倒。


4.查找寶寶睡渣是否在用獨特的方式告訴家長“我不舒服”。

檢查寶寶是否有疾病困擾,腸脹氣,腸絞痛,中耳炎,溼疹,會讓寶寶不舒服,影響入睡。

檢查寶寶是否穿的太多,衣服太緊,睡前是否吃的太多,肚子漲的難受。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特點,睡眠方式沒有通用的標準,要不斷總結以往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找到最適合自己寶寶的方法。


瘦媽育兒


5個妙招助力孩子好睡眠:

1.每天都要讓孩子準時睡覺,準時起床。

2.床是用來睡覺的,不能讓孩子在床上看電視或者是看書。

3.白天要適當做體育活動,但在睡覺前不要鍛鍊。

4.睡覺前不要餓肚子,但也不要吃得太飽,別喝太多水或飲料。

5.睡眠時光線要適度,周圍的色彩儘量柔和。

孩子睡眠習慣深受家長影響:

“多數孩子發生睡眠障礙,源於家長的撫養習慣。”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負責人李豔教授告訴新快報記者,睡眠障礙不只是成年人的“專利”,同樣也會發生在兒童身上。與成年人睡眠障礙不同,兒童睡眠障礙不是以入睡困難、早醒為主,而是主要表現為睡得太晚(有的孩子11點後才睡覺)、睡不安穩(包括輾轉翻滾、夜驚、夢遊等)。

大人的作息時間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睡眠。尤其是一些與家長睡在同一房間的孩子,父母喜歡看電視、玩手機直到深夜,他們的孩子通常也只能在這些時段後才入睡,這是引發兒童睡眠障礙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精神刺激,比如受驚嚇、家庭關係緊張、情緒受到壓抑等;還有疾病因素,最常見的是特異性皮膚病,因夜間瘙癢起來抓撓皮膚而影響睡眠等。

此外,睡前吃得太飽,或者陰虛火旺體質及經常攝入高蛋白、高熱量食物後“火氣大”的孩子,也比較容易出現睡眠障礙。

睡不好,長得慢、脾氣臭

俗話說:“吃人參不如睡五更。”睡眠對一個孩子的生長髮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生長激素只有在睡眠時分泌的量最多;人體各種營養素的合成也只有在睡眠和休息時才能更好地完成。所以,睡眠充足,孩子的生長髮育就快,長得也越高,相反孩子就會比較瘦小。“睡眠不足還會危害心、脾、腎等多個臟器和消化系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張詩軍教授說,這些臟腑受損可能會造成心悸健忘、煩躁易怒、眼睛乾澀、氣短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厭食等症狀。“睡眠不足的人常帶有‘熊貓眼’,表象是眼眶黑,實際上是失眠引起了臟腑受損。”

專家指出,孩子的睡眠障礙大多不需治療,最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改變不良睡眠習慣,並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規律。

晚上10時至凌晨1時是生長激素分泌高峰期,兒童最好的睡眠時間是晚上9點至第二天早上8點,再加上白天的午睡,大部分兒童每天的睡眠時間應保證在9個小時以上。“半歲以內的嬰兒,每天的睡眠時間平均在20個小時以上;幼兒每天的總睡眠時間要達到12-14小時;學齡兒童平均每天睡10個小時左右;隨著年齡增長,睡眠時期逐漸減少為每天七八個小時。”

因個體差異,波動範圍在2小時內都屬正常,主要看小孩第二天是否精神飽滿。如果睡醒後沒有出現不舒服(如精神狀態不好、記憶力下降、焦慮煩躁等),沒有發育問題,也不用過於擔心。但如果孩子長期睡眠不良,每週有3天以上睡醒後出現上述不適症狀,而且情況嚴重,家長就要帶孩子到專科醫院做正規治療了。

健康專家指出,長期睡眠質量不高,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及各臟器健康,直接影響兒童的體格、情緒、認知及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發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