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縣糜黍高產栽培技術

蔚縣糜黍高產栽培技術

劉曉嵐

1 選地

糜黍不宜連作,前茬以豆類、薯類和玉米等作物為好,且上年未使用過任何除草劑。應選擇在地勢平整、通透性好、土壤肥沃的沙質壤土地種植。

2 整地

播前拾淨根茬和殘留地膜,整平整細。起壟做畦,1 畦 4 ~ 6 行。秋深耕 20 ~ 25 cm,秋耕後及時耙耱,破碎地表坷垃,使地塊平整細碎,以利於出苗。

3 底肥

每畝底施優質農家肥 1 000 ~ 1 500 kg(或生物有機肥 200 kg),優質複合肥(25-10-10)80 kg,最好再加“多維素”2 kg。深翻 20 cm 與土壤混勻。

4 品種選擇

選擇冀黍 3 號新品種。冀黍 3 號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穀子研究所最新選育的品種。生育期 110 d 左右,屬中晚熟品種。該品種分櫱莖稈粗壯,抗旱、抗倒伏能力極強,成熟期穗層整齊,適宜機械化生產。豐產性好,品質優異。籽粒紅色,米糕黃亮、軟筋,適口性好。

5 播種

5.1 播期。冀黍 3 號 6 月上旬播種為好。

5.2 藥劑拌種。播前用 20%“福克”種衣劑按種子量1∶50 進行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和黑穗病。

5.3 播種方法

5.3.1 改條播為機械精量穴播。機械穴播不僅可以節省種子,而且可以減少間苗用工,同時還能增強群體頂土能力。行距 30 ~ 33 cm,穴距 20 ~ 25 cm。每畝 7 000 穴左右。每穴下籽 7 ~ 10 粒,每畝播種量300 ~ 400 g。

5.3.2 地膜覆蓋技術。地膜覆蓋栽培可縮短糜黍生育期 5 ~ 7 d,播種時間可較常規栽培方法推遲 3 ~ 5 d。地膜覆蓋栽培不用間苗和中耕除草,省時省力,增產效果明顯。選用幅寬 80 cm 的地膜。1 膜 2 行。行距50 cm,穴距 20 cm,每畝 6 500 穴左右。機械穴播每穴 7 ~ 10 粒,每畝播種量 300 ~ 400 g。

5.4 播後鎮壓。播種時一定要看天氣預報,使黍苗出土後(播後 6 ~ 7 d)避開暴雨天氣,防止泥土灌耳。幼苗頂土時,如果遇雨形成僵皮,再鎮壓 1 次,破除僵皮,助苗出土。

6 田間管理

6.1 間苗除草。在谷黍苗長到 3 ~ 5 葉時進行疏苗間苗。冀黍 3 號分櫱力較弱,應加大留苗密度。每穴留苗 4 ~ 6 株,每畝留苗 3 萬 ~ 4 萬株,收穫 8 萬 ~ 9 萬穗。

6.2 及時中耕。拔節期深中耕,並進行培土,促進根系發育,防止倒伏。

6.3 追肥澆水。孕穗至揚花期墒情不足時,應及時澆水。孕穗期澆灌漿水。如有脫肥現象,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 20 ~ 25 kg。

7 防治病蟲害

播前用 20%福克種衣劑與種子按 1∶40 ~ 50 進行拌種,防治黑穗病和地下害蟲;苗期採用氰戊·馬拉松 800 ~ 1 000 倍液防治土跳蚤;抽穗前防治二代粟灰螟,在卵盛孵期至幼蟲蛀莖之前每畝用 50%辛硫磷乳油或毒死蜱 250 ~ 300 ml 加 3 ~ 5 倍水噴拌 25 ~ 30 kg細土製成毒土,拌勻後順壟撒在穀苗根際附近,形成藥帶,撒後淺鋤。

8 適時收穫

當糜黍穗基部籽粒進入蠟熟期,黍穗籽粒 70% ~80%脫水變硬,種皮的青色消失,葉片稍具淺綠色時,應及時收穫。人工收割應在早上進行,以減少落粒。收穫後晾曬、脫粒、篩選、風選。


蔚縣糜黍高產栽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