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千古絕唱為誰而起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句話我們都聽過,在生活中也常常會用到,尤其是後半句,大概每一個女孩子都心中都藏著一個“願為其容”的男孩子吧,但是這句話最初是出自哪裡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句傳世名言背後悲烈的故事吧。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千古絕唱為誰而起

01一首不出名的詩

筆者最初聽到這句話是源自於一首宋代的詩,這首詩不僅作者沒有什麼名氣,連其詩作也被淹沒在了唐宋諸多瑰麗的詩篇之中,很多人都沒有聽過,但是卻不失為一首值得一讀的佳作。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吧。

《哀三良詩》

劉敞

士為知己死,女為悅己容。

咄嗟彼三良,殺身徇穆公。

丹青懷信誓,夙昔哀樂同。

人命要有訖,奈何愛厥躬。

國人悲且歌,黃鳥存古風。

死復不食言,生寧廢其忠。

存為百夫防,逝為萬鬼雄。

豈與小丈夫,事君謬始終。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千古絕唱為誰而起

劉敞是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大理事通判,後官至集賢院學士。他與梅堯臣、歐陽修交往較多,因此看來也是位大人物了。其個人仕途相對同時期的很多詩人來講也很順利,編撰整理過很多史書典籍,也出過很多詩集,但大都不怎麼出名。而這首《哀三良詩》更是幾乎沒有留下太多註解,也只能以個人角度去通過文字揣摩其中之意了。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千古絕唱為誰而起

本詩從題目上來看,顧名思義是一首哀悼詩,據史書記載,他為人也頗耿直,這點從詩的字裡行間也有些許依據。詩中第一句一定是豫讓刺殺趙襄子的典故,應該是在懷念某位賢士或者自己的某位知己了,第二句的“彼三良”也有可能是在同時悼念三位已故的國家忠良。詩中的“丹青懷信誓”“豈與小丈夫”等句也處處滲透著作者自己的志向與抱負。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千古絕唱為誰而起

詩中第一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大概也是能讓這首塵封的詩僥倖被搜索到的唯一線索了,那麼這句又用了什麼樣的典故呢?

02豫讓刺殺趙襄子:士為知己者死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句著名的語言出自春秋四大刺客之一豫讓,詞語解釋為:男人願意為賞識自己、瞭解自己的人獻身,女人願意為欣賞自己、喜歡自己的人精心妝扮。

豫讓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人,是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在那個諸侯紛爭的年代,韓趙魏三家欲聯手滅了智氏一族,智伯瑤在討伐趙襄子的晉陽之戰中戰死了,豫讓發誓要給待他如知己的主人報仇,便用黑炭塗身,吞下木炭使自己變啞,多次刺殺趙襄子都失敗了,後來在一次刺殺行動失敗被擒獲。

在臨死前,他請求趙襄子給他一件其穿過的衣服,要用劍刺其衣,以示為主人報了仇。趙襄子答應了他的請求,滿足了他的願望。在刺完衣服之後,豫讓也揮劍自刎。

豫讓刺殺趙襄子雖然失敗,但是也在歷史上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千古絕唱。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千古絕唱為誰而起

0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在筆者看來,豫讓刺殺趙襄子的事件和我們所熟知的荊軻刺秦王事件還有所不同。荊軻與燕國太子丹之前並無深交,是以真正的刺客的身份去行使使命的,而且是在太子丹的威脅之下,更大程度上是一種政治任務,或者說是對國家的使命。

而豫讓的刺殺,是對主人的報恩,或者是多年來超越主僕的情誼使然,這樣的感情似乎更貼近於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因此大眾也更加親切。

一個人的一生可以成為朋友的人有很多,但是能成為知己的卻少之又少,甚至有些人終其一生,也遇不到那個惺惺相惜的人。就如同鍾子期之於伯牙,這份完完全全的理解顯得尤為珍貴,當這個人不在了的時候,生活便也失去了色彩。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千古絕唱為誰而起

04結語

讀的史書越多越發現,古代這種俠肝義膽之人甚多,讓人佩服讚歎的同時也頗感惋惜。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有很多這樣的忠肝義膽不免顯得有些魯莽,他們常常是置父母妻子孩子與於不顧,只為明主而奔命,現在想想,雖說忠義到了,但哪位女子隨了這樣的忠義之士也算是一輩子栽了。大概也因此古代才有忠孝不能兩全之說吧。而在現代環境之下,理智才是重要之舉啊。

(本文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