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小布说


  在上星期啊,小布向大家介绍了安吉人的部分姓氏以及由来。今天,小布就来和大家讲讲咱安吉的地名~

  地名可以很好的反应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以及地理特征。一溜山坡,一块空地,没人去过,它就只有方位,没有名字。某天有人到那里或采药垦荒,或抓鱼狩猎,或是发现了什么,于是在人们的交谈中,这里就有了最初的称谓。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地名。

  其实,一个地方的地理风貌、姓氏或者某人某事某建筑,甚至是某吉祥词都可能成为地名的由来。那安吉,又有啥有趣的地名呢?它们又有啥有趣的故事呢?小布这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这,小布不得不说一下“安吉”的来历啊~~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安吉县城夜景

  安吉建县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啦~汉灵帝赐名“安吉”,源自《诗经·无衣篇》中诗句“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安吉部分有意思的乡镇名

↓↓↓

▲递铺

  递铺原是古时候供传递公文的人,或者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宋时每十里或二十里设邮铺,有铺卒传递文书,大路上并设马递铺。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驿站广场


▲孝丰

  相传孝丰历代出孝子,如郭巨家贫佣工度日,幼儿常分母食,埋儿得金;陈承坚九岁死母,庐墓,墓前生灵芝;周云父病,割股佐药;杨侃幼丧母,事继母所生等,故得名孝丰。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孝丰县城入口


▲梅溪

  溪上常有紫梅盛开,故名梅溪,又名紫梅溪。所以现在梅溪有紫梅小学、紫梅山庄啥的~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梅溪镇


▲鄣吴

  在南宋建炎初年宋高宗南度之时,“公(吴氏始迁祖吴谨,吴昌硕先祖)不欲居都会,携眷再泛苕水,曲折寻其源,抵安吉州南之鱼池乡。故鄣本汉郡,村在深山中,公乐其风土,遂家焉……”(《吴氏家谱》)后经繁衍,吴成当地大姓,该地遂称鄣南吴家村,简称鄣吴。至清咸丰前,有人口四、五千。民谚有“大大鄣吴村,小小孝丰县”之说。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鄣吴镇


▲天子湖

  由原来的高禹镇和良朋镇合并而成。因镇内有天子湖,所以称为天子湖镇。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天子湖


▲天荒坪

  相传在明代时,俞、高、柏三户人家住在安吉东南的深山中垦荒创业,人称那里为三户村。后来人口增多,逐渐形成贸易集市。根据咱安吉的方言,谐音称山河村。20世纪末,当年名不经传的“山河”建了蓄能电站后,人口骤增,经济繁荣,于是将山河乡改成了现在的天荒坪镇。现在这个小镇已经名震亚洲乃至世界啦!棒棒哒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天荒坪


▲上墅

  相传明代江苏人,曾任吏部尚书的周贤儒,与本村周姓有叔侄关系,每年都来探望叔父。周家遂在此地建别墅18幢,称“尚书别墅”,后称上墅。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上墅乡


▲报福

  明代即称广苕乡;后称报福。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报福镇彭湖村


▲杭垓

  杭垓历史悠久,光绪版《孝丰县志》载:“净慧院即杭垓寺,县西南三十五里金石乡,石晋开运二年钱氏建,名禅定院。”杭垓原是一个集市,安徽宁国、广德农副产品也在这里集散。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杭垓梅园


▲章村

  因为章氏族居,历称章村。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章村南溪河


▲山川

  境内因多山多川,所以名山川。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山川风景


安吉部分有意思的村落名

↓↓↓

↓递铺街道↓

▲安城

  安城,又称安吉城,1958年安吉、孝丰两县合并前是安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安城古城墙


▲义士塔

  虽说有“塔”字,却和塔无关。既无塔也没有义士,为什么叫“义士塔”呢?只因村上原有一处供三老(汉制一乡之长)集议乡事的议事塌。时人不知典故,听音生意,简写成今名。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义士塔村景


▲吉庆桥

  据传递铺西北有个小村,张姓人家出一节妇,其子登仕后,奏请朝廷旌表,皇上题“节村”之名,并许立牌坊。村旁有桥,桥以村名叫节村桥。随着封建意识的消除,后人转称为吉清桥和吉庆桥。该村又以桥名叫吉庆桥村。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吉庆桥村


▲鹤鹿溪

  原名叫下洛溪,村因溪而得名。隔溪铁钯山,原有古松合抱,野鹤常涉水觅食。因土话“下”与“鹤”音近,村人于是称作鹤洛溪;又地形似鹿,为取鹤鹿同春之意,遂雅化为鹤鹿溪。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黄浦江源第一漂位于鹤鹿溪


↓天子湖镇↓

▲良朋

  历史上是安吉至泗安交通要道上往来行人歇息的地方。同治版《安吉县志》称凉蓬。后来逐渐发展成茶坊、酒肆、客栈、商铺。人口也逐渐集中,后人以凉蓬谐音为现在的良朋。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良朋村景


梅溪镇

▲晓墅

  明朝时,该镇称为安福乡墅下堡,历史上称梅墅镇。南北朝宋元嘉元年建有乐平寺,寺旁有乐平亭,亭中石柱上刻有:“锁钥谨严重建塔山路口,桥梁联络高出梅墅街头。”所以梅墅名称来源极早。明朝以后,这里又是竹、木、柴炭等土特产水运汇集点,附近农民佛晓前要来此赶集,故称“晓市”、“小市”,后雅化为“晓墅”。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晓墅村景


▲章湾

  梅溪龙山南麓古时有臧湾庄,系臧姓族居而得名。臧字用的比较少,所以简称章湾。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章湾村景


↓灵峰街道↓

▲霞泉

  相传清代中期,有朱姓在此山岩前建房定居,名岩前。

  又说:村北有牙山(今称芽山),村在山南,名牙前。解放前曾称霞前。又因为村附近的大院寺旁有清泉,雅化为霞泉,沿用至今。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霞泉村一角


孝丰镇


▲清水口

  据传清水坝下有一深谈,终年水清,所以这个村就叫清水口。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清水口一角


▲大竹竿

  相传,此村古时曾出过文武两举人,一天,皇上召见他俩问:“你们家乡有什么名产?”他俩回答说:“毛竹。”皇帝要他们把最大的毛竹献上京殿。背大毛竹上京城,千里迢迢实有困难,但又不能违抗圣明,两人经过商量,在山上采了最大的粽叶,奉献皇上。皇帝看了连称:“大竿大竹。”所以后人就称此为大竹竿。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大竹竿村大竹自然村景


▲下汤

  相传汤姓大户人家祖居报福汤家村,后人口众多,向外地分居到邦溪坎一带,当时,邦溪坎称中汤,本村称下汤。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下汤村一角


↓天荒坪镇↓

▲马吉

  “马迹石,县东景村与棋盘石近,上有人马诸迹,深印逼肖。”原称马迹庄,因“迹”“吉”音近,后简化为马吉。噢~谁能告诉小布,马迹石现在还在么?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马吉村景


▲横路

  名称来源有二。一说从潘村至村原有一条石子路,长一华里,村在路尽头。

  另一说法:相传康王(宋高宗赵构)南逃时经过此路,故称皇路,后演变为横路。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横路村景


▲五鹤

  相传清代以前此地荒无人烟,后有5名逃难妇女栖居。清同治年间人口渐增,称五女庄。民国时属南屿乡。1956年,取五云里和鹤岭两地名首字,称五鹤。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五鹤村景


▲白水湾

  山河港自南向北经过村东,直冲黄泥岭后折东,山洪暴发时,洪水曲折迂回,白浪滚滚,故名白水湾。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灵峰寺位于白水湾


↓山川乡↓

▲船村

  相传在太平天国战乱之前,此村有二千多人口,村内有三庙、三祠、六个五圣堂、十八弯弄堂,地形似船,故名船村。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船村村景


↓报福镇↓

▲摄湖

  摄湖原非湖。传说从横柏坞到该村有一百个山坞,后有人实地排查,只有九十九只,失落一坞。于是叫“失坞”,后雅化为摄湖。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摄湖桃花源


↓章村镇↓

▲长潭

  相传古时此处旱情严重。龙王治水,门卫独角龙出而请命,因辛劳过度,体力不支下坠,形成一座大山,就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龙王山啊。老龙气绝时,口吐龙涎,注成一潭,潭水常年不涸,所以被称为长潭。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长潭村景


↓杭垓镇↓

▲缫舍

  因该村古时产蚕丝远销金陵(南京),故称缫舍。王显承《竹枝词》:“刘阴十里护篱根,每到蚕天便掩门;漫道丝成最辛苦,吾家缫舍旧时称。”1961年因书写方便,简写称“双舍”,1981年11月恢复原名“缫舍”。但是现在很多人还是喜欢叫“双舍”。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缫舍村景


▲七管

  相传当年村周边有七座苗,庙里都有鼓,称“七鼓”村。又因为该村处七条山沟汇合处,亦称“七沟”。后因方音演变为现在的七管。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七管村景


↓上墅乡↓

▲刘家塘

  光绪版《孝丰县志》载:“浮玉乡翕图漏家庄漏家塘距城十里。”因为“刘”“漏”方言音近,于是被称为刘家塘。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刘家塘基地鸟瞰


  小布说了这么多有趣的地名,有你的家乡么?或者,你还知道啥好玩的地名故事呢,快点告诉小布吧~~

不记牢这些,都不敢说自己是安吉人

整理:余丹菲

鸣谢:安吉档案馆提供大量资料

各乡镇提供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