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飄揚山間的“金絲帶”

站在南岸鎮互助村芭蕉溪溝頭,三條寬敞的水泥路沿著不同的方向,像絲帶飄落於山峰、溪溝,“飄”向山的那一邊,連起外界的快車道。而幾年前,這裡又是另一幅景象。

“前些年,芭蕉溪這邊還不通公路,那時候我家翻修房子,材料只能拉到離我們這裡4-5公里遠的中城鎮三角村那方,然後請馬幫馱過來,一匹磚就要投到8角多,實際買本才2角多錢!”74歲的蔣爾才爺爺和我們嘮起了家常,“現在都不用二次轉運,直接喊車拉來倒壩子裡!安逸!”

“我們年輕那時,為了點鹽巴、燈油,只能一路翻山越嶺,走上40多公里的山路到縣城去買,一個來回要整整一天!路上還不能耽擱久了。現在農村客運都通到了家門口,到綏江縣城打個來回也就2小時左右,太方便了!”80多歲的老黨員蔣益述說起如今的變化滿臉笑容,“這得感謝我們的黨和政府!感謝掛鉤幫扶我們的縣國土局(2019年3月機構改革後重組為綏江縣自然資源局)所有幹部的辛苦付出!”

“芭蕉片區2015年成為了我們縣自然資源局的扶貧掛鉤聯繫點,有19—23共5個村民小組341戶農戶,其中貧困戶就有199戶。‘剛來’的時候,我們發現,芭蕉溪的土地是這一帶難得的‘肥地’,這裡的群眾也都很勤勞,每家每戶都發展有方竹等產業,但因為車來不到,種出來的糧食、蔬菜、瓜果等只能靠人背馬馱搬運下山,成本過高,找不到錢,群眾也就懶得整下山去賣。很多吃不完的蔬菜瓜果只能眼睜睜爛在地裡,方竹也難以產出經濟效益。”綏江縣自然資源局分管扶貧工作的副局長劉尹秋介紹說。路!是所有掛鉤幫扶幹部和芭蕉片區群眾共同的“隱痛”。

為助力芭蕉片區突破發展瓶頸,該局領導班子群策群力,多次組織召開群眾協商會、幹部職工大會、局黨組會議等,共同商討脫貧對策。同時,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到處”“討要”項目、籌措資金!用他們的話說,“真的是‘討’項目,‘討’資金,那個難,不擺了!”

“這幾年,‘捏住’芭蕉溪路不通這個‘七寸’,縣自然資源局狠下了點功夫!先後投入資金10萬餘元進行維護保通;籌措資金400多萬,對通組公路進行了硬化;‘帶來’土地整治項目2個,資金2500多萬元,對生產路、田間道等進行開挖、修繕、硬化。這個力度,在我們整個縣,乃至整個昭通怕都是少有的哦!”說起該局的精準幫扶,互助村委會主任蔣爾敬不住點頭。

筆者從綏江縣自然資源局局長餘錦明處瞭解到,該單位掛鉤扶貧這幾年,通過多方爭取資金及項目支持,大力實施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芭蕉溪路的瓶頸得以突破。現目前,已有硬化路面約18.5公里,基本形成了東接中城鎮紹廷、北連互助村委會、西下石樑子的硬化公路交通網。

23組曾經的貧困戶蔣吉才告訴筆者:“我們這山上的筍子味道鮮美,特別是三四月間的羅漢筍。前幾年因為路不通,打的筍子只能自己吃,偶爾送點給親戚朋友。近年不一樣了,路通了,筍子打來帶到城裡去賣,至少四五元一斤。特別是今年,運氣好的話,一個人一天打的筍子就能賣四五百元,更不用說其他的了。‘兩不愁三保障’,那就不算個事兒!”

“芭蕉片區原來就發展有方竹3600多畝,今年圍繞縣上‘一園兩廊三基地五板塊’竹產業佈局,又新栽種了300多畝,基本實現了竹產業的集中連片。去年村上種植了甜柿5000畝,核桃產業、肉兔代養……路通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支持下,各種產業得以迅速發展起來,並形成經濟效益,群眾的錢袋子也開始慢慢鼓起來了!”說起產業引領脫貧致富,村支書林瑞龍信心十足。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辛勞為民族……”走在芭蕉溪寬敞的公路上,依稀聽到群眾家傳出的歡快歌聲,隨著像絲帶一樣蜿蜒的公路一起,翻過崇山溝壑,“飄”向廣袤大地。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