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和拇指編織的樂章

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千萬不要認為這是一個寫和音樂有關的文章。其實不然,我想寫的、說的,和音樂並沒有一丁點的關係。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中指和拇指編織的樂章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今年的清明節,舉國哀悼。在這個沉痛的節日,國家舉行了降半旗儀式,祭奠那些為戰勝疫情而獻出生命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我們普通的民眾,祭奠先人的同時,也對在這場戰役中逝去的人們表示哀悼。

中指和拇指編織的樂章

清明節時

清明時節,老家的習俗,家家戶戶都是要吃餃子,不知道這個傳統源自什麼時間,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現在就老爸、老媽和我三口人。老媽是在八年前不小心摔傷了,不能獨立行走,只能坐在輪椅上,一直以來都是老爸悉心照顧。老爸今天要忙著外面的活計,無瑕顧及家裡的飯食,只能我來掌勺今天的一日三餐了。

我的記憶裡,我們這裡農家似乎都是一日兩餐,不知是否是因為過去貧窮的緣故,從小時候就習慣了一日兩餐。早晨的飯相對容易做,熬個稀飯,菜是從庭院的菜畦剛採摘的,十分新鮮,弄個涼菜,再餾幾個饅頭,便是一頓飯菜。吃膩了城市的工作餐,吃這些家裡的簡單飯食,反而感覺可口異常。正餐一般會放在下午,四點老媽就開始催促我動手了,不太願意動的我,只能此時開始了包餃子的準備工作。兩個月沒回家的我,老媽見到我也格外的高興,主動說要幫我包餃子。我吃了一驚,本來就不方便的她,什麼時候能包餃子呢?我給自己腦海裡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中指和拇指編織的樂章

我擀的餃子皮

中指和拇指編織的樂章

我包的餃子

面是我提前揉好的,醒了兩個小時,餃子餡也提前準備就緒,開始擀餃子皮。一個個餃子皮在我快速轉動的擀麵杖有節奏的帶動下,像雪球似的一圈一圈滾大,飛出去的餃子皮,星羅棋佈的碼在了案板上了。我將餃子餡放在一個乾淨的碗裡,給老媽準備了她平時吃飯用的叉子用來包餃子,餃子皮就放在蒙在她腿上的布上。八年來,我還從來沒有看到過老媽包出來的餃子,我也很期待嘗一口她包出來的餃子。我知道,她的食指是使不上力的,五個手指頭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樣使足勁將餃子捏在一起。拇指和中指是五指中最有力量的指頭,而這樣的力量,相較常人的力量來說又微不足道的。她頗有興致的指給我看她剛包好的一個餃子,我的眼睛順著她的手指過去的方向,看見了躺在桌子上的餃子,中間部分、凹陷下去了一個痕跡,餃子像極了一個乾癟的豆角,如果要勉為其難說它是一個餃子的話,只能說它是餃子中的“醜小鴨”。她伸出蜷縮起來的右手在我眼前晃晃,用左手指著右手的指頭,頗有成就感的告訴我,她是用拇指和中指將餃子皮捏在一起的。我說你給我演示下,讓我看下你是怎麼包起來的。她興致勃勃的包起餃子來。我盯著她包餃子,右手掌將叉子握在手裡,叉子被她調換到能手掌能握緊的位置上,左手無力的捏起一片餃子皮,上下的抖動幾下手,緩緩地將餃子皮抖到了手心,右手慢慢地將叉子上的餃子餡推送到餃子皮裡,叉子在上下的抖動著。這一系列的動作,似乎傾盡了她全部的力量,她舒了一口氣,第一步算是大功告成。接著,她用食指和拇指,乾癟的手像鑷子似的將對摺的餃子皮捏一下,再捏一下,直到捏了十幾下後,餃子皮嚴絲合縫的捏好了。然後放在了桌子上,一個餃子大功告成。我看著她顫抖地手,將一個個包好的餃子,碼放在桌子上,那時的她挺像一個小孩似的,好像完成了一個浩大的工程,內心無比的喜悅。不能自理幾年了,這次包餃子雖然很慢,但是我還是看到了老媽的蛻變。從之前的什麼都要別人照顧,慢慢的也開始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我為老媽走出這一步感到欣慰。其實之前也知道她也開始會做稀飯了,給出門在外幹活回來的老爸能有口飯吃,但我萬萬沒有想到她竟然包起了餃子,雖然還是需要別人完成前面的輔助工作,雖然包出來的餃子有點四不像。但不得不說,這對我來說,是今年目前為止最大的一個安慰。


中指和拇指編織的樂章

老媽在包餃子

中指和拇指編織的樂章

老媽包的餃子

雖然這段中指和拇指編織的樂章,並不那麼的美妙,顯得那麼的笨拙不堪,讓我看到最後的,並不是一個完美的樂章,但是在這份笨拙背後,我看到的是一份為人母的付出,我慶幸我生在了這樣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