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2020年是安徒生誕辰215週年,這位丹麥19世紀的作家,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安徒生的創作生涯始於1822的編寫劇本,並因1835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而出名。他一生未婚,將自己的天才和生命都獻給了“未來的一代”——共創作168篇童話和故事,代表作包括《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醜小鴨》《拇指姑娘》等。

今天我們不去重溫那些再熟悉不過的兒時記憶,而是從幾個冷門的角度去了解這位童話大師:他到底為啥沒結婚、為啥他一社交總是有些尷尬、他為啥身上總帶根繩子、為啥非要說自己丑......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01 終生未婚,因為自己“又窮又醜”


安徒生一生沒有婚配,還因為此事一度被懷疑性取向和正常人不一樣,這個問題至今仍是很多文學研究者紛紛議論的話題。


而安徒生則把不婚的原因歸結到自己“又窮又醜”上。他曾多次在日記和書信中說到此事:“由於我長得醜並且將永遠貧窮,誰也不會願意嫁給我”或者“如果我長得漂亮,或者有錢,又有一小間像樣的辦公室,那我就會結婚成家”


事實上,從25歲到38歲,每兩三年他都會愛上一個女人,而這些姑娘們在出身、教養和外貌上都非同一般:有丹麥皇家劇院院長喬納斯·科林的女兒、18歲的路易絲·科林,著名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的女兒、16歲的索菲·奧斯特,瑞典貴族巴克伯爵的女兒、19歲的瑪蒂爾達,被譽為“瑞典的夜鶯”的23歲的瑞典女歌唱家珍妮·林德……


關於他愛上的女孩們的年齡,在安徒生27歲時寫的一部自傳裡可以窺見隻言片語:他提到過“對超過20歲的女孩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厭惡感,和她們在一起,我真的會發抖”。這也可能是他後來所愛慕的對象,都比他小10歲甚至15歲的原因之一。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 《夜鶯》故事原型:“瑞典的夜鶯”Jenny Lind


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安徒生的作品廣為傳播,他的生活因此得到了改觀,有許多女性想要接近他,卻都被他拒絕,似乎要全身心的把自己藏匿於童話的世界中。正如安徒生臨終時對人提起的:“我為童話付出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無法估計的代價。為了童話,我放棄了自己的幸福。”


直到去世時,安徒生的頸上都始終掛著一枚小小的錦囊。輕輕展開裡面那張早已褶皺泛黃的牛皮紙,他堅硬的筆跡依舊清晰可見——“我的愛情只有在童話裡”


02 雖說自認為“相貌醜陋”,但到底醜不醜,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雖說安徒生自認為容貌不佳,但關於這個問題還得見仁見智。有人認為他長得確實難看,但也有人認為安徒生並不醜,甚至“越長越漂亮”,比如丹麥畫家克里斯蒂安·薩特曼在他的回憶錄中說,安徒生“有一副令人印象深刻的漂亮外表”


如果說概括一下安徒生的相貌,可以用使用以下幾點:身高186釐米(很高了),很瘦,偌大的鼻子(山根很高,塌鼻樑的夢想),細長的眼睛被高高的顴骨突兀地頂著(臉部輪廓明顯)。這麼一想,好不好看還真不一定。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這張不好看嗎?


很多學者把安徒生稱之為的“醜陋”認為是自卑心理的作用,但從其自傳中的些許文字看來,他似乎也的確在意外界一些並不客觀的評價,並會因此受到傷害。安徒生曾特意寫到,在自己回到哥本哈根時,兩個“穿著講究的紳士”對他的惡意:


他們看見我,停下來笑笑。其中一個指著我,用我可以聽到每一個字的高聲說道:“快看,那就是我們著名的外國猩猩!”這獸性十足的毒言惡語,刺透了我的心。我永遠也忘不了。


儘管說自己長得醜,但安徒生覺得自己的朋友狄更斯漂亮極了,他對狄更斯的描述是“年輕,漂亮,俊俏”,“美麗的長髮垂在兩側”或者“他看上去那麼健壯、年輕、英俊”......不過從歷史留存的照片來看,狄更斯確實是好看一些。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03 強迫症和被迫害妄想症?童話大師的“毛病”有點多


安徒生對很多東西都有恐懼症。傳聞他害怕狗,而且不吃豬肉,因為他擔心自己會感染旋毛蟲(豬身上的一種寄生蟲)。他甚至擔心自己會被意外宣佈死亡,並被活埋,所以每晚睡覺前,他都會在床上支起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我只是看上去像是死了。”


出門旅行時(安徒生人生中的很大部分時光都在旅行中度過),他會帶很多奇奇怪怪的行李,都是用來保命的。最出名的,是他會帶一條很長的繩子。在漂泊過程中,安徒生所住的房子很多都是年長的木結構小樓,有嚴重的火災隱患。假如發生火災,他就可以用這根長繩不慌不忙地從窗口逃生,從而保住自己的性命和手稿。雖然火災從未發生,但這繩子他是一直隨身帶著。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安徒生博物館收藏的繩子


除此之外,安徒生或許還有輕微的強迫症,比如,他會因為害怕耽誤行程,提前好幾個小時到達車站,上車之後又擔心自己坐錯車。


04 安徒生曾經的三個願望:唱歌、寫劇本、當演員。寫劇本認為“人死得越多越有味”


由於父親早逝,生活的巨大壓力使得安徒生11歲就到紡織廠當起了童工。在工廠裡,孱弱的安徒生既沒有力氣,又沒有技能,但在工歇的時候,他的一項天賦讓比他大得多的工友們嘖嘖稱奇——他清澈嘹亮的嗓音。


在他的回憶錄中,安徒生這樣寫道:


當織布廠裡的人問我會不會唱什麼歌時,我馬上就唱了起來,於是,織布機都停住了,僱工們都放下手中的活聽我歌唱......人人都喜愛我,所以我剛進織布廠的那些日子,我的日子過得非常愉快。


除具備天生優美的嗓音之外,在父親和鄰居的影響下,安徒生頭一回知道了“詩人”一詞,並開始接觸到莎士比亞的劇本。無論是在他夢想的萌芽期還是在他後來的童話創作中,莎士比亞都對他的影響很大。他曾描述自己初讀莎士比亞時的場景:


我第一次讀到莎士比亞作品的蹩腳譯本,的確,我的興趣被那些奔放的描寫、壯烈的情節、美女和鬼魂所吸引著。我馬上把莎士比亞的戲在我的小木偶舞臺上上演。我看到了哈姆雷特的鬼魂,並和李爾王一起在石南叢生的荒地上居住。我認為在一齣戲中,人死得越多越有味。


這時的安徒生剛剛十歲出頭,就已經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劇本創作。他每日在紡織廠裡遊蕩,唱歌,並期待有人能夠聽他誦讀自己的劇本。對他而言,能夠誦讀劇本是當時不可比擬的一種快樂。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對唱歌和劇本的熱愛,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他想要成為一名演員的夢想。14歲的時候,安徒生攢了點零花錢,非要自己去哥本哈根闖蕩。為了讓母親同意,他用了“遊歷”一詞,美其名曰要去長長見識。


他媽當然不同意了。在她此前的構想中,也許是因為在紡織廠當工的原因,有了點“工作經驗”的安徒生應該成為一名裁縫才對。她經常用每一個孩子都熟悉不過的腔調教育安徒生:“你看看人家斯特格曼,就是裁縫,地位多高。”“他的裁縫店玻璃窗有那麼大,桌邊還坐著好幾個助手。你能給人家當個助手也好啊。”


面對媽媽的嘮嘮叨叨,安徒生獲得的唯一安慰是,當裁縫他就能夠給他的劇院弄到各式各樣的布片了。


為了去哥本哈根,安徒生哭鬧了很久,先說自己“想出名”,然後又開始搬上大道理“人首先應該遭受大的磨難,而後才會成為有名的人物”。雖然最後成功克服了家人一關,並堅定了自己要去皇家劇院當一名歌唱家或演員的夢想,但安徒生的哥本哈根之旅卻並不順利,他的演員夢也最終因青春期變聲而失敗。


但“成為有名的人物”卻陰差陽錯地實現了。


05 “壞學生”一個:語文不好,數學極差,從來不寫作業


在遊歷哥本哈根之前,安徒生的媽媽說:你不能再遊手好閒了。然後就把他送到了教會學校。此前,他還是一個在紡織廠當工,沒事唱唱歌,寫寫劇本,縫縫衣服的少年。當時教會學校只開設了三門課:宗教、算術和寫作,他有兩門都學得不好(另一門宗教他自己沒提,也不知道學得好不好),不僅算術極差,寫作課上還經常拼錯單詞——以至於後世的一個傳聞便是“童話大師安徒生居然不識字”。有一次校長過生日時,安徒生充分發揮了自己年少時積攢下來的技能:自己織了個花環,並寫了首詩送給校長。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除此之外,安徒生還說自己從不寫作業,而且“習慣於在上學的路上學習”,甚至變成了“別人家的小孩”。因為他媽媽常常引以為傲,誇讚安徒生記憶力好,並藉此嘲諷鄰居家的小孩“他哼哼唧唧地念個不停,可是我的安徒生連書本都不用翻開就可以做作業”。


06 既是童話大師,還是剪紙高手


剪紙對中國人而言並不陌生,我國這門傳統藝術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但稀奇的是,歐洲其實也有剪紙——與其說是“剪紙”,不如說“剪影”更為準確:主要剪取人物側面背光的影像,多用黑色的紙,剪一個側影出來。


但安徒生的剪紙還不一樣,他不是隻像歐洲街頭的小攤小販一樣只剪側影,而是和自己的童話緊密聯繫在一起——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安徒生所剪的形象大都是誇張的、變形的、有表情的,剪刀下的角色從魔鬼、小丑、海盜、巫婆,到天鵝、城堡、風車等等各式各樣。可愛逗趣,神氣活現。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馮驥才曾在自己《散漫的天性》一書中分析安徒生的剪紙技法:


依我看,安徒生的剪紙通常是把一張紙左右對摺起來再剪,他只剪形象一邊的輪廓,打開就是一個完整的形象;剪出一隻眼,打開就是一雙眼;所以他剪紙的形象大都是對稱的。


有時他先把紙左右對摺,再上下對摺,進而又對角一折,剪出的圖案上下左右相互呼應,十分豐富與熱鬧。


安徒生對剪紙的愛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他剪紙的剪刀很長,尖部鋒利,剪把是一對套紙的鐵圈,很像醫生用的手術剪。在旅行途中,安徒生多半要把剪刀戴在身上,以至於經常不小心被它扎傷。


安徒生說:“你在紙上點一滴墨水,把紙疊起來,朝四面擠壓,就會出現某種圖形。你要有想象力和繪畫意識,畫就出現了;你要是天才,就會有一幅天才的畫。”剪紙方面創作的靈感,也常常被安徒生用於童話創作。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 安徒生博物館以剪紙作為路標上的形象符號


有人說安徒生一生留下的剪紙有一千多幅。但實際上,考慮到剪紙珍藏下來的難度,和其剪紙的隨機性,這個數字至少要翻個好幾倍。但總而言之,正如馮驥才所說:“安徒生的剪紙無疑是他文學世界與童話天地不能或缺的極重要的一部分。”


07 安徒生的身世之謎:曾被懷疑是“落難王子”


在安徒生已知的身世中,他生於丹麥歐登塞的一個貧民區,父親是鞋匠,母親是洗衣工,並在其生父去世後不久改嫁。在大多數對安徒生的文學研究中,都認為其低微的身世是造成其日後的自卑的重要因素。但還有人對安徒生的身世提出了懷疑,認為他實際上是一個“落難王子”,而《醜小鴨》則是安徒生對自己身份的隱喻。


這場爭論越來越熱鬧,以至於1990年在安徒生的家鄉歐登塞大學舉辦了數百名學者參加的研討會,專門討論安徒生的身世。歷史學家延斯·約根森在他的著作《安徒生——一個真正的童話》中,認為安徒生是丹麥皇室的私生子。他的生母是王儲克利斯蒂安的情婦。安徒生出生後,為了遮醜,就被送給一個鞋匠收養。這中間安徒生其實一直受到皇室的照顧,不然一個平民少年,怎麼可能出入皇家劇院呢?所謂安徒生吃苦的事情,純粹是皇室故意編造,為的是掩人耳目罷了。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 電影《年輕的安徒生》


另外有人從安徒生童話中尋找證據,發現許多童話都與王子和皇室有關,並且在安徒生童話中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鞋匠與一個洗衣婦結婚,生下了一個相貌不雅的兒子,卻不能自己撫養,這個孩子四處流浪,無意中得到貴人相助,結果發了財,成為社會名流。可是最後醜兒知道了自己發財的原因:原來自己是國王的私生子。這個童話中,醜兒顯然是安徒生自己的寫照,因為他的“父親”是一個鞋匠,“母親”是一個洗衣婦,並且最後安徒生也功成名就。那麼這個故事的後半部分是不是也是作家的真實經歷呢?專家們作了這樣的猜測:安徒生後來獲知了自己的身份,非常煩悶,又不能把這件事公佈出去,就只能將之編成童話。


為了搞清楚安徒生的真實身份,丹麥政府也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政府許可下,丹麥歷史學家塔格·卡爾斯泰德查閱了克利斯蒂安的檔案,結果發現,這位風流的國王確實有一個普通的民女情婦。檔案中有這樣的材料:國王得知自己有了私生子後,曾經派人送錢給他們母子,並且為他的私生子安排了工作。但是資料說得很不詳細,歷史學家沒關於找到有安徒生母子的明確材料。


08 安徒生剛引入中國時,是《新青年》雜誌上的嚴肅文本


安徒生因童話在丹麥而出。自他1838年出版第一本童話後,就承諾每年聖誕節都會出版一本新的童話,以此作為給孩子們的聖誕禮物。但安徒生在中國的傳播可不是從孩子們開始的。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清末民初,受過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成了國內第一批安徒生引入者。周作人便是引入者之一。他通過英譯本翻譯了《賣火柴的女兒》,首發在1918年《新青年》雜誌第六卷的第一號上。根據學者李文婕對安徒生傳播路徑的研究,最初安徒生童話並不是提供給普通兒童,而是作為嚴肅文學推薦給中國的作家文人進行學習。隨著後來增多的翻譯和推薦,譯者們希望以它來開啟民智。


09 結交眾多大師,而大師們只有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安徒生自1833年,就開始了自己遊歷世界的經歷。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到處都遍佈著他的足跡。而在旅行過程中,安徒生也沒閒著,先後結交了狄更斯、海涅、巴爾扎克、格林兄弟、雨果、大仲馬、門德爾松......安徒生依次寫下了和這些大師的結交過程中,從不吝嗇自己的誇讚,尷尬而又不失禮貌......


比如他去柏林拜訪格林兄弟,女僕問“你找哪個”,安徒生說“寫書寫得最多的那位”,於是弟弟雅各布·格林出來了,問:“您是誰?”


安徒生說了自己的名字。雅各布·格林接著問:‘’沒聽過。那麼您寫過什麼作品?”


然後安徒生又說了些自己的作品。雅各布·格林:“我不知道這些作品,您說說其他的,沒準我知道書名。”


以上就是童話世界“兩大天王”的第一次對話。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 格林兄弟


然後是雨果。在安徒生得知雨果的住址之後,上門拜訪,並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


維克多·雨果身著睡衣、內褲和漂亮的晨謝出門迎接我。在告別的時候,我請他在一張紙上籤個名,他爽快地答應了,但偏偏把他的名字寫在緊靠紙的邊沿上。當時我感到非常窘迫,頓時明白他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他此前還不認得我,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小心,不留空白給我,生怕我在他的名字上亂添什麼文字。


想想也是有點尷尬。但這絲毫壓制不住安徒生的愛慕之情,甚至給雨果的妻子作詩一首:


您的丈夫維克多·雨果是一位偉人,/我熱愛他,崇敬他。/讀他的詩歌,使我像對我的繆斯一樣,/也對他的繆斯的眼波和言辭耳熟能詳。/我向您,他的妻子,他青春的愛人,/獻上這首歌的花束。/讓他由這花束,並從您的唇間瞭解,/他在北方贏得我以及很多人的敬仰。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 維克多·雨果


而在對巴爾扎克的描寫中,安徒生也絲毫不吝嗇自己讚美的筆墨:


我在博卡姆伯爵夫人的客廳裡認識的巴爾扎克是一位文雅、衣著整齊的紳士,他晶瑩的牙齒在他的紅唇間發著白光。


但尷尬只會遲到,卻從不缺席,安徒生接著寫道:


一位寫詩的女士把巴爾扎克和我拉到沙發處,她坐在我們中間,用一種既能保持身份又能表示謙遜的態度說她在我們面前感到多麼微不足道。我轉過頭,在她背後,看到巴爾扎克佈滿嘲諷的笑臉。他半張著嘴,故意做出一副很誇張的表情。這就是我們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 巴爾扎克


在安徒生所結交的眾多大師中,情誼最深厚的還是要屬狄更斯。除了誇讚狄更斯的美貌,安徒生同樣認可他的才華:


在目前在世的英國作家中,我最喜歡狄更斯。能見到他並與他交談,真是太讓我感動和興奮,喜極而泣。狄更斯明白我對他的這種愛和崇拜。


除此之外,安徒生曾與狄更斯有長達十年的通信。即使出版作品,安徒生也要說“我要將這本小書獻給查爾斯·狄更斯”,並在獻言中寫:


通過您的作品和您本人,我已經深深喜歡上您,我親愛的、高貴的查爾斯·狄更斯。自我們相識後,我的心裡永遠有您的位置。


由此可以看出安徒生對狄更斯的情誼深厚,但這段“甜美”的友誼卻最終以悲傷結尾。1857年安徒生前往英國,狄更斯邀請他到家中小住數天,安徒生卻整整“賴”了五週。在這五週之內,狄更斯曾多次委婉提醒,然而安徒生腦子宕機,從沒聽懂過好友的暗示。因這件事,兩人的友誼極速降溫。後來安徒生仍試圖寫信給狄更斯,只能得到敷衍客套的回覆。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 狄更斯


安徒生的友誼似乎從來都是以尷尬開場,又以尷尬結束。在他的自傳中,看似熱鬧,眾多人物依次登場,卻也難掩其身後的孤獨。


10 美麗的童話,被批評為“毒草”


2013年,一位中國家長在網上控訴,直指《海的女兒》價值觀扭曲,稱安徒生的童話是“毒草”“直男癌”。但這樣的批評,早在安徒生時代就已經有了。


比如有的人批評安徒生的童話對兒童的禮儀觀念和羞恥意識都沒好處。周作人在《安徒生的四篇童話》中書寫了這一現象:

批評者又列舉各篇童話,承認說這的確可以使兒童聽了喜歡,不提這不但不能改進他們的心,反而會有很大的害處。‘有人承認這可以改進兒童的禮儀觀念麼,他看這童話裡說一個熟睡的公主騎在狗背上跑到兵那裡,兵親了她的嘴,後來她完全清醒了的時候告訴父母這件妙事,說是一個怪夢!’


又,兒童的羞恥意識可以改進麼,他看童話裡說一個女人在她丈夫出門的時候獨自同那管廟的吃酒飯?


又,兒童的人命價值觀念可以改進麼,他看那《大克勞斯與小克勞斯》裡的那些殺人事件?


還有人說了,《豌豆上的公主》簡直就是荒唐且粗俗,因為兒童看了或者會吸收這種錯誤觀念,以為那些貴婦人真是這麼了不得的皮薄。


壞學生、強迫症、交友尷尬?童話大師安徒生原來是這樣的人

  • 安徒生手稿


如此看來,安徒生的做法是被“正宗派”反對的。周作人對此感慨頗多,因為當時的中國還主張“讀經讀古文,要給兒童有用的教訓或難懂的主義”,在文章的最後,周作人的悲觀雖與今日情形不完全重合,但也不無諷刺意味:


安徒生在西洋的運命將來不知如何,若在中國之不大能站得住腳蓋可知矣,今寫此文以紀念其四篇亦正是必要也。


不論怎樣,在安徒生誕辰的今天,還是應當緬懷這個自卑與驕傲並存,喜歡交際卻終身孤獨,將大半生命都獻給童話,並因此帶給我們童年諸多快樂的童話大師。


參考文獻:

[1] 《我的一生·安徒生回憶錄》

[2] 《安徒生自傳:我的童話人生》

[3] 《剪紙與安徒生》馮驥才

[4] 《安徒生的四篇童話》周作人

[5] 《安徒生是王子嗎?》文若愚

[6] 《誰是安徒生?一間博物館、一座城市和一個國家試圖給出不同解讀》好奇心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