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抱怨的父母是孩子的噩夢!一個家庭的幸福,從戒掉抱怨開始

開什麼網課,效果差的要死,還天天跟孩子鬥智鬥勇。”


“豬隊友天天在家玩手機,把孩子都帶壞了。”


“剛和兒子幹了一架,數據線打人就是又疼又方便。”


“宅家辦公還不如去辦公室,上班就是休息。”


一大早,媽媽群裡各種抱怨撲面而來。

一場疫情讓全民度過了超長版的假期,曾滿眼期待的親子時光已經越來越不淡定了。

假期不斷延長,神獸越來越狂:孩子作息混亂,不到日上三竿,絕不起床;電視和手機遊戲自由切換;網課時間一邊打王者,一邊假裝打卡…….

家長們也開始從原來996的工作狀態切換成帶娃007狀態,抱怨,甚至吼叫不絕於耳,家庭也開啟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父母的抱怨,猶如扔進平靜湖水裡的一塊石頭,不僅讓孩子如臨大敵,恐慌和害怕,同樣也一點點摧毀家庭幸福和美好。


愛抱怨的父母是孩子的噩夢!一個家庭的幸福,從戒掉抱怨開始


01

父母的抱怨,讓孩子成了負能量載體

《超級育兒師》節目中有一期,一個媽媽因為全職帶孩子,身心疲憊,所以脾氣大,遇事總抱怨。

7歲兒子軒軒要求和媽媽一起做手工,媽媽極其不耐煩,對孩子說:“做手工太痛苦了,還是讓爸爸幫你弄。”

當爸爸下班回家陪孩子完成手工時,媽媽又說,“你什麼都滿足他,你就是不知道拒絕。”

當老公過來抱抱媽媽時,媽媽皺著眉頭:“走開,不要來煩我。”

媽媽問孩子晚飯要吃什麼,玩玩具的兒子沒有理會,媽媽就突然跑來,擰起兒子耳朵,氣急敗壞大喊:“你到底要吃蒸餃還是湯餃子?”。

日常在家,媽媽對兒子最常說的一句:“煩死了,走開!”

當孩子渴望靠近媽媽時,孩子總是不耐煩地被推開,軒軒變得膽小,缺乏自信,遇到困難總是顯得很沮喪。

全職媽媽固然很累,但把這種壞情緒轉移到老公和孩子身上,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就會呈現惡性循環。

媽媽的抱怨不僅剝奪了孩子的快樂,讓孩子恐慌和害怕,甚至讓孩子無所適從,做事小心翼翼,說話戰戰兢兢。


愛抱怨的父母是孩子的噩夢!一個家庭的幸福,從戒掉抱怨開始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中顯示:

在有錢、有權、社會地位和有溫暖的家四個選項中,孩子選擇最多的是有溫度的家,且比例遠遠高於其餘三項。

這說明了孩子們對溫暖家庭的無限渴望,在家裡,父母的平和溫暖是孩子獲得快樂和進步的重要因素。

心理學家們也發現,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表現出對孩子的溫暖(warmth)和敵意(hostility)程度與孩子們的心理問題和外部行為問題息息相關。

一位網友說:“很多次,媽媽找我抱怨生活中這樣那樣的負面情緒,我真的就想當場去死,真的很煩。如果活著就得成為她的負能量載體,那我寧願這世間我沒來過。”

父母是家庭的情緒傳染體,

在孩子面前的消極、牢騷都會讓孩子喪失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情,同樣,牢騷中長大的孩子也必將是怨天尤人,甚至是怨恨父母的,人格也將難以健全。

愛抱怨的父母是孩子的噩夢!一個家庭的幸福,從戒掉抱怨開始


02

父母不抱怨,孩子未來的路才會走得更遠

有研究表明,父母溫暖的教養方式能減少孩子的孤獨、焦慮等消極情緒,父母溫暖的情感能促進孩子合作、感恩、負責任等積極社會品質的發展。

延安一對非常普通的農民夫妻,卻教育出了5個名校高材生。

吳雲峰(老大)清華大學軟件工程學院博士;


吳大燕(老二)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吳青峰(老四)北京大學電子通信工程專業碩士;


吳天峰(老五)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碩士;


吳改燕(老三)從西安醫學院畢業後,進入陝西省婦幼保健院工作,2017年7月,她辭去工作,開始備考清華或北大。

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開創了當地教育史上的“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育人典範,也因此獲得當地政府的30萬的獎勵。

有人問起夫妻倆的教育秘訣,夫妻倆說:“家裡再苦再累,我們從不讓孩子知道,從不在孩子面前訴苦,就是為了讓他們安心讀書。”

老四吳青峰說:“父母讓我們學會感恩,學會了堅強、堅持與堅定。“

愛抱怨的父母是孩子的噩夢!一個家庭的幸福,從戒掉抱怨開始

孩子比我們想象中更懂事,看到父母的辛苦,他們會把對父母的這份心疼和愛化作學習的動力,用更優異的成績來回報他們。

還記得濟南那個多次榮獲“十佳少年”的張佳藝小朋友嗎?

她媽媽從來不在孩子面前抱怨、發牢騷,孩子自然就養成了只看到別人的優點,懂得誇讚別人的優良品德。

還記得新春短片《女兒》裡跟著單親媽媽開出租車的小女孩嗎?

即使生活種種不易,但是媽媽沒有抱怨,在媽媽的感染下,小女孩乖巧懂事,不哭不鬧,還用萬花筒幫媽媽尋找乘客,夢想成為廚師做媽媽最愛吃的韭菜雞蛋餡餃子。

馬克思曾說:“孩子的發展能力取決於父母的發展,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謹慎。”

家長原以為抱怨孩子,孩子就會懂事,就會成長,其實不然。

相反地,媽媽心平氣和,溫文爾雅,孩子才能如沐春風,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疼愛,才會自覺自願為父母付出和努力。


愛抱怨的父母是孩子的噩夢!一個家庭的幸福,從戒掉抱怨開始


03

抱怨也是在自我折磨

有一對同事夫妻,育有一雙女兒。

女同事秉承“富養孩子”,什麼都給孩子最好的,男同事卻偏要“富養自己”,結果家裡開支入不敷出,無論“富養”誰,教師工資遠跟不上他們的消費。

“貧窮夫妻百事哀”,兩人時常為此在朋友面前互訴痛楚。

育兒理念只是兩人相互抱怨的冰山一角。

早上誰做早飯,中午誰接孩子,晚上誰陪閨女讀繪本……他們似乎有吵不完的話題。

互相埋怨,冷戰,發朋友圈訴苦,女同事哭訴自己“現在流的淚就是當初腦子進的水”,男同事抱怨老婆虛榮、攀比。

兩人都覺得遇人不淑,彼此折磨,終日鬱鬱寡歡,彼此的心也越來越遠,無論是育兒還是工作,總是不在線。

無休止的抱怨,再多的愛也消失殆盡了。

白首到老的秘訣不一定是三觀合,但一定是理性對待伴侶,不挑刺、不挖苦,拋棄無休止的抱怨。

抱怨,即使傾訴,也無法解決自家問題,痛苦的依舊是自己,這樣心情鬱悶,怨氣沖天,對於家庭、工作和孩子都是毀滅性的傷害。

正如西班牙那句諺語:“如果常常流淚,就不能看見星光。”

愛抱怨的父母是孩子的噩夢!一個家庭的幸福,從戒掉抱怨開始


04

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說:“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

改變不了現狀,就改變自己,這樣不僅放過了自己,也給了孩子最好的情商教育。

01.平常心看待生活。

同一片沙漠,有人低頭看到滿地的沙子,而有的人卻抬頭看見了滿天的星光。

換個角度,以樂觀平和的心態面對世間紛紛擾擾,生活才會每一天都充滿驚喜和快樂,心態好了,人就愉悅了,孩子和伴侶也會越看越順眼,幸福也就隨之而來。

02.轉變觀念,允許孩子犯錯誤。

當孩子表現不如意時,先不要著急說:“早跟你說了你不聽,現在好了吧!”我們要客觀分析原因。

孩子之所以會犯錯,可能是孩子的認知能力還沒有達到處理問題的水平。

孩子寫作業慢,可能是時間管理能力不足;孩子發脾氣,可能是孩子情緒管理能力不足;孩子和父母反著幹,說明孩子敢於真實表達內心感受等。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要站在成人立場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不聰明。

03.多看書,自我提升。

靜下心來多閱讀,無論是育兒類,還是心理學類,教育學類,甚至哲學類,書看多了,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然後慢慢加以修正,書籍能給與自己一定的思考和反省,有助於自我提升。

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所說:“只有把抱怨環境的心情,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

停止抱怨,合理宣洩,給孩子一個樂觀的成長環境,是合格父母必備的育兒技能。

畢竟,任何一項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對孩子教育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