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起雞皮疙瘩了!” 你知道怎麼用英語表達嗎?

當你凍地瑟瑟發抖,或觀看驚悚電影正播放最恐怖的片段,又或者進入考場緊張的要死時,你的皮膚就會出現一個一個小疙瘩,你會說“我要起雞皮疙瘩了!”。可要用英語和老外說,腦袋就方了,雞皮,chicken skin?然後疙瘩咋說?“起”用哪個動詞呢?彆著急,看看以下對話,找一找哪個是正確的表達。


A: The thriller movie "The Shining" is so fantastic! I have watched it several times. And every time I see it, I always get goosebumps.

驚悚電影“閃靈”簡直太好看了!我已經看了好幾遍了。每次觀看,我總會起雞皮疙瘩。

B: Really? I can't wait to view it today!

真的?我今天就等不及要看看了!


goosebumps -【Cambridge Dictonary】: small raised areas that appear on the skin because of cold, fear or excitment,由於寒冷,恐懼或興奮,皮膚上出現的小小隆起,用所謂的中國話說,就是雞皮疙瘩或者頭皮發麻,其中goose是指鵝的單數,bumps指身上隆起來的包,比如腦門撞出來的包。goosebumps經常和get或have搭配,即get/have goosebumps,起雞(é)皮疙瘩。goosebumps還可以替換成goose pimples或gooseflesh,貌似goosebumps用的比較多。

如果你見過被扒光了羽毛的鵝,就能理解這個單詞了,密集恐怖症請謹慎網上查找圖片。小編本著刨根問底的精神,有個疑問,為什麼用goose而不是chicken

呢,這個和地域習慣有關,選擇用goose skin的有美國、德國、瑞典、意大利、丹麥等,連美國的死對頭俄羅斯也用goose。那用hen skinchicken skin不用說肯定有中國,除了中國,還有西班牙,法國、荷蘭、韓國等。日本很奇葩,不用goose也不用chicken,而是用統稱,日語的bird skin

所以當我們用英文說雞皮疙瘩時,就要入鄉隨俗,把雞皮改成goose。

It's so cold here that I'm getting goose bumps. 這裡太冷了,我正起雞皮疙瘩呢。(goosebumps也分開寫,即goose bumps)



其它goose的idioms

  • play gooseberry / feel like a gooseberry -【Cambridge Dictionary】: to be an unwanted third person who is present when two other people, especially two people having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want to be alone,當兩個人,尤其是正在熱戀的情侶想要單獨待著,第三個人的存在就顯得多餘了,沒錯,意思就是“當電燈泡”,總會有人不識趣地夾在別人之間。gooseberry是一種漿果,燈籠果或菇娘,這種水果現在不太常見了。


“我起雞皮疙瘩了!” 你知道怎麼用英語表達嗎?

小編是80後,小時候吃過這種燈籠果,後來再也沒吃過,讀者有沒有吃過的?我都忘了是什麼味道了。


play gooseberry來源於19世紀早期的英國,那時候,中產階級認為有良好名聲的女人單獨和婚齡男士約會是不恰當的,所以經常出現這邊兩個情侶卿卿我我,那邊監護者便假裝忙著做什麼,實際卻在偷聽,如果是戶外,監護者就會摘花,摘燈籠果或其它水果;如果是室內,可能會做縫紉,或者讀書。由此衍生出來一個單詞gooseberry-picker,專指這種假裝在旁邊各種忙的監護者或者說第三者。


“我起雞皮疙瘩了!” 你知道怎麼用英語表達嗎?


但是,如今的21世紀,很少有人用play gooseberry來表示這樣的陪伴者,因為幾乎沒有人認為單身男女獨自約會會影響女人的聲譽;再者,當下有個更流行的短語取代了play gooseberry,即“a third wheel”。看看下面的視頻喬伊是怎麼無意當中做了一個third wheel哦。


(老友記《Friends》第五季第五集)

  • goose step -【Cambridge Dictionary】: a special way of marching with the legs lifted high and straight,一種特別的行軍方式,腿抬的又高又直,即正步走,常用於閱兵儀式這樣的正式場合,但是這個短語在很多英語國家是貶義詞,不要擔心,這裡goose step的走法和中國軍人的走法很不一樣。


“我起雞皮疙瘩了!” 你知道怎麼用英語表達嗎?


首先說明一下為什麼用鵝步走表示正步走呢?首先腦補一下一些國家閱兵儀式那些軍人怎麼正步走的,是不是走的過程中只能站在一個腿上,另一條腿騰空離地,而且都要伸的筆直筆直的,實話告訴你,鵝也是這麼走的

goose step最開始指的是英國軍事訓練中腿不打彎的來回擺動,後來一戰的時候,這個詞就被德國拿來用了,所以可想而知,一看到goose step就會聯想到納粹德國,這就是為什麼在一些English-speaking國家中用作貶義詞。但對於俄羅斯來說,他們不會有這麼多想法,認為goose step僅僅反映了軍隊至高無上的紀律和服從。


好啦,關於gooseidioms講到這裡,通篇有用的idioms就兩個,一個是get/have goose bumps,另一個是a third wheel,大家記住了嗎


“我起雞皮疙瘩了!” 你知道怎麼用英語表達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