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經典智慧:學習《韓非子》為人處事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一生中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人和不如意的事。因此,我們就要到歷史中去尋找經典。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歷史就像車輪一樣,不斷往前走,也在不斷重複。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成功、失敗,其實歷史上都曾上演過。


歷史經典智慧:學習《韓非子》為人處事

韓非子

《韓非子》有一段話值得我們學習。“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意思就是:君子重視禮節,對人待物忠實守信;而兩軍作戰,就應儘量做到虛實難辨。這段話清晰地告訴我們,所面對的對象不同,所採用的態度亦不同。用“繁禮君子,不厭忠信”來對待親人、朋友,你就會獲得他人的敬重。你付出忠誠和信用,回報你的就會是和諧,你也會因為和諧而快樂。因為這種快樂,你就會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

歷史經典智慧:學習《韓非子》為人處事

晏殊

北宋宰相晏殊因為人誠信,得到宋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公元1005年,晏殊時年十四歲,江南按撫張知白,將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薦給宋真宗。宋真宗召見晏殊後十分滿意,下旨讓他參加當年殿試。結果考試當天,晏殊發現考題是自己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宋真宗彙報,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看到晏殊如此誠信,當場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歷史經典智慧:學習《韓非子》為人處事

孔子

有學生曾經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很顯然孔子不贊成以怨報怨,如果這樣世界將會形成惡性循環。而以德報怨同樣不可取。孔子認為用太多的仁愛去面對已經有負於你的人和事,這也是一種人生的浪費。因此,孔子給我們指出了一條以直報怨的道路。就是用你的率直,光明磊落地面對這一切。

歷史經典智慧:學習《韓非子》為人處事

孫子

而面對敵人就應採用“戰陣之間,不厭詐偽”的態度。同樣《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就指出“兵者詭道也”。這裡的“詐偽”“詭道”都指的是變通,就是因時而變、因勢而變;歸根結底就是因敵而變。

歷史經典智慧:學習《韓非子》為人處事

特洛伊木馬

公元前13世紀,希臘人使用的“特洛伊木馬計”, 就是“戰陣之間,不厭詐偽“的經典案例。當年希臘人為了一位美麗的姑娘,發動了攻打特洛伊王國的戰爭。可攻打了九年也沒有打下來。到了第十年的時候,希臘人想出了一條妙計,先在戰場上製造撤退的假象,然後丟下一個巨大的木馬,木馬內部藏有士兵。又想辦法讓特洛伊人相信,希臘聯軍已經撤退,木馬是他們的戰利品,於是特洛伊人就把木馬拉進城內,開始徹夜狂歡,慶祝勝利。這時藏在木馬內的士兵趁機出來,殺死了睡夢中的守軍,迅速打開了城門,並在城內點起了信號火。此時,隱蔽在特洛伊城附近的大批希臘軍隊蜂擁而入。最終取得了特洛伊戰爭的勝利。

歷史經典智慧:學習《韓非子》為人處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