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典智慧:学习《韩非子》为人处事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人和不如意的事。因此,我们就要到历史中去寻找经典。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就像车轮一样,不断往前走,也在不断重复。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成功、失败,其实历史上都曾上演过。


历史经典智慧:学习《韩非子》为人处事

韩非子

《韩非子》有一段话值得我们学习。“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意思就是:君子重视礼节,对人待物忠实守信;而两军作战,就应尽量做到虚实难辨。这段话清晰地告诉我们,所面对的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态度亦不同。用“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来对待亲人、朋友,你就会获得他人的敬重。你付出忠诚和信用,回报你的就会是和谐,你也会因为和谐而快乐。因为这种快乐,你就会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历史经典智慧:学习《韩非子》为人处事

晏殊

北宋宰相晏殊因为人诚信,得到宋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公元1005年,晏殊时年十四岁,江南按抚张知白,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给宋真宗。宋真宗召见晏殊后十分满意,下旨让他参加当年殿试。结果考试当天,晏殊发现考题是自己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宋真宗汇报,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看到晏殊如此诚信,当场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历史经典智慧:学习《韩非子》为人处事

孔子

有学生曾经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很显然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如果这样世界将会形成恶性循环。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孔子认为用太多的仁爱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因此,孔子给我们指出了一条以直报怨的道路。就是用你的率直,光明磊落地面对这一切。

历史经典智慧:学习《韩非子》为人处事

孙子

而面对敌人就应采用“战阵之间,不厌诈伪”的态度。同样《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就指出“兵者诡道也”。这里的“诈伪”“诡道”都指的是变通,就是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归根结底就是因敌而变。

历史经典智慧:学习《韩非子》为人处事

特洛伊木马

公元前13世纪,希腊人使用的“特洛伊木马计”, 就是“战阵之间,不厌诈伪“的经典案例。当年希腊人为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发动了攻打特洛伊王国的战争。可攻打了九年也没有打下来。到了第十年的时候,希腊人想出了一条妙计,先在战场上制造撤退的假象,然后丢下一个巨大的木马,木马内部藏有士兵。又想办法让特洛伊人相信,希腊联军已经撤退,木马是他们的战利品,于是特洛伊人就把木马拉进城内,开始彻夜狂欢,庆祝胜利。这时藏在木马内的士兵趁机出来,杀死了睡梦中的守军,迅速打开了城门,并在城内点起了信号火。此时,隐蔽在特洛伊城附近的大批希腊军队蜂拥而入。最终取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

历史经典智慧:学习《韩非子》为人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