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有所山村学校,如今已有百年历史,人才辈出!

清镇有所山村学校,如今已有百年历史,人才辈出!

清镇有所山村学校,如今已有百年历史,人才辈出!

一所山村学校,却有百年校史,是清镇市现存的唯一一所百年老校,近日,都市新闻记者在清镇市采访了这所学校办学百年的风雨历程。

这所百年老校现名叫化龙小学,位于清镇市新店镇风字岩村,地处一座山下。走进校园,操场宽大,山脚下一排正房是教学楼,两侧是办公楼,正前方是围墙。四周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一处教书育人的好地方。

清镇有所山村学校,如今已有百年历史,人才辈出!

据该校校长滕英祥介绍,化龙小学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由当地乡绅陈銮、刘廷芳等人募捐创办,当时的校名已不可考。1922年,因军阀混战,学校被迫停办。1928年恢复办学,1932年转为民国政府官办学校。1943年,当地改化腊条子场名为化龙,1947年,该校改名为化龙乡中心国民学校。
解放后,化龙小学逐步得到发展,到2012年建校百年时,有学生200多人。2008年以来,经过逐年的增建、绿化,是学校发展成为当今的这个规模。
据滕英祥校长考证,化龙小学建校之初是在化腊条子场东北方向的东岳庙内办学,东岳庙是一处由上殿、下殿、两侧厢房组成的四合院,整座庙宇气势恢宏,雕栏画栋,飞阁流丹。庙宇四周古木参天,绿竹掩映。办学之初的教室就是设在下殿二楼的戏楼上。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庙宇两边厢房被改建扩充为教室。1964年,下殿戏楼被拆除。1974年,校园周边古树遭受破坏,东岳庙原貌荡然无存。
记者在校园内看到,以前气势恢宏的东岳庙,如今仅存5个柱础。这些柱础雕饰精美,成为东岳庙唯一仅存的“遗物”。
据当地学者介绍,化龙古镇地处古代水东(贵阳)与水西(毕节)之间的古驿道上,化龙当时地处水西治下的“水外六目”之化腊条子场,其文化底蕴深厚。在民国时期,曾出过贵州辛亥革命新军起义军官、北伐黔军副团长马登瀛,黄埔军校军官、抗战阵亡烈士、国军副团长陈新民等仁人志士。


而在化龙学校办学之百年时间里,有数千学子从化龙小学走向社会。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前后,从该校就读后走上行政岗位的科级及以上官员达数十人,具体人数已经无法考证,真不愧是一所人才辈出的百年老校。
都市新闻记者 贾华

校对 章虹

编审 钟俊怡 周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